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德凌,张巍,俞林波著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0621183
  • 页数:927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首推经学,本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事件为纬,时间自隋代开皇元年至十国后蜀广政二十八年,将隋唐五代时期的经学发展情况逐年排列,并加以细致考辩,并附以相关论著举目,对研究中国经学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中期经学学术编年 349

中宗嗣圣元年(睿宗文明元年、则天光宅元年) 甲申(684) 349

罗道琮以明经登第,高宗末官至太学博士 349

则天垂拱元年 乙酉(685) 349

七月,郊丘诸祠以三祖配 349

八月,李隆基生 351

陈子昂上疏兴太学 351

刘允济此年后不久上《鲁后春秋》 352

颜元孙进士考功员外郎此年后不久 352

颜元孙撰《干禄字书》 352

则天垂拱二年 丙戌(686) 356

新罗请经史 356

则天垂拱四年 戊子(688) 357

正月五日,明堂成,刘允济上《明堂赋》 357

高子贡坐诛 358

路敬淳官弘文馆学士 359

则天永昌元年 己丑(689) 359

亲享明堂 359

拜张柬之监察御史 360

则天天授元年(载初元年) 庚寅(690) 360

则天大开三教,邢文伟讲《孝经》 360

封周公为褒德王,封孔子为隆道公 360

李善卒,著有《文选注》等 361

十月,邢文伟卒 363

则天天授二年 辛卯(691) 363

韦叔夏论祭祀之礼 363

四月,发布《释教在道法上制》 364

则天长寿二年 癸巳(693) 366

武则天自制《臣轨》两卷,令贡举人为业,并停《老子》 366

则天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 乙未(695) 367

以武氏始祖周文王追尊为始祖文皇帝 367

武周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 丙申(696) 368

重造明堂成 368

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神功元年) 丁酉(697) 368

路敬淳卒 368

则天圣历元年 戊戌(698) 369

王方庆问礼于徐坚 369

王元感始论“丧礼三十六月”,张柬之驳之 370

武后诏百官议告朔于明堂 373

则天圣历二年 己亥(699) 378

正月,因佛、道二教常相争毁,武则天遂下诏制止 378

韦嗣立上疏言学校之重要性 378

辟闾仁谞官司礼博士 380

则天圣历三年(久视元年) 庚子(700) 380

陈子昂卒 380

九月,狄仁杰卒 381

武周大足元年(长安元年) 辛丑(701) 383

十一月,《三教珠英》撰成进上 383

则天长安二年 壬寅(702) 384

五月,王方庆卒,撰有《礼经正义》、《礼杂问答》、《尚书考功簿》、《魏郑公谏录》等 384

则天长安三年 癸卯(703) 386

三月,王元感上《尚书纠谬》、《春秋振滞》、《礼记绳愆》等,与《五经正义》立异 386

诏修《唐史》 387

中宗神龙元年 乙巳(705) 387

正月一日,敕孔子庙堂皆向南 387

中宗即位,令贡举人复习《老子》 388

五月,张齐贤与韦叔夏、郭山恽、尹知章论社礼 388

武则天卒 389

吐蕃王及可汗子孙附学读书 391

以邹、鲁百户封隆道公,谥曰“文宣” 391

祝钦明论社稷之礼 391

“国子监”发展和职责 392

赵冬曦请明律 394

王元感卒于此年后不久,其丧礼论遂废 395

中宗神龙二年 丙午(706) 396

五月,修《则天实录》 396

行束修之礼 397

中宗神龙三年(景龙元年) 丁未(707) 397

韦叔夏卒于此年后,撰有《五礼要记》 397

中宗景龙二年 戊申(708) 398

修文馆置学士 398

赵冬曦上《王政》 398

中宗景龙三年 己酉(709) 399

韦嗣立上疏谏造佛寺 399

