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民间审美的多样化表达 1
第一章 “五四”时期:民间与新文学的生成——以《歌谣》周刊为例 9
第一节 《歌谣》概观 9
第二节 “歌谣”作为新文学的资源 28
第三节 “歌谣”与早期新文学理论的建立 50
第四节 “歌谣”与刘半农的文学活动 65
第二章 1927—1937:大众化与民间 81
第一节 左翼话语:大众与民间的相互指涉 81
第二节 《边城》:民间理想的忧伤 95
第三节 艾芜的民间世界建构历程 105
第三章 1937—1949:亲近与疏离民间的审美悖反 123
第一节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及政治意识形态 123
第二节 原乡迷失与自我救赎 140
第三节 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及其价值转换 150
第四章 1949—1966:政治文本,民间表述 163
第一节 “伦理—政治”的民间化表述 163
第二节 政治通俗演义与十七年小说的民间传统 177
第三节 1957,作家海默的民间世界 192
第五章 新时期:民间大地的苏醒 203
第一节 守望大地:寻根、反思和批判 203
第二节 汪曾祺的民间立场、民间审美理想及其文学史意义 226
第六章 1990年代:民间意义的敞开及民间话语的生成——以余华为个案 240
附录 1990年代以来关于民间问题的主要研究论文(索引) 270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