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关于新时期文学中现代主义思潮的断想 1
第一辑 关于小说创作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扫描 3
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一瞥 9
“双百”方针下“干预生活”的小说和爱情题材的小说 12
补遗:黄万里大胆针砭时弊的《花丛小语》 19
“十七年”小说创作略论 26
赵树理与孙犁的小说 37
周立波与柳青的小说 51
沙汀与骆宾基的小说 63
马烽与西戎的小说 70
康濯与刘澍德的小说 75
李準与王汶石的小说 82
王愿坚、峻青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 92
沿着苏州小巷寻找艺术世界的陆文夫 98
清新俊逸的茹志鹃 105
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109
读赵树理的《传家宝》 113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117
附:路翎、曾卓二位作家所赐作者信手迹 126
冯雪峰称为“英雄史诗”的《保卫延安》 133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大波》 139
姚雪垠何以能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144
《班主任》破土而出 147
蒋子龙笔下的“乔厂长” 149
别开生面的《结婚现场会》 152
不可多得的《陈奂生上城》 157
浓缩的艺术——读《芙蓉镇》一得 164
抒写民族之魂的《黄河东流去》 167
老树新花《木鱼山》 172
张承志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 177
军事文学的新突破——《高山下的花环》 180
在荒诞和幽默的背后——读王蒙的《冬天的话题》 183
关于《美丽》等几篇作品致晓苏 187
喜读晓苏的新作《金米》 191
第二辑 关于诗歌创作 197
呼唤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关于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和新诗现状的思考 197
回归诗歌本体 211
当代中国诗歌向何处去——关于当代诗歌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拙见 214
画家丰子恺,本色乃诗人——论丰子恺与诗 231
小说家亦是诗家——读《姚雪垠诗抄》 246
启功:论书诗文写“春秋”——读启功先生《论书绝句》 259
附:启功“摸索”写信指拙 262
启功先生所赐作者信(手迹) 263
深情而朴素明朗的诗——读艾青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267
柔和轻快的吐鲁番情歌——读闻捷的《苹果树下》 271
浩荡、严整的格律化新诗——读郭小川的《厦门风姿》 275
兼擅书画的诗人——黄弗同《补拙书屋诗集》读后 280
深情激越而温婉的歌——读王亚楚抒情诗集《园丁心曲》 282
第三辑 关于散文创作 291
论夏丐尊、丰子恺的散文 291
真实、真诚、真挚的巴金散文 305
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314
细说漫忆的曹靖华散文 317
吴伯箫对延安岁月的赞歌 320
像写诗一样写散文的杨朔 323
赋予现实以生命和神魄的刘白羽散文 326
海阔天空的秦牧散文 329
在知识趣谈中给人以思想启迪——读秦牧的《榕树的美髯》 332
善于刻画人物的丁玲散文 334
回忆与反思的萧乾散文 339
独具魅力的杨绛散文 342
传遍神州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347
不同凡响的《哥德巴赫猜想》 349
写琐事也给人们以高尚情操的陶冶——读孙犁的《黄鹂》 353
一篇很好的论说散文——读朱光潜《谈读书》 356
人在艰难烦恼无奈时——读刘心武《那边有个大花园》 360
“把生命化作纸上的点点星光”——读赵淑侠的两本散文集 362
散文技巧琐谈 369
第四辑 关于戏剧文学 397
与大学生谈戏剧文学 397
唱遍大江南北的“洪湖水,浪打浪”——歌剧《洪湖赤卫队》浅析 405
附录 417
附录一:杂论 417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17
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420
读苏轼《前赤壁赋》 423
千古传颂“大江东”——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26
早年美国华侨血泪凝成的诗篇——读闻一多的《洗衣歌》 428
凄美的挽歌——何其芳《花环》解读 431
读显克微支的《音乐迷杨科》 434
谈谈作文与引用 437
“普通”与“奇特”——《一次奇特的购书经历》读后漫议 440
老树可发新枝 老梅可绽新葩——老年正是吟诗作文时 444
知识分子与和谐社会 448
狗年说狗 456
夏丐尊先生对文学的理论贡献 459
附录二:关于拙著《憨夫诗文选集》的评论 471
憨于情,尤憨于真 补拙 471
黄济华《憨夫诗文选集》五人谈 邢福义、黄曼君、王先霈、黄弗同、周光庆 473
憨于情,尤憨于真——《憨夫诗文选集·憨夫琐忆》读后 黄弗同 476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富情趣——读《憨夫诗文选集》后 王瑞明 480
《憨夫诗文选集》读后感(摘要) 王用道 482
老教育家吴翼鉴先生的来信 484
九老赐书赐诗作者惠评《憨夫诗文选集》 484
老姨妈贺延慧先生的来信 486
老族兄黄耀武先生的来信并赐诗 487
老友邓黔生教授赐评 490
大学老同学包咏琴女士的来信 491
大学老同学李桃云女士赐诗 492
中师老同学石圭义先生的来信 493
老同乡程子文先生的来信 493
老学生徐明德教授的来信 494
台湾诗人、评论家朱学恕先生的短评 495
三少(学生)读后感言摘要 496
附录三: 497
作者自传 497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