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序言 1
大事记 7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5
第二章 建置 35
第一编 地理 35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35
第一节 位置 35
第二节 境域 35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6
一、蓄集乡 37
第三节 各乡概况 37
二、郭里木乡 38
三、宗务隆乡 39
四、戈壁乡 40
五、怀头他拉乡 41
二、地质结构 42
一、地层 42
第三章 自然环境 42
第一节 地质 42
一、地形结构 43
第二节 地貌 43
三、岩浆岩 43
二、地貌类型 44
二、日照 45
一、四季 45
第三节 气候 45
三、气温 47
四、降水 48
七、霜期 50
六、大风 50
五、蒸发 50
一、地表水 51
第四节 水文 51
八、物候 51
二、地下水 53
一、土壤分类 54
第五节 土壤 54
三、土壤养分 55
二、土壤分布 55
二、水利资源 56
一、土地资源 56
第六节 自然资源 56
四、动物资源 57
三、植物资源 57
五、中药材资源 58
六、矿产资源 60
一、环境特点 62
第七节 环境与保护 62
七、风能源 62
八、太阳能源 62
三、环境保护 63
二、环境演变 63
一、干旱灾害 64
第八节 自然灾害 64
二、洪涝灾害 65
四、霜冻灾害 66
三、冰雹灾害 66
五、雪灾 67
六、风沙灾害 68
第一节 人口数量 69
第四章 人口 69
七、鼠虫灾害 69
一、民族结构 71
第二节 人口结构 71
二、性别、年龄结构 72
四、职业结构 75
三、文化结构 75
一、自然变动 77
第三节 人口变动 77
二、机械变动 78
第五节 计划生育 79
第四节 人口分布 79
一、市区街道 81
第一节 基础设施 81
第二编 城建 81
第一章 市政建设 81
四、供排水 83
三、电力、电讯 83
二、公共交通 83
第二节 住宅建设 84
五、公共卫生 84
第一节 城市规划 85
第二章 市政管理 85
第三节 建筑管理 87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87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 88
第四节 市政设施管理 88
第二节 庭院绿化 89
第一节 街道绿化 89
第三章 城区园林绿化 89
第四节 园林绿化管护 90
第三节 公共场所绿化 90
一、封建牧主所有制 91
第一节 畜牧业经济体制 91
第三编 经济 91
第一章 畜牧业 91
三、集体所有制 92
二、民主改革 92
四、体制改革 94
一、面积 95
第三节 草原 95
第二节 农牧管理机构 95
二、类型、特征及分布 96
四、草场等级 102
三、生产能力 102
五、牧草 105
六、草原管理与建设 107
一、品种及分布 109
第四节 牲畜 109
二、畜种改良 112
三、饲放管理 113
四、牲畜存栏数 114
五、牲畜繁殖 116
六、成畜减损 118
七、畜产品 120
第五节 畜牧业生产 123
一、家畜共患传染病 125
第六节 畜疫防治 125
四、骆驼传染病 126
三、牛传染病 126
二、马传染病 126
五、羊传染病 127
七、尚待确诊的传染病 128
六、猪、禽传染病 128
第七节 牧业机械 129
二、集体所有制 130
一、私有制 130
第二章 农业 130
第一节 农业经济体制 130
一、自然条件 131
第二节 生产条件 131
三、联产承包责任制 131
二、农业资源 132
一、布局及结构 134
第三节 农作物 134
二、品种及栽培 137
三、粮油产量 139
一、耕作制度 141
第四节 农作技艺 141
三、栽培技术 144
二、土壤改良 144
四、技术推广 145
七、田间管理 146
六、田间灭草 146
五、病虫鼠害防治 146
四、干旱与防治 147
三、洪涝与防治 147
八、农技推广体系 147
第五节 农业灾害与防治 147
一、霜冻与防治 147
二、风沙与防治 147
三、农业机械 148
二、新式农具 148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48
一、传统农具 148
五、怀头他拉青年农场 151
四、巴音河农场 151
第七节 国营农场 151
一、德令哈农场 151
二、怀头他拉农场 151
三、尕海农场 15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53
第二节 天然林 153
第三章 林业 153
第一节 机构人员 153
二、灌木 154
一、乔木 154
第四节 林木种类与分布 154
三、林木病虫害防治 155
二、清林抚育 155
第五节 森林保护 155
一、封山育林 155
第一节 狩猎业 156
第四章 多种经营 156
四、护林防火 156
四、养兔 157
三、养鸭 157
第二节 养殖业 157
一、养猪 157
二、养鸡 157
第三节 采集业 158
六、水产养殖 158
五、养狐 158
二、加工业 159
一、运输业 159
第四节 运输、加工业 159
一、管理机构 160
第一节 水利管理 160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160
第五章 水利 160
二、综合经营管理 161
一、农田水利建设 162
第二节 水利建设 162
二、草原水利建设 165
三、调蓄工程建设 168
第三节 小水电建设 169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70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 171
