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中成药治疗的方法 1
二、中成药疗法的应用原则 3
三、中成药疗法的注意事项 4
第二章 内科病证的中成药疗法 6
感冒 6
咳嗽 8
喘证 11
呕吐 12
胃痛 14
胃下垂 17
慢性胆囊炎 18
脂肪肝 20
肝硬化 22
泄泻 24
慢性结肠炎 26
便秘 27
急慢性肾炎 31
肾盂肾炎 32
尿石症 34
肾病综合征 35
腰痛 36
失眠 38
支气管肺炎 40
支气管扩张 41
阻塞性肺气肿 43
心肌炎 46
心绞痛 47
冠心病 49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 50
血液黏滞度升高 52
头痛 53
眩晕 55
高血压 56
高脂血症 58
中风 61
痹证 63
类风湿性关节炎 66
干燥综合征 68
末梢神经炎 70
痛风 72
肥胖症 74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7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8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85
老年早期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86
血证 88
汗证 91
慢性疲劳综合征 94
中暑 96
缺铁性贫血 99
骨质疏松症 100
智力下降 101
精神病 102
早脑性痴呆 103
白细胞减少症 105
白血病 106
癌症 108
第三章 儿科病症的外治法 112
小儿感冒 112
小儿发热 114
小儿佝偻病 115
小儿咳嗽 116
小儿哮喘 118
小儿肺炎 120
小儿呕吐 122
小儿腹痛 124
小儿腹泻 126
小儿口疮 128
鹅口疮 129
小儿流涎 130
小儿厌食症 131
小儿便秘 133
小儿遗尿 135
小儿肾病 136
小儿夜啼 138
尿布皮炎 140
小儿瘙痒性皮肤病 141
新生儿脐炎 14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144
第四章 常见男科病症的中成药疗法 146
阳痿 146
早泄 148
遗精 150
不射精症 151
慢性前列腺炎 153
前列腺肥大 156
急性睾丸炎 158
急性附睾炎 159
阴囊湿疹 161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162
第五章 皮外科病证的中成药疗法 165
疖病 165
痈 167
脓疱疮 169
肛门瘙痒症 171
冻疮 172
足癣 174
丹毒 177
胆石病 178
肠麻痹 180
肠粘连 180
不全性幽门梗阻 183
脑疽 185
颈椎病 187
腰椎病 189
膝骨性关节炎 191
股骨头坏死 193
跟痛症 196
急性乳腺炎 199
痔疮 201
直肠脱垂 203
肛裂 20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6
红斑性肢痛症 209
膝关节滑膜炎 210
肋软骨炎 212
跌打损伤 213
肩周炎 214
腱鞘囊肿 215
淋巴结炎 216
肌注后局部硬结 218
带状疱疹 219
褥疮 222
神经性皮炎 224
隐翘虫皮炎 224
湿疹 225
虫咬皮炎 226
荨麻疹 228
药物性静脉炎 230
酒糟鼻 232
粉刺 234
腋臭 235
烧伤 236
暑痱 237
疥疮 238
斑秃 239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240
瘢痕疙瘩 242
脂溢性皮炎 242
小儿肌性斜颈 243
第六章 妇产科病症的中成药疗法 245
月经不调 245
月经先期 245
月经后期 246
月经先后无定期 248
经期延长 248
月经过多 249
月经过少 249
痛经 250
月经前后诸症 252
闭经 253
先兆流产 255
不孕证 257
绝经前后诸证 259
带下病 260
产后血晕 261
产后恶露不净 262
产后排尿异常 263
产后大便难 264
产后缺乳 265
产后乳汁自出 266
产后汗出异常 266
阴痒 267
尿道综合征 269
滴虫性阴道炎 271
子宫脱垂 272
乳头皲裂 274
乳腺小叶增生 274
宫颈糜烂 275
癥瘕 278
脏躁 278
第七章 五官科病症的中成药疗法 280
口味异常 280
牙周病 283
睑缘炎 285
麦粒肿 286
红眼病 288
白内障 290
青光眼 291
鼻渊 293
乳蛾 294
鼻炎 296
急性咽炎 298
慢性咽炎 299
牙痛 301
中耳炎 303
耳聋 304
急慢性喉炎 307
口疮 308
视疲劳 310
营养性弱视 311
流行性感冒 313
第八章 传染性疾病的中成药疗法 313
人禽流感 315
麻疹 317
风疹 319
幼儿急疹 321
腮腺炎 322
百日咳 324
水痘 327
结核病 328
病毒性肝炎 330
细菌性痢疾 331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成药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