迁褚无量国子司业 399

十一月,诏礼官学士修定仪注 399

元行冲撰《魏典》 404

萧颖士约生于此年 404

中宗景龙四年(又作少帝唐隆元年)睿宗景云元年 庚戌(710) 405

刘知幾撰《史通》成 405

刘知幾赞美《左传》 411

祝钦明卒于此年后不久 412

褚无量约于此年撰《翼善记》以进之 413

睿宗景云二年 辛亥(711) 413

刘知幾累迁太子左庶子,改名子玄 413

八月丁巳,太子释奠于太学,刘子玄进议 413

四月,唐睿宗与群臣重论三教关系,令佛僧、道士“齐行并进” 414

睿宗太极元年(玄宗先天元年) 壬子(712) 415

正月,修饰孔宣父祠庙 415

二月,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并配享孔子庙 415

二月,褚无量讲《孝经》、《礼记》,进授银青光禄大夫 416

六月,令搜检经籍 416

睿宗劝讲明经 416

玄宗即位,数诏州县及百官荐举经通之士 417

玄宗以师恩迁褚无量 417

玄宗开元元年 癸丑(713) 418

日本国请儒士授经,遂诏赵玄默教之 418

十月,唐绍因讲武失仪被诛 419

郭山恽卒于此年后不久,撰有《大享明堂仪注》等 419

此年后不久,康子元擢累秘书少监 420

七月,柳冲上《姓族录》 421

玄宗开元二年 甲寅(714) 422

徐彦伯卒 422

正月,姚崇上书请禁度僧 424

王彦威上《唐典》七十卷 425

玄宗开元三年 乙卯(715) 425

唐玄宗令褚无量、马怀素整理经籍 425

十月,命马怀素、褚无量充当侍读 426

陈贞节以诸太子庙不合守供祀享上疏 426

玄宗开元四年 丙辰(716) 427

刘子玄、吴兢撰《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成 427

玄宗开元五年 丁巳(717) 428

颁布《令明经进士就国子监谒先师敕》,谒先师自此始 428

马怀素等编《群书四部录》 429

卢履冰、元行冲论丧礼 430

柳冲卒,撰有《姓氏系录》 437

玄宗开元六年 戊午(718) 438

七月,马怀素卒 438

褚无量缮写《论语》、《孝经》各五本,以献皇太子等五人 439

吕延济等作《文选注》 439

尹知章卒 442

玄宗开元七年 己未(719) 443

下《令诸儒质定古文〈孝经〉、〈尚书〉诏》 443

四月,刘子玄上《孝经注议》 444

五月,刘子玄请黜《老子》河上公注,升用王弼注 449

敕令丽正殿与四库书名目不类者之书,依刘歆《七略》排为《七志》 449

十月,褚无量讲《孝经》并《礼记·文王世子》篇 450

韦嗣立卒 450

玄宗开元八年 庚申(720) 451

褚无量卒 451

正月,元行冲替褚无量充使 452

三月,李元瓘请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 452

七月,李元瓘、杨玚等奏言明经考试应重“四经”(《周礼》、《仪礼》、《公羊》、《榖梁》) 454

诏张说修国史 456

崔憬贬,撰有《周易探元》 456

玄宗开元九年 辛酉(721) 457

十一月,元行冲等撰成《群书四部录》,奏之 457

刘知幾卒 459

玄宗开元十年 壬戌(722) 462

六月,玄宗自注《孝经》,颁于天下 462

诏韦绦为礼仪使 468

王志愔表荐白履忠 468

王志愔卒 468

《贞观政要》撰成并进上 469

诏两京及诸都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并置崇玄学 473

玄宗开元十一年 癸亥(723) 473

学士侍讲 473

十一月,始罢三祖同配之礼 474

玄宗开元十二年 甲子(724) 475

啖助生 475

张说、徐坚等议封禅之礼 475

施敬本驳奏旧封禅礼 477

玄宗开元十三年 乙丑(725) 479

施敬本卒 479

独孤及生 480

五月,徐坚等撰成《初学记》 480

十一月,玄宗幸孔子宅 483

诏康子元等注解《东封仪注》 484

玄宗开元十四年 丙寅(726) 484

六月,玄宗诏访求儒学之士 484

吴兢上其所撰《唐书》、《唐春秋》 485

八月,元行冲等奉诏撰《类礼义疏》奏上,竟不得立于学官 486

八月,诏改《尚书·洪范》“颇”为“陂” 488

玄宗开元十五年 丁卯(727) 489