一、私营工业 171
第六章 工业 171
第一节 经营体制 171
一、缝纫 172
第二节 手工业 172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 172
一、煤 173
第三节 采矿业 173
二、皮毛制革 173
三、铁矿 174
二、沙金 174
第四节 建筑业 175
四、铅锌 175
二、石灰 176
一、青(红)砖 176
第五节 建材业 176
一、电站建设 177
第六节 电力工业 177
三、石料 177
四、水泥 177
四、输电 178
三、供电 178
二、发电 178
二、炸药 179
一、硼砂 179
五、用电 179
第七节 化学工业 179
第九节 机械修理业 180
第八节 塑料制品工业 180
三、制碱 180
四、制氧 180
第七章 交通运输 181
第十节 木材加工业 181
一、公路 182
第一节 道路 182
二、畜力运输 183
一、人力运输 183
二、铁路 183
第二节 运输工具 183
一、客运 184
第三节 运输 184
三、机械运输 184
四、铁路运输 184
二、货运 185
一、路政管理 186
第五节 交通监理 186
第四节 公路管养 186
一、机构 18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187
二、交通事故 187
第八章 邮电 187
二、邮政业务 188
一、邮路 188
二、队伍 188
第二节 邮政 188
一、电报 190
第三节 电信 190
二、电话 191
三、供销合作社 193
二、私营商业 193
第九章 商业 193
第一节 经营体制 193
一、官僚商业 193
四、国营商业和民族贸易 194
第二节 商品购销 195
一、畜产品收购 196
第三节 土特产品收购 196
一、商品流通渠道 197
第四节 商品供应 197
二、野生动物收购 197
一、征购 198
第二节 粮油购销 198
二、商品供应办法 198
第十章 粮食 198
第一节 机构 198
二、仓储保管 200
一、调拨运输 200
二、销售 200
第三节 粮食储运 200
第四节 粮油加工 201
第五节 粮油供应 202
二、体制 203
一、机构 203
第十一章 财政 税务 203
第一节 财政 203
三、财政收人 204
一、机构 205
第二节 税务 205
四、财政支出 205
二、农牧业税收 206
三、工商税收 208
二、铜圆 209
一、制钱 209
第十二章 金融 209
第一节 货币 209
七、人民币 210
六、金圆券 210
三、银圆 210
四、金库维持券 210
五、法币 210
二、商业贷款 211
一、农牧业贷款 211
第二节 信贷 211
四、技改贷款 212
三、工业贷款 212
五、信贷利率 213
一、存款储蓄 214
第三节 存款储蓄及利率 214
二、存款储蓄利率 215
第五节 银行 216
二、国库券 216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216
一、经济建设公债 216
一、机构人员 217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217
第六节 保险 217
第十三章 经济综合管理 217
二、市场管理 218
三、市场建设 219
一、畜产品价格 220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20
四、经济合同管理 220
二、农产品价格 223
三、水产品价格 224
五、能源价格 225
四、集贸市场价格 225
七、化肥、农药价格 226
六、建筑材料价格 226
八、饮食服务业收费 227
一、机构与人员 228
第三节 审计 228
二、专业审计 229
第五节 计划经济管理 230
第四节 统计 230
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231
一、年度计划 231
一、中共德令哈县(工)委、市委 2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33
第四编 政治 23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233
第二节 组织建设 234
二、基层党委 234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235
二、中共德令哈城关区党代会 236
一、中共德令县党代会 236
三、中共德令哈市党代会 237
一、中共德令哈县委全委(扩大)会议 239
第四节 中共德令哈县(市)委重要工作会议 239
二、中共德令哈市委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240
四、中共德令哈市委三届全委(扩大)会议 241
三、中共德令哈市委二届全委(扩大)会议 241
第五节 党员教育 242
一、机构人员 243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243
第六节 整党整风 243
三、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 244
二、民族工作 244
五、落实统战政策 245
四、落实宗教政策 245
二、纪律检查 246
一、机构 246
第八节 纪律检查工作 246
第四节 德令哈市工商业者联合会 248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会德令哈市支部 248
三、审干……………………(?) 248
第二章 民主党派 248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德令哈市支委会 248
