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康太,李英华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2230749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的自身规律,分起点、定向、中和、内向和转向等五个发展阶段论述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的性质、对象和范围 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特性 8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总体规律和基本特征 22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35

第一编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萌生及其思想奠基 39

概述 39

第一章 夏商西周“神”的信仰与“人”的觉醒 42

第一节 “夏道尊命”与“殷人事鬼” 42

第二节 周公“制礼作乐”与“以德配天” 44

第三节 “神”的观念衰落与“人”的意识觉醒 47

第四节 管仲“国有四维”与子产“不毁乡校” 49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为政以德”与“大学之道” 53

第一节 孔子的“仁者爱人”与“为政以德” 53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理想与“性善”学说 58

第三节 荀子“礼教”与“天下大治”的思想 63

第四节 《礼记》的“大学之道” 69

第三章 先秦老庄的“无为”、墨家的“兼爱”与法家的“法教” 76

第一节 老子的“道法自然”与“复归于朴” 76

第二节 庄子的“因任自然”与“逍遥无为” 83

第三节 墨子的“兼相爱”与“交相利” 90

第四节 韩非的“以法为教”与“以吏为师” 96

第二编 秦汉文化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大一统化概述 106

第四章 秦汉的“以法为教”、“黄老之学”与“独尊儒术” 110

第一节 秦王朝的“以法为本”与“别黑白而定一尊” 110

第二节 汉初黄老之学和《淮南子》的思想观念 115

第三节 陆贾、贾谊的行“无为”与尊“仁义” 120

第四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与“独尊儒术” 125

第五节 扬雄的《太玄》、《法言》的思想观念 131

第五章 东汉儒学的派别之争与纲常名教思想 137

第一节 桓谭的“教以礼义,威以刑诛” 137

第二节 王充的“疾虚妄,归诚实” 140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以纲纪为化” 143

第四节 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 145

第三编 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多元化 150

概述 15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名教玄学佛教道教的并存与交流 154

第一节 名教的尊儒重教和人才培养思想 154

第二节 玄学的人性自由和自然教育思想 160

第三节 佛教的“空无”与“涅槃” 165

第四节 道教的神仙世界与“道儒双修” 172

第七章 隋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与“周孔之教” 180

第一节 儒释道的“三教合一”与“儒学打底,佛老镶边” 180

第二节 王通的“援佛道入儒”与“得失在乎教” 184

第三节 “贞观之治”的“居安思危”与“政在得人” 188

第四节 韩愈的“尊儒排佛”与李翱的“灭情复性” 192

第五节 刘禹锡、柳宗元“官为民役”和“崇教本”、“求诸道” 199

第四编 宋明理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学化 205

概述 205

第八章 两宋新学、濂学、气学、心学和实学的理学思潮 210

第一节 荆公新学的“性命道德之理”与“善恶由习” 210

第二节 周敦颐濂学的“以诚为本”与张载气学的“知礼成性” 216

第三节 程颢、程颐洛学的“天理”与“知廉耻之道” 225

第四节 朱熹理学的“变化气质以复性”与“道德内省” 229

第五节 陆九渊心学的“心即理”与“堂堂地做个人” 235

第六节 陈亮的“教化行”与叶适的“性质合一” 240

第一节 辽圣宗“学唐比宋,崇儒尚文” 247

第九章 辽金元的“采用汉法”与“以儒治国” 247

第二节 金世宗“但务修德,以仁为本” 249

第三节 元世祖“信用儒术,以夏变夷” 252

第四节 耶律楚材“尊孔重儒,以儒治国” 254

第五节 许衡的“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256

第十章 明代的理学、心学、实学和异端教育思想 260

第一节 张居正的“心性教化,驯行孝谨” 260

第二节 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265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与“人必有私”及“尊德性” 272

第四节 罗钦顺的“人心”、“道心”与王廷相的“性体涵养” 279

第一节 顾炎武的“天下”与“明道救世” 282

第十一章 明清之际的“天下为公”和“黜虚崇实” 282

第二节 黄宗羲的“天下为公”与“崇实致用” 287

第三节 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与“以义制利” 291

第四节 颜元的“隐蔽习染”与“道功并收” 296

第五节 戴震的“理存乎欲”与“体民遂欲” 300

第五编 近代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裂变 306

概述 306

第十二章 近代早期的“开眼看世界”和“但开风气”思潮 311

第一节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与“悉夷”、“师夷” 311

第二节 龚自珍的“知耻振邦”与魏源的“实事实功” 315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历代农民起义的思想动员模式 320

第四节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与张之洞的“兴教化、正人心” 326

第五节 郑观应的“亟行教养”与学校教育思想 333

第十三章 近代后期的救亡图存教育与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思想 339

第一节 康有为的“育德为先”与“中体西用” 339

第二节 梁启超的“以造就国民为目的”的“新民教育” 343

第三节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349

第四节 孙中山“用主义去征服人”的革命教育思想 355

第五节 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与美育思想 359

第六节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以美育代宗教” 364

附录: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研究参考书目索引 370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