僧一行卒,撰有《周易论》、《开元大衍历》等 489

玄宗开元十六年 戊辰(728) 491

进《开元大衍历》 491

杨玚表荐大儒王迥质、尹子路、白履忠 492

十二月,国子祭酒杨玚奏明经应习《左传》,帝从之 493

玄宗开元十七年 己巳(729) 494

三月,杨玚反对独抑明经进士 494

五月,徐坚卒 495

十月,元行冲卒,撰有《释疑论》、《孝经疏》等 496

玄宗开元十八年 庚午(730) 497

三殿侍讲 497

玄宗召释、道论二教优劣,别集《对御论衡》 498

张说卒 498

玄宗开元十九年 辛未(731) 499

正月,命有司抄写《毛诗》、《礼记》、《左传》、《文选》以赐金城公主 499

二月,徐安贞撰《文府》 501

授萧昕阳武县主簿 501

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 501

玄宗开元二十年 壬申(732) 501

九月,《大唐开元礼》撰成并奏上,颁所司行用 501

十二月,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成 506

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508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癸酉(733) 511

贡举重《老子》 511

许任立私学 512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甲戌(734) 513

王仲丘上疏请行藉田之礼 513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乙亥(735) 513

正月,敕令撰《耤田仪注》,行藉田之礼 513

三月,玄宗注《老子》并修《疏义》,制《开元文字音义》 513

玄宗亲注《金刚经》,翌年颁行天下 514

杜佑生 514

杨玚卒于此年后不久 515

吕证撰《春秋音义》 515

郑钦说撰《毛诗音义》 515

甘晖、卫包撰《庄子音义》 516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丙子(736) 516

三月,姚奕请进士帖《左传》、《礼记》,通五及第 516

三月,贡举改由礼部管辖 517

令减省集贤书籍,三分留一,贮在东都 518

八月,张守节撰成《史记正义》 518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丁丑(737) 521

正月,初置玄学博士 521

此后明经问大义十条,取通五已上 521

开元末,刘秩撰成《政典》 522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戊寅(738) 523

鼓励办学,弘扬儒教 523

渤海求经史 523

行释奠礼 523

弘文、崇文生自今已后一依令式考试 524

韦绦每月进《月令》 524

二月,中书令张九龄等撰《六典》三十卷成 525

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己卯(739) 528

八月,诏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并褒赠“十哲” 528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庚辰(740) 531

二月,敕群官道俗皆赴监观释奠礼 531

张九龄卒 531

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辛巳(741) 533

正月,置玄学博士,每岁依明经举 533

九月,《大唐开元礼》行用 535

尹愔约卒于此年 535

东乡助开元时官江陵少尹,撰有《周易物象释疑》 536

郭京,开元以后官苏州司户参军,撰有《周易举正》 536

开元中,三诏召赵蕤不起 538

开元年间玄宗立十八学士 539

玄宗天宝元年 壬午(742) 539

二月,为含元殿及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御加尊号,改“四子”书为“真经” 539