第二节 “九三”学社德令哈市支社 248
三、工会重要活动 249
二、工会代表大会 24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49
第一节 工会 249
一、组织机构 249
二、团代表大会 250
一、组织机构 250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250
四、少先队工作 251
三、团的工作 251
二、妇女代表大会 252
一、组织机构 252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52
四、幼托工作 253
三、妇女工作 253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254
二、科普工作 254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254
一、组织机构 254
一、人民代表选举 25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255
第四章 政权 255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56
三、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60
一、地方政权 262
第二节 政府 262
二、基层政权 263
三、重要政务活动 265
第一节 机构 267
第五章 人民政协 267
三、第三届政协委员会议 268
二、第二届政协委员会议 268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议 268
一、第一届政协委员会议 268
一、政治学习 269
第三节 政协工作 269
第一节 机构 270
第六章 民政 270
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70
三、“三胞”和民族宗教工作 270
四、提案工作 270
三、残废军人优待 271
二、退伍军人优待 271
第二节 救灾、救济 271
第三节 优抚 271
一、现役军人优抚 271
四、殡葬 272
三、孤儿、弃婴收养 272
四、烈属优待 27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272
一、孤寡老人供养 272
二、残疾人安置 272
第五节 婚姻登记管理 273
五、收容遣送 273
第一节 机构 274
第七章 劳动人事 274
第六节 移民安置 274
第七节 边界管理 274
二、干部管理 275
一、干部结构 27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75
五、离退休干部安置与管理 276
四、干部奖惩 276
三、干部培训与考核 276
二、劳动保护 277
一、劳动就业 277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77
一、职工工资 278
第四节 工资福利 278
三、职工福利 279
二、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 279
三、治安管理 280
二、基层治保组织 280
第八章 政法 280
第一节 公安 280
一、机构 280
六、户籍管理 281
五、人民消防 281
四、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281
九、重要公安活动 282
八、刑事侦察 282
七、看守所、监狱 282
二、检察工作 283
一、机构 283
第二节 检察 283
三、审判工作 285
二、审判制度 285
第三节 审判 285
一、机构 285
四、调解工作 287
三、公证、律师工作 287
第四节 司法行政 287
一、机构 287
二、法制宣传教育 287
第一节 机构 288
第九章 军事 288
第五节 行政监察 288
一、机构 288
二、监察工作 288
二、地方武装 289
一、驻军 289
第二节 驻军与地方武装 289
一、民兵组织 290
第四节 民兵 290
第三节 兵役 290
一、志愿兵役制 290
二、义务兵役制 290
三、预备役 290
四、兵役征集 290
四、民兵勤务 291
三、武器装备 291
二、军事训练 291
二、军民共建 292
一、抢险救灾 292
第五节 拥政爱民 292
第二节 机构沿革 29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93
第五编 文教卫生 293
第一章 教育 293
第四节 小学教育 294
第三节 幼儿教育 294
第五节 中学教育 297
第六节 民族教育 298
第七节 职业教育 300
第八节 成人教育 301
二、海西州民族卫生学校 302
一、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302
第九节 中等专业教育 302
第十一节 教学研究、督导 303
第十节 教师队伍 303
第十二节 教育经费 304
第十四节 勤工俭学 305
第十三节 教学设备 305
三、科研队伍 306
二、科研单位 306
第二章 科学技术 306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306
一、机构 306
四、淡水养殖研究成果 307
三、新能源开发研究成果 307
第二节 科学研究成果 307
一、盐湖资源研究成果 307
二、天文气象研究成果 307
六、畜牧业科研成果 308
五、农业科研成果 308
三、青少年科普 309
