第Ⅰ部分 基本原理和VoIP 3
第1章 基本概念 3
1.1 向数字化发展 4
1.1.1 模拟信号:低速且容易出错 4
1.1.2 数字信号 6
1.2 为信号增添意义——编码和比特 7
1.2.1 一字节=一字符 7
1.2.2 波特率与比特每秒——通信号速率与发送的信息量 7
1.2.3 编码——为比特添加意义 8
1.3 测量速度和容量 9
1.4 提高利用率——压缩和复用 10
1.4.1 压缩——缩减数据以便传送更多信息 10
1.4.2 复用——资源共享 12
1.5 互用性——协议和架构 14
1.5.1 协议——一组公共的规则 14
1.5.2 架构——网络中设备如何协调 15
1.6 网络类型——LAN、MAN和WAN等 15
1.6.1 LAN——局域网 16
1.6.2 局域网和广域网设备——速度更高、价格更低 17
1.6.3 家庭局域网——共享高速因特网接入 22
1.6.4 城域网(MAN)——连接城市内部 24
1.6.5 广域网(WAN)——连接各个城市 24
1.6.6 局域网的高速业务 24
1.6.7 通信运营商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 25
1.7 附录 29
第2章 VoIP系统、电路交换的PBX和电缆 32
2.1 电话系统——VoIP、PBX和中心交换机系统 34
2.2 用于企业用户的IP PBX 35
2.2.1 变化的动力 36
2.2.2 基于IP系统的架构——如何安装整个系统 36
2.2.3 语音质量和安全性 41
2.2.4 推广VoIP的障碍 43
2.2.5 端点——和第二层交换机相连的IP电话机 44
2.2.6 PBX干线——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46
2.2.7 分界点——电话公司线路的接入点 46
2.2.8 电路交换PBX——专用平台 47
2.2.10 IP Centrex——电话公司托管VoIP 48
2.2.9 中央交换(Centrex)——电话公司提供的业务 48
2.2.11 直接内向拨号——呼入电话跳过操作员 49
2.2.12 Key系统——针对小型机构的多功能系统 50
2.2.13 混和PBX/key系统 50
2.2.14 PBX的无线选择权 51
2.3 电话系统的高级应用 53
2.3.1 呼叫记账——内部部门计费 53
2.3.3 语音邮件——消息的存储和检索 54
2.3.2 为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呼叫详细记录单——生成计费数据 54
2.3.4 语音邮件系统的组成 55
2.3.5 语音邮件、传真和电子邮件的统一消息集成 56
2.3.6 局域网上的统一消息系统 57
2.3.7 通信运营商网络的多应用平台 57
2.3.8 语音识别 58
2.4 ACD——增加呼叫中心业务处理量 61
2.4.1 ACD与IP电话系统的关联 61
2.4.2 通信运营商网络的ACD功能 62
2.4.3 综合语音响应单元——联络中心的自我服务 64
2.4.4 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智能化呼叫路由 65
2.5 媒介:光纤和非屏蔽双绞铜线 67
2.5.1 铜线上的损耗——电气特性 68
2.5.2 光缆——容量更大、成本更低 70
2.5.3 有线电视网络的粗波分复用——利用暗光纤 73
2.6 附录 75
第Ⅱ部分 电信业和公共网络 79
第3章 电信业 79
3.1 1984年拆分后的贝尔体系 81
3.1.1 1984年AT T脱离贝尔体系 81
3.1.2 AT T的衰退 83
3.1.3 独立的电话公司——大多数位于乡村 84
3.2 1996年以前的本地电话竞争 85
3.2.1 竞争性的接入提供商(CAP)免除接入费 85
3.2.2 美国市话业务的不平衡竞争 86
3.2.3 基础设施的关键特性 87
3.2.4 1996年通信法案通过的背景 88
3.2.5 市话公司的无线业务——频谱拍卖 88
3.3 1996通信法案 88
3.4.1 FCC管制,法律方面的挑战和执行的困难 89
3.4 1996通信法案后的发展 89
3.5 1996通信方案的影响 90
3.4.2 贝尔公司获得区内长途业务后,FCC加强本地网络的访问 90
3.6 通信业目前状态:关键行业 91
3.6.1 区域性贝尔电话公司(RBOC)1996年以后的合并 91
