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我之节烈观 3
随感录二十五 11
随感录三十五 14
随感录三十六 16
随感录三十八 18
1919年随感录三十九 25
随感录四十 28
随感录四十一 31
随感录四十三 34
随感录四十八 36
随感录四十九 38
随感录五十四 40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 42
随感录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44
随感录五十九 “圣武” 46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9
随感录六十一 不满 59
随感录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61
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 62
1922年估《学衡》 67
无题 71
所谓“国学” 73
于批评家的希望 75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77
1923年关于《小说世界》 81
娜拉走后怎样 83
1924年未有天才之前 91
论雷峰塔的倒掉 95
说胡须 97
论照相之类 102
1925年咬文嚼字(一) 111
忽然想到(一) 112
忽然想到(二) 114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116
看镜有感 120
咬文嚼字(二) 123
青年必读书 124
忽然想到(三) 126
忽然想到(四) 128
论辩的魂灵 130
通讯(致徐旭生一) 132
牺牲谟 134
战士和苍蝇 138
通讯(致徐旭生二) 140
夏三虫 143
忽然想到(五) 145
忽然想到(六) 147
春末闲谈 149
灯下漫笔 153
杂感 159
北京通信 162
忽然想到(七) 165
导师 167
长城 169
忽然想到(九) 170
“碰壁”之后 172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177
忽然想到(十) 180
杂忆 183
忽然想到(十一) 189
补白 194
论“他妈的!” 201
论睁了眼看 204
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208
答KS君 210
《热风》题记 212
十四年的“读经” 214
评心雕龙 217
并非闲话(三) 219
坚壁清野主义 224
寡妇主义 227
这个与那个(一)——读经与读史 231
这个与那个(二)——捧与挖 233
我观北大 235
这个与那个(三)——最先与最后 237
这个与那个(四)——流产与断种 239
碎话 241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44
《华盖集》题记 251
1926年学界的三魂 257
一点比喻 260
我还不能“带住” 263
送灶日漫笔 266
谈皇帝 269
无花的蔷薇 271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 275
无花的蔷薇之二 277
“死地” 281
可惨与可笑 283
记念刘和珍君 285
空谈 290
再来一次 293
记谈话 296
《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300
厦门通信 301
厦门通信(二) 303
写在《坟》后面 305
《阿Q正传》的成因 310
1927年《绛洞花主》小引 319
无声的中国 321
老调子已经唱完 326
黄花节的杂感 332
略论中国人的脸 334
革命时代的文学 337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343
读书杂谈 346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51
通信 363
答有恒先生 367
反“漫谈” 372
可恶罪 375
扣丝杂感 376
怎么写(夜记之一) 382
小杂感 388
革命文学 392
关于知识阶级 394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400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402
文学和出汗 408
谈所谓“大内档案” 410
1928年“醉眼”中的朦胧 417
文艺与革命 422
扁 425
太平歌诀 426
铲共大观 428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430
文学的阶级性 434
敬贺新禧 436
1929年“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439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440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442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446
柔石作《二月》小引 449
流氓的变迁 451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453
书籍和财色 455
我和《语丝》的始终 457
1930年“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467
文艺的大众化 481
习惯与改革 483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485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488
我们要批评家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