四月,敕应举停习《道德经》,以《尔雅》代之 541

崇玄学举人,准开元二十九年敕条考试,其《洞灵真经》,请待业成,然后准式 541

十月,玄宗命于骊山秦坑儒之所立祠宇,贾至作《旌儒庙颂》 542

刘?《隋唐嘉话》约撰于此一时期 543

玄宗天宝二年 癸未(743) 544

正月,改崇玄学为崇玄馆,陈希烈兼崇玄馆学士,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 544

三月,《礼·月令》篇宜冠众篇之首 545

五月,唐玄宗重注《孝经》成,颁行天下,谓《孝经正义》 545

玄宗天宝三年 甲申(744) 547

四库更造见在库书目 547

七月,唐玄宗诏改《洪范》“无偏无颇”从《今文尚书》 548

玄宗重《孝经》,令天下家藏一本 549

玄宗天宝四年 乙酉(745) 549

九月,刻《石台孝经》 549

十月,诏以《道德经》为诸经之首,其《南华经》等不须编在子书 549

玄宗天宝五年 丙戌(746) 550

《礼记·月令》改为《时令》 550

下《颁示道德经注、孝经疏诏》 550

陆善经注《孟子》 551

玄宗天宝八年 己丑(749) 553

六月,萧嵩卒 553

吴兢卒 553

玄宗天宝九年 庚寅(750) 557

国子监置广文馆 557

玄宗天宝十一年 壬辰(752) 557

敕秘书省检覆四库书 557

玄宗天宝十二年 癸巳(753) 557

四门俊士停 557

梁肃生 558

玄宗天宝十三年 甲午(754) 558

道举停习《道德经》,加《周易》 558

玄宗尊崇道教 558

二月七日,玄宗上“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559

六月,群臣上皇帝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559

进《群书政要》 561

玄宗天宝十四年 乙未(755) 561

弘文馆学生依国子监学生例帖试,明经、进士帖经并减半 561

四月,唐玄宗撰《韵英》成 561

十月,颁御注《道德经》并疏义 562

安史之乱爆发 562

玄宗天宝十五年 丙申(756) 564

此年前后,啖助调临海尉、丹阳主簿 564

李含光天宝时道士,撰《老子、庄子、周易学记》 564

唐代后期经学学术编年 567

肃宗至德二年 丁酉(757) 567

十一月,韦述卒,曾修国史 567

陈希烈卒 569

肃宗乾元元年 戊戌(758) 569

李吉甫生 569

肃宗乾元二年 己亥(759) 570

十一月,沈若进《广孝经》 570

肃宗上元元年 庚子(760) 570

正月,萧颖士卒 570

孙强增字释《玉篇》 572

肃宗上元二年(是年九月壬寅去年号,但称元年) 辛丑(761) 573

权德舆生 573

啖助集三《传》释《春秋》 573

代宗宝应元年 壬寅(762) 574

四月,唐玄宗李隆基卒 574

李鼎祚《周易集解》撰成并进上 576

史徵撰《周易口诀义》 581

李阳冰官当涂令,撰有《翰林禁经》、《广〈说文解字〉》等 583

李阳冰从子李腾撰《说文字源》 584

代宗广德元年(宝应二年) 癸卯(763) 585

六月,以《五经》试秀才孝廉所通之学 585

杨绾奏进士试之弊 585

杨绾上《贡举条目疏》,未被采纳 590

杨绾上疏以《孟子》与《论语》、《孝经》为“兼经”,拟增为明经考试科目 592

杜鸿渐充礼仪使 593

代宗广德二年 甲辰(764) 593

正月,杜鸿渐请依唐礼 593

四月,元载请撰《历代书志》 593

五月,第一次诏停童子科 594

代宗大历元年(永泰二年) 丙午(766) 594

正月,国子祭酒萧昕上书请崇儒学,修学校,以正风教 594

八月,国学祠堂成,萧昕奏释奠 596

代宗大历二年 丁未(767) 596

杜鸿渐论祭祀之礼 596

代宗大历三年 戊申(768) 596

童子科的发展 596

韩愈生 598

令狐峘修《玄宗实录》 599

代宗大历四年 己酉(769) 599

十一月,杜鸿渐卒 599

啖助卒 600

啖助深忧《公羊》、《榖梁》诵习者殆绝 602

代宗大历五年 庚戌(770) 603

八月,归崇敬请改国学之制 603

代宗大历七年 壬子(772) 605

白居易生 605

