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研究对象 1
第一节 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涵 1
一、传统的客观归责 1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涵 3
第二节 客观归责理论的研究对象 6
一、产生于因果关系领域的难题 6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研究对象 9
第二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概念 14
第一节 客观目的性 14
一、客观目的性的内涵 14
二、规范目的 16
三、行为的客观危险制造能力 19
四、规范目的与行为的客观危险制造能力的关系 20
第二节 危险研究 21
一、风险与危险的区分 22
二、刑法上研究的危险 23
三、被允许的危险详解 26
第三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判断原则 31
第一节 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原则 31
一、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 32
二、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 35
三、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37
第二节 客观归责理论的衍生原则 39
一、非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 40
二、非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 45
三、非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53
第四章 客观归责理论与因果关系理论的关系 59
第一节 因果关系理论概述 59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59
二、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61
三、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性质和发展简析 63
四、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 67
第二节 条件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关系 69
一、条件理论简介 69
二、条件理论的实质 70
三、条件理论的相关批判 75
四、条件理论的具体适用 78
五、条件理论和客观归责理论的关系 80
第三节 相当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关系 82
一、相当理论的基本内容 82
二、相当的判断标准 84
三、相当理论与条件理论的关系 86
四、相当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关系 87
第五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体系定位 92
第一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行为理论的关系 93
一、行为理论的体系定位 93
二、刑法中行为概念的功能 95
三、刑法中行为理论的发展 96
四、刑法中行为的概念 99
五、客观归责理论与行为理论的关系 100
一、不法的概念 103
第二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不法理论的关系 103
二、不法与违法的关系 105
三、不法理论的发展 107
四、客观归责理论与不法理论的关系 110
第三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责任理论的关系 114
一、责任的概念 114
二、责任主义的实质 116
三、责任理论的发展 119
四、客观归责理论与责任理论的关系 124
第四节 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125
一、犯罪论及其体系的概念 125
二、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127
第六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具体适用 131
第一节 过失作为犯 132
一、传统过失犯的不法构造 132
二、客观归责理论对过失犯不法的改造 134
第二节 故意作为犯 138
一、适用原理 138
二、适用规则 143
第三节 不作为犯 146
一、传统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不法构造 146
二、客观归责理论在不作为犯上的适用 149
第四节 其他适用 151
一、危险犯 151
二、未遂犯 153
第七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现实意义 156
第一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我国刑法的主观主义倾向 157
一、刑法客观主义与刑法主观主义之争 157
二、刑法客观主义研究 159
三、刑法主观主义研究 164
四、我国刑法的主观主义倾向与客观归责理论 169
第二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172
一、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概况 172
二、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实质 173
三、客观归责理论与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177
第三节 客观归责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 179
一、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概况 179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特点 181
三、客观归责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185
第八章 客观归责理论的发展现状 188
第一节 客观归责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188
一、19世纪中叶前的归责思想 188
二、近代犯罪构成理论形成后的归责思想 193
三、条件理论面临的困境与相当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96
第二节 早期客观归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
一、Larenz的客观归责理论 199
二、Honig的客观归责理论 204
三、其他学者的客观归责理论 207
第三节 现代客观归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09
一、现代客观归责理论的形成 209
二、德国研究客观归责理论的现状 212
主要参考文献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