二、科学技术交流与咨询 30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推广与普及 309
一、科普宣传 309
二、学生文学活动 310
一、文学创作 310
第三章 文化 310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310
第二节 文学艺术 310
三、民间故事 312
四、民间歌谣 316
五、音乐、舞蹈 317
第三节 群众文化 318
七、摄影 318
六、美术、书法 318
二、六月歌会与“漫花儿” 319
一、那达慕大会 319
二、图书馆 320
一、档案管理 320
三、社火与元宵节灯展 320
第四节 档案、图书 320
四、音像管理 321
三、游艺室 321
第五节 文化市场 321
一、新化书店 321
二、书屋、书摊 321
三、电视 322
二、无线广播 322
第六节 广播、电视、电影 322
一、有线广播 322
五、电影译制 323
四、电影 323
二、农村牧区体育 324
一、职工体育 324
第四章 体育 324
第一节 体育机构 324
第二节 体育设施 324
第三节 群众体育 324
四、传统体育 325
三、学校体育 325
第四节 体育赛事 326
二、医疗机构 327
一、管理机构 327
第五章 卫生 327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327
第二节 卫生防疫 328
第三节 医疗 329
一、公共卫生 330
第五节 卫生保健 330
第四节 药政 330
三、学校卫生 331
二、饮食卫生 331
五、妇幼保健 332
四、计划免疫 332
一、农民收入 33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333
第六编 社会 333
第一章 人民生活 333
三、农民消费 334
二、农民口粮 334
二、牧民口粮 335
一、牧民收入 335
四、居住条件 335
第二节 牧民生活 335
四、居住条件 336
三、牧民消费 336
一、居民收入 337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 337
四、居住条件 338
三、居民消费 338
二、居民口粮 338
一、历史沿革 339
第一节 蒙古族 339
第二章 民族 339
二、风俗习惯 340
第二节 藏族 346
一、藏传佛教 347
第一节 佛教 347
第三节 汉族 347
第四节 回族 347
第五节 土族 347
第三章 宗教 347
四、主要寺院 348
三、佛教经济来源 348
二、佛教的组织和活动 348
第三节 基督教 350
第二节 伊斯兰教 350
一、元音 351
第一节 语音 351
第四章 德令哈蒙古族语言文字 351
第二节 语法特点 353
三、辅音 353
二、元音和谐律 353
三、格的特殊使用方式和含义 354
二、反身和人称附加成分的特殊形式 354
一、复数附加成分 354
四、形动词的构词附加成分 355
一、语意差异 356
第三节 词汇 356
五、抽象名词的构词附加成分 356
三、特定词语 357
二、古代词汇 357
第一章 人物传略 359
第七编 人物 359
第二节 西路军红军战士留居德令哈人名表 360
第一节 德令哈革命烈士英明表 360
第二章 人物表 360
二、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361
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361
第三节 德令哈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361
第四节 德令哈籍优秀运动员名录 363
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364
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364
第五节 德令哈市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364
第六节 德令哈市离休干部名表 371
二、中共海西地委关于柯里(鲁)沟旗试办牧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简报和初步经验的通报 375
一、中共海西地委关于成立中共德令哈工委的通知 375
第八编 附录 375
第一章 重要文件辑存 37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青海省设立德令哈市的批复 378
三、中共德令哈县委、德令哈县人委关于撤销德令哈县成立德令哈区的通知 378
六、中共德令哈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379
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德令哈市的通知 379
七、关于加强德令哈市德育教育工作的意见 385
八、中共德令哈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 389
九、德令啥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实施《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决议 390
二、怀头他拉乡乡规民约 391
一、怀头他拉乡村规民约 391
第二章 村规民约 391
三、怀头他拉乡村委会自治达标标准 392
四、怀头他拉乡村委会职能和岗位责任制 393
后记 395
《德令哈市志》撰写情况表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