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敌人与敌人理论 1
1.1 敌人:一个建构的概念 2
1.2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7
1.3 关于敌人的理论 15
1.4 如何研究敌人 28
第二章 “敌人”观念的原初想象 31
2.1 野蛮人:类型化的敌人意象 33
2.2 “夷”:关系化的敌人意象 55
2.3 “夷”与“野蛮人”的互镜 64
第三章 “敌人”的政治性 75
3.1 “敌人”与集体身份 75
3.2 “敌人”与敌对关系 81
3.3 “敌人”与权力关系 84
第四章 “人民公敌”及其问题 88
4.1 人民及其政治内涵 89
4.2 “人民公敌”及其确立 94
4.3 我国宪法中的“敌人”观念 104
第五章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112
5.1 敌意是撒旦的阿喀琉斯之踵 113
5.2 仇恨及其本质 123
5.3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135
第六章 “通敌”与“敌人认同”悖论 146
6.1 通敌行为的复杂性 147
6.2 汉奸:单一民族—国家话语中的敌人 155
6.3 敌人认同悖论 162
第七章 敌人的非人化 171
7.1 “敌人”与价值判断 172
7.2 非人化的心理学解释 175
7.3 敌人非人化的路径 186
第八章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194
8.1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194
8.2 “敌人刑法”及其超越 199
8.3 武器的纯洁性问题 208
第九章 战俘——放下武器的敌人 218
9.1 战胜者和战败者 219
9.2 酷刑把战俘物化 220
9.3 战俘的身份 225
9.4 战俘权利的有限性 229
9.5 战俘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 234
第十章 敌人之死 240
10.1 消灭敌人是一种战争权利 240
10.2 敌人在社会上死亡 242
10.3 牺牲优先于任何目的 245
第十一章 化敌为友 251
11.1 化敌为友及其可能性 252
11.2 没有永远的敌人 254
11.3 爱你们的敌人 258
11.4 宽恕敌人 268
11.5 敌人的罪恶与谢罪 282
结语 “没有敌人的世界” 298
参考文献 300
基本术语索引 318
人名索引 339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