刘禹锡生 605

啖助卒 606

代宗大历八年 癸丑(773) 606

十一月,柳宗元生 606

代宗大历九年 甲寅(774) 607

李翱约生于此年 607

韩愈七岁,始读书,并于此年离开洛阳而居秦 608

五月,李华卒于此前不久,著有《卜论》、《质文论》等 608

代宗大历十一年 丙辰(776) 610

六月,张参纂成《五经文字》 610

代宗大历十二年 丁巳(777) 614

四月,独孤及卒 614

七月,杨绾卒 616

十一月,萧昕为工部尚书 617

颜真卿撰《韵海镜源》,表献之 617

德宗建中元年 庚申(780) 618

二月,归崇敬请定皇太子释奠仪 618

十月,张镒撰《三礼图》、《五经微旨》、《孟子音义》,上之 619

德宗建中二年 辛酉(781) 620

十月,敕明经义策全通者,令所司具名闻奏,续商量处分 620

德宗建中三年 壬戌(782) 620

正月,以文宣王三十七代孙齐卿为兖州司马 620

二月,释奠请准旧例 621

德宗建中四年 癸亥(783) 621

冯伉登博学三史科 621

十月,张镒卒 621

德宗兴元元年 甲子(784) 622

颜真卿卒 622

德宗贞元元年 乙丑(785) 624

柳冕请准《开元礼》 624

四月,敕明经复习《道德经》以代《尔雅》 625

德宗贞元二年 丙寅(786) 626

二月释奠,学官升讲座,陈《五经》大义 626

六月,明经举人习律一部,以代《尔雅》者,于本色减两选 626

开元礼设科 626

德宗贞元三年 丁卯(787) 627

正月,宇文炫请废寺并为乡学 627

德宗贞元四年 戊辰(788) 627

四月,崔元翰等及第,其父崔良佐著有《尚书演范》、《周易忘象》等 627

德宗贞元六年 庚午(790) 628

正月,诏开迎法门寺佛骨,二月送归 628

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准《开元礼》 629

德宗贞元七年 辛未(791) 630

四月,萧昕卒 630

十二月,包佶奏选通儒详定《开元礼》所与《月令》相涉者 630

德宗贞元八年 壬申(792) 631

春,韩愈及进士第,是年二十五岁 631

德宗贞元九年 癸酉(793) 632

设立“三礼”科 632

仲子陵上《五服图》 632

梁肃卒 633

元稹以明经登第 634

王泾上《大唐郊祀录》 635

德宗贞元十年 甲戌(794) 635

成伯玙撰《毛诗指说》、《礼记外传》、《毛诗断章》等 635

德宗贞元十一年 乙亥(795) 638

诸州荐蔡广成等九人,各授试官 638

蔡广成撰《周易启源》、《周易外义》等 638

七月二十六日,陆淳论礼仪 639

八月,裴澄撰《乘舆月令》 640

德宗贞元十二年 丙子(796) 640

三月,裴肃请习《尔雅》 640

四月,唐德宗令给事中徐岱等与沙门覃延、道士葛参成讨论三教 641

九月,授苏弁度支郎中 641

韦彤精通礼学,与裴堪奏请罢朔望食,撰有《五礼精义》 642

德宗贞元十三年 丁丑(797) 643

十二月,请以口问经义录于纸上,以便依经疏对奏 643

德宗贞元十四年 戊寅(798) 643

李翱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643

吕温中进士 644

德宗贞元十五年 己卯(799) 644

四月,归崇敬卒 644

李翱论史官职责,六月,授李翱考功员外郎,并兼史职 645

德宗贞元十六年 庚辰(800) 646

韩愈、李翱撰《论语笔解》 646

德宗贞元十七年 辛巳(801) 649

崔氏撰《唐显庆登科记》 649

七月,太常寺进《大唐贞元新集开元复礼》 650

十月,杜佑进《通典》 650

德宗贞元十八年 壬午(802) 655

规定明经、进士人数 655

韩愈授四门博士 655

李翱《复性书》于是年撰成 655

十月,施士匄卒 665

仲子陵卒 666

德宗贞元十九年 癸未(803) 667

秋,韩愈拜监察御史 667

柳宗元为监察御史里行 668

陆淳上《集注春秋》、《君臣图翼》 668

苏冕撰成《会要》四十卷,始创史书会要体 669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永贞元年) 乙酉(805) 670