3.6.2 传统市话交换运营商(ILEC) 91
3.6.3 代理 93
3.6.4 分销商 94
3.6.5 批发运营商——运营商之间的销售 95
3.7.1 CLEC——市话、数据和长途电话业务 96
3.7 衰落中的CLEC 96
3.7.2 收购AT T和MCI合并带来的影响 97
3.7.3 竞争者减少——带来金融的混乱 99
3.7.4 问题的关键 99
3.8 来自其他传输方式的竞争——有线电视、无线和公共事业 100
3.8.1 有线电视多业务运营商(MSO)——有线市场的最大份额 100
3.8.2 移动无线业务 101
3.8.3 公共事业——第三条通道 102
3.9.1 非绑定网元(UNE)——竞争者租用RBOC的部分网络 107
3.9 通信管制 107
3.9.2 租金提高的直接影响 108
3.9.3 对电缆调制解调的管制——究竟是有线电视、信息还是通信业务 109
3.9.4 对VoIP的管制 110
3.9.5 接入费——平衡市话和长途电话费 111
3.10 附录 112
第4章 VoIP,公共交换电话网和信令 116
4.1.1 电路交换——网络利用率低,汇聚 118
4.1.2 汇聚的障碍——培训、嵌入式设备、用户接受度和未知的风险 118
4.1 公共网络的汇聚 118
4.1.3 VoIP网络——融合 119
4.1.4 软交换——基于标准的呼叫控制平台 120
4.1.5 媒体网关(边界组件)——实现网络之间的交换和互联 124
4.1.6 点到点的音乐、即时通信、在线游戏和VoIP 124
4.1.7 外包——IP的角色 133
4.2 基于宽带网络的个人用户语音业务 133
4.2.1 家庭VoIP 134
4.2.2 客户获得途径——代理、零售点和亚马逊网站 136
4.3 文档共享和联机网络会议 137
4.4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138
4.5 交换业务——本地和长途电话 138
4.5.1 实时交换业务的特征 139
4.5.2 存储再转发的交换方式——发送和接收不同时 141
4.6 最后一英里(接入网) 141
4.6.1 端局和长途中心局 142
4.6.2 无线本地环路——客户认可度较低 144
4.6.3 电力线宽带——电话信号和通信号共用同一条线路 145
4.6.4 运营商旅馆——运营商的互联,为通信设备提供安全的空间 147
4.6.5 运营商的互联——传送 149
4.7 信令——融合PSTN 151
4.7.1 信令概述——AT T开发统一信令 151
4.7.2 7号信令系统——运营商之间的链路 155
4.7.3 7号信令系统的组成 155
第5章 VPN和专网业务 157
5.1 虚拟专用网——远程接入和办公室之间的网络互联 160
5.1.1 办公地点间虚拟专用网的理论基础 160
5.1.2 办公室以外的效率——利用VPN实现远程访问 161
5.1.3 虚拟专用网技术 162
5.1.4 安全性——防火墙、防止病毒和其他攻击 167
5.2 帧中继——一种共享的广域网业务 168
5.2.1 帧中继接入线——56K到T-3 169
5.2.2 利用帧中继访问其他网络 169
5.2.3 帧中继业务——永久虚电路和承诺的信息速率 170
5.2.4 帧中继语音——替代专线 170
5.3.1 专线——广域网和城域网 171
5.3 专线 171
5.3.2 网络拓扑——各个办公地点连接的方式 173
5.4 基于一根电话线路的T-1(24信道)和T-3(672信道) 176
5.4.1 T-1:1544000bps;E-1:2048000bps 176
5.4.2 T-3、J-3和E-3——北美、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 177
5.4.3 非信道化的T-1——一条宽大的数据通道 178
5.4.4 低效率的T-1——被浪费的时隙 179
5.4.5 CSU/DSU——数字调制解调器:测试和定时 180
5.5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180
5.5.1 基本速率接口ISDN——欧洲和日本使用率高于美国 181
5.5.2 基群速率接口ISDN——23个承载信道和1个信令信道 182
5.5.3 NT1和TA:类似调制解调器的ISDN设备 183
5.6 数字用户线(DSL)——过渡性技术还是视频和IP的载体 184
