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话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镇楚,龙宿莽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133188X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一部比较诗话学研究专著,作者通过对大量的中外诗话资料的比较研究,阐述了比较诗话学的概念、研究方法等,同时还阐述了中国诗话与日本、朝鲜、印度诗话及西方诗学的种种关系与区别。

第一章 绪论:论比较诗话学及其比较文学研究价值 1

一 研究缘起 1

二 比较诗话学 2

三 比较诗话学的学术价值 4

四 比较诗话学的研究对象 9

五 比较诗话学的研究方法 13

六 诗话与中国诗文化 14

七 比较诗话学研究前景 21

一 诗话有狭义广义之分 24

第二章 诗话 24

二 诗话正名 26

三 诗与诗话 27

四 诗话与名教 31

五 诗话与文学批评 32

六 诗话与诗格 34

七 诗话与诗选 35

八 诗话与语录 36

九 诗话与行业 39

十 诗话与清谈 42

十一 诗话与神话批评 43

第十四章 中国诗话与西方诗学 48

十二 诗话与文化思潮 48

十三 诗话的分类 50

第三章 诗话学 55

一 徐英为诗话学立名 55

二 诗话学的诞生 59

三 为何创立“诗话学” 62

四 钱钟书与诗话 72

五 历代文化名人与诗话 75

第四章 东方诗话与儒家文化 78

一 古代朝鲜儒学 78

二 古代日本儒学 83

三 东洋汉诗 85

四 儒家文化圈与域外诗话 88

第五章 东方诗话与佛教文化 93

一 佛教文化的传播 93

二 诗国涅槃 109

三 东方诗话涅槃 131

第六章 阿拉伯诗学与伊斯兰教文化 141

一 伊斯兰教文化 141

二 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143

三 阿拉伯诗学批评 145

四 中国穆斯林诗学 151

第七章 东方诗话圈 156

一 东方诗话的基本特征 156

二 东方诗话的语境分析 158

(一)情景论 159

(二)味论 164

(三)诗禅论 187

(四)茶禅论 192

(五)诗眼论 210

第八章 东方诗话与审美语言学 215

一 诗话的语言艺术 216

二 诗话与方言俚语 222

三 诗话与意象批评 227

第九章 中韩日三国诗话之祖 251

一 钟嵘《诗品》:“百代诗话之祖” 252

二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日本诗话之宗” 254

三 李仁老《破闲集》:“韩国诗话之冠” 256

第十章 中韩日三国第一部诗话比较 259

一 中国欧阳修《六一诗话》 259

二 日本释师炼《济北诗话》 262

三 朝鲜徐居正《东人诗话》 263

四 中韩日三国第一部诗话比较研究 265

第十一章 中国诗话与朝鲜—韩国诗话 267

一 朝鲜诗话演变史 267

二 中国诗话影响下的自我意识 271

三 朝鲜诗话的基本特征 275

四 朝鲜诗话的学术文化价值 284

一 大和民族 294

第十二章 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 294

二 日本诗话渊源论 296

三 日本诗话史论 298

四 日本诗话的分类 302

五 日本诗话的审美特征 305

六 日本诗话的学术文化价值 313

第十三章 中国诗话与印度梵语诗学 323

一 梵语诗学 323

二 印度梵语诗学史 326

三 梵语诗学的审美特征 331

四 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化 340

五 梵语诗学影响中国诗话 343

六 诗化的文学理论批评 345

一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诗学 348

二 中西诗学文化之别 350

(一)论诗体制之别 351

(二)论诗主旨之别 354

(三)审美鉴赏之别 356

(四)诗学传统之别 360

三 诗心共通 363

第十五章 中国诗话与文化诗学 372

一 文化诗学的概念范畴和诗学特征 372

二 文化诗学的研究对象与学术空间 373

三 文化诗学与中国诗话 375

四 文化诗学的研究目的与学术目标 376

五 文化诗学的学科特征与理论体系 378

六 文化诗学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模式 381

七 文化诗学的研究前景 382

第十六章 结论:千秋诗话 功罪几何 384

一 侗庵论诗话之非 385

二 侗庵非诗话缘由 388

三 侗庵非诗话之误 392

四 诗话何罪之有 395

五 侗庵非诗话的文化背景 400

六 正确评价《侗庵非诗话》 402

附录:Chinese Shihua and Its Japanese Counterpart 404

跋语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