刘禹锡奏记宰相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畀所隶州增学校,举半归太学 670

柳宗元、刘禹锡被贬 671

陆贽卒 672

九月,陆淳(后避讳改名陆质)卒 674

《春秋集传纂例》 677

《春秋微旨》 679

《春秋集传辨疑》 681

韩愈《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等约著于此年前后 684

贞元年间末期,殷侑以五经登第 688

宪宗元和元年 丙戌(806) 688

冯伉上《科处应解补学生奏》 688

六月,召韩愈为国子博士 689

以“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试诸儒,元稹、白居易同登第 689

宪宗元和二年 丁亥(807) 690

令狐丕进其父令狐峘所撰《代宗实录》 690

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 690

慧琳《一切经音义》编成 690

《大唐新语》成 692

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万三人 693

宪宗元和三年 戊子(808) 694

柳宗元为尚书郎,是年著《贞符》(并序)、《非国语》 694

宪宗元和四年 己丑(809) 695

二月,以文宣王三十八代孙惟昉为兖州参军 695

四月,冯伉卒,著有《三传异同》 695

七月,制《君臣事迹》 696

宪宗元和五年 庚寅(810) 697

十月,献《德宗实录》 697

韦公肃请详定藉田仪注 697

宪宗元和六年 辛卯(811) 698

七月,高郢卒 698

高郢之子高定,撰有《周易外传》 698

宪宗元和七年 壬辰(812) 699

林宝撰《元和姓纂》 699

唐代谱牒学 701

宪宗元和八年 癸巳(813) 703

三月,韩愈作《进学解》 703

四月,《开元礼》举 703

六月,韩愈作《答刘秀才论史书》 704

宪宗元和九年 甲午(814) 705

正月,柳宗元撰《与韩愈论史官书》 705

柳宗元《天说》、《天对》、《封建论》及《答刘禹锡〈天论〉书》约撰于此一时期 706

刘禹锡《天论》约撰于是年 708

韦公肃请无忌月禁乐 710

十月,李吉甫卒,撰有《易象异义》、《元和郡国图》、《百司举要》等 711

窦群卒,撰有《史记名臣疏》 712

宪宗元和十年 乙未(815) 713

三月,柳宗元出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出为播州刺史,后迁连州 713

宪宗元和十一年 丙申(816) 714

韦公肃撰《礼阁新仪》 714

宪宗元和十二年 丁酉(817) 715

韩愈为刑部侍郎 715

十二月,沈传师等奏《元和辨谤略》 716

李肇《唐国史补》约撰于此一时期 716

宪宗元和十三年 戊戌(818) 717

孔子三十八代孙惟晊袭文宣王 717

八月,权德舆卒 717

柳仲郢进士擢第,曾著有《尚书二十四司箴》 719

王彦威撰成《曲台新礼》,另撰有《续古今谥法》 720

十二月,杨倞撰成《荀子注》 721

宪宗元和十四年 己亥(819) 721

二月,郑覃迁谏议大夫 721

四月,李翱论礼 722

韩愈极陈迎佛骨之弊 723

柳宗元作《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论语辩》二篇、《答无饶州论〈春秋〉书》等文 726