5.6.1 DSL市场 185
5.6.2 商用DSL——静态IP地址 186
5.6.3 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187
5.6.4 基于DSL业务的电视业务——ADSL2+和VDSL2 190
5.6.5 DSL——无需上门服务,客户自理 190
5.7 千兆以太网 191
5.7.1 以太网销售渠道 191
5.7.3 包含可重构光纤增减复用器(ROADM)的复用器 192
5.7.2 网络推广所面临的挑战 192
5.7.4 企业以太网业务——因特网、VPN接入和专线 194
5.8 ATM——异步传输模式 194
5.8.1 决定ATM速度的三个因素 195
5.8.2 DSLAM和ATM——超量开通 195
5.8.3 IP和以太网到ATM的映射 196
5.8.4 ATM网络的元素 196
5.9 SONET——同步光纤网络 197
5.9.2 SONET环路——提高可靠性 199
5.9.1 光载波(OC):北美;同步传输模式(STM):全球 199
5.9.3 第二代——下一代SONET 200
5.9.4 具有密集波分复用能力的SONET 200
5.9.5 第三代SONET——连接以太网 201
5.9.6 企业SONET 201
5.10 小结 202
5.11 附录 202
第Ⅲ部分 高级技术、有线电视网和Internet 205
第6章 娱乐、有线电视和最后一英里光纤系统 205
6.1 电缆多业务运营商(MSO) 206
6.1.1 有线电视体系——升级、容量、速度和可靠性 207
6.1.2 有线电视 213
6.1.3 机顶盒——与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接口 217
6.2 直接广播卫星电视——无线连接用户 219
6.3 广播无线电视 220
6.3.1 电视发射塔——地面无线传播 220
6.3.2 附属台——为观众传输节目 220
6.3.3 数字电视——频谱利用率高、画质提高 221
6.4 数字发布——因特网上的娱乐 225
6.3.4 数字有线电视——分辨率低于HDTV 225
6.3.5 全球数字电视标准 225
6.5 数字声音广播——用户与广告支持 227
6.6 无源光网络 231
6.6.1 PON——光纤到户、到路边、到地下室,到社区;FTTx 231
6.6.2 无源光网络标准 234
第7章 因特网 237
7.1 因特网的发展 239
7.1.1 UNIX、Telnet和FTP协议 239
7.1.2 环球网——基于客户机程序服务器模式 240
7.1.3 因特网咨询委员会 241
7.1.4 对等站点——运营商之间的数据交换 242
7.1.5 ISP:通过软件平台提供增强型业务 244
7.1.6 主机托管——网页外包 245
7.2 消息和增长的垃圾邮件 246
7.2.1 多媒体附件——照片、电影和幻灯片 247
7.2.2 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病毒散播的其他途径 247
7.2.3 兜售信息——用垃圾邮件堵塞收件箱 248
7.2.4 交互工具:Usenet、聊天、邮件列表和博客 251
7.3 因特网地址 257
7.3.1 顶级域名注册商——管理所有顶级域名 258
7.3.2 普通域名注册商——为机构分配域名 258
7.3.3 全球13个根服务器——互联网路由的基础 258
7.3.4 为运营商和ISP分配IP地址 259
7.3.5 公共和私有IP地址 259
7.4 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 259
7.4.1 门户网站——互联网之门 260
7.4.2 搜索引擎——广告收入的来源 262
7.5 电子商务 264
7.5.1 网络广告——即时提供 265
7.5.2 流行的电子商务站点 266
7.5.3 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和国家安全 269
7.5.4 言论自由、信息访问和儿童保护 271
7.6 内部网和外部网 272
7.6.1 内部网——公司内部访问的网络技术 272
7.6.2 外部网——针对客户、合作伙伴和供货商的环球网接入 273
第8章 移动业务 281
第Ⅳ部分 无线服务 281
8.1 蜂窝网络的发展 284
8.1.1 蜂窝、无线、无绳和移动 285