十月五日,柳宗元卒 727

十二月,郑余庆奏请“国子监修造文宣王庙及诸屋宇并修理经壁”之费用 735

宪宗元和十五年 庚子(820) 735

九月,韩愈召拜国子祭酒。是年著《与孟尚书书》等 735

拜韦表微监察御史,撰有《春秋三传总例》 736

六月,李翱为朗州刺史,寻转为华州刺史 737

此年以前,国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 737

刘轲元和末进士 737

刘轲撰《翼孟》 738

刘轲撰《三传指要》 739

刘轲撰《帝王镜略》、《牛羊日历》 739

穆宗长庆元年 辛丑(821) 740

七月,韩愈因违格式被罚一季俸 740

穆宗长庆二年 壬寅(822) 740

二月,殷侑论《三传》(《三传》举) 740

四月,韦处厚、路随撰《六经法言》成 741

修《宪宗实录》 741

拜韦乾度国子祭酒 741

每年请补学生者先经监司陈状,监司先考试通毕,然后具姓名申礼部 742

穆宗长庆三年 癸卯(823) 743

二月,置《三传》、《三史》科 743

十月,京兆尹韩愈为兵部侍郎 743

樊宗师卒于此年前后,撰有《春秋集传》 744

穆宗长庆四年 甲辰(824) 744

十二月,韩愈卒,注《论语》、《孟子》等 744

韩愈参撰《顺宗实录》 755

冬,《韩昌黎集》编成 756

唐代的古文运动 757

敬宗宝历元年 乙巳(825) 760

李翱为庐州刺史 760

殷侑为卫尉卿 760

七月,侍讲学士崔郾、高重进《诸经纂要》 760

韦?卒,著有《易蕴解》 761

敬宗宝历二年 丙午(826) 761

五月,韦公肃注《帝范》 761

文宗大和元年 丁未(827) 761

六月,徐郿上《周易新义》 761

太常博士崔龟从奏大臣薨辍朝礼 762

十月,中书门下奏吏部赴科目选检勘出身 763

文宗大和二年 戊申(828) 763

崔龟从奏议享敬宗庙,宜去“孝弟”两字 763

文宗大和三年 己酉(829) 764

拜李翱中书舍人 764

十一月,下诏推崇经学 765

文宗大和四年 庚戌(830) 765

李绛卒 765

四月,郑覃奏请校定《六经》 767

文宗大和五年 辛亥(831) 768

元稹卒 768

裴通奏科举事宜 769

裴通大和时为国子祭酒,撰有《易玄解》、《易御寇》、《易洗心》 770

文宗大和七年 癸丑(833) 770

郑覃为御史大夫 770

八月,令公卿士族子弟先入国学习业后才可应明经、进士 770

八月,国子监请立《五经》博士 771

十二月,敕于国子监立石壁九经及《论语》、《孝经》、《尔雅》等儒家经典(十二经) 771

文宗大和八年 甲寅(834) 772

裴潾撰《通选》 772

文宗大和九年 乙卯(835) 772

五月,御集《春秋左氏列国经传》 772

撰《五常传》并目录 773

十一月,郑覃判国子祭酒事 773

许康佐等集《左氏传》 773

高重进《春秋纂要》四十卷 773

卢仝卒,撰有《春秋摘微》,另有《卢仝集》一卷 774

文宗开成元年 丙辰(836) 775

五月,郑覃奏太学新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并奏秘阁搜访遗文 775

六月,准新罗留住学生员 776

七月,秘书省四库见在新旧书籍共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 776

郑覃奏请罢进士科,并与帝论进士科时弊,未从 777

李翱卒,撰有《易诠》、《四注孟子》 778

文宗开成二年 丁巳(837) 782

王彦威进《唐典》 782

三月,渤海、新罗附学读书 783

五月,郑覃请赐五经博士以禄粟 784

八月,唐玄度纂录《新加九经字样》 784

十月,《开成石经》成 788

十月,改《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790

文宗开成三年 戊午(838) 790

二月,许康佐卒 790

七月,殷侑卒 791

王彦威代殷侑 791

杨嗣复、张次宗上《毛诗草木虫鱼图》于此年前后 791

文宗开成四年 己未(839) 791

敕每年明经及第宜更与十人 791

五经博士定为五品俸入 792

武宗会昌二年 壬戌(842) 792

五月,郑覃卒 792

七月,刘禹锡卒 793

十月,以文宣王三十九代孙荣为国子监丞 796

武宗会昌四年 甲子(844) 796

武宗崇道毁佛 796

武宗会昌五年 乙丑(845) 798

修明经、进士业者宜隶于太学 798

正月,佛、道论辩于麟德殿 798

武宗陈佛教之弊 799

三月至八月,武宗毁佛法逐渐进入高潮 800

武宗会昌六年 丙寅(846) 803

五月,宣宗李忱即位,“反会昌之政”,调整对佛教政策 803

八月,白居易卒 803

宣宗大中元年 丁卯(847) 807

宣宗令复修会昌年间所废佛寺,并杖杀