8.1.2 前蜂窝移动网络时代 285
8.1.3 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高级移动电话业务(AMPS) 286
8.1.4 第二代数字移动空中接口 286
8.2 频谱和频谱使用权 290
8.2.1 频率 290
8.2.2 频率的范围——频段 290
8.2.5 频谱范围的实质 291
8.2.3 频谱限额——限制每个运营商的频谱数量 291
8.2.4 分配 291
8.2.6 高速3G业务的频谱 292
8.2.7 802.11和WiMAX的免许可证频段 294
8.2.8 多频与多模 295
8.3 移动运营商 296
8.3.1 美国 297
8.3.2 欧洲 302
8.3.3 中国 304
8.3.4 印度 305
8.4 第二代数字移动网络的结构 306
8.4.1 基站——连接用户和移动网络 307
8.4.2 交换和信令 308
8.4.3 网络覆盖盲点——乡村地区、大楼内部以及繁忙的城市地区 309
8.4.4 号码便携性——无线到无线以及有线到无线 310
8.4.5 使用移动设备在其他网络的漫游 311
8.4.6 即按即说——移动对讲机业务 312
8.4.7 增强型911 316
8.4.8 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性——紧急情况预案 318
8.5 第三代分组网络的发展 319
8.5.1 第三代技术比较 320
8.5.2 向WCDMA过渡——GPRS和EDGE 321
8.5.3 WCDMA——宽带码分多址 322
8.5.4 CDMA2000 1X(语音和数据)和CDMA2000 1XEV-DO(数据优化—高数据率)的演化 324
8.5.5 兼容3G的手机——支持漫游功能的多模性能 325
8.5.6 IP汇聚的3G网络 326
8.5.7 802.20:IP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Fi 331
8.5.8 视频移动网络——使用互不兼容的技术 333
8.6 移动商务、增强业务和操作系统 335
8.6.1 操作系统优势之争 336
8.6.2 拍照手机 336
8.6.3 回音——移动音乐替代铃音 337
8.6.4 移动商务——利用移动设备购物 337
8.6.5 IP多媒体系统以及交互多媒体 338
8.6.6 企业3G业务 338
8.7 专用移动无线电——低速分组数据和PTT 339
8.8 卫星和寻呼 340
8.8.1 卫星网络 341
8.8.2 卫星电话——用于紧急情况和遥远地区 341
8.8.3 VSAT业务——小型卫星碟形天线 341
8.8.4 寻呼业务 342
第9章 Wi-Fi,无线宽带、传感器网络和个人区域网 343
9.1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345
9.1.1 术语802.11、WLAN和Wi-Fi 345
9.1.2 标准的重要性 345
9.1.3 主要的标准:802.11a、802.11b和802.11g 346
9.1.4 802.11n——增加覆盖范围、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347
9.1.5 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接入点和交换机 348
9.1.6 企业无线网络 350
9.1.7 热点——公共区域的Wi-Fi 352
9.1.8 家用无线网络——减少电缆 359
9.1.9 面向VoIP的Wi-Fi网络 361
9.1.10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管理 365
9.1.11 与3G的比较:移动性、覆盖能力和数据速率 366
9.2.1 WiMAX:基于802.16标准的宽带接入 367
9.2 宽带无线接入 367
9.2.2 3G提供无线宽带业务:UMTS TDD和WCDMA 373
9.3 个人区域网(PAN) 374
9.3.1 蓝牙 374
9.3.2 射频识别(RFID) 376
9.3.3 超宽带——高速、短距离链路 379
9.4 传感器网络——802.15.4标准 381
9.5 附录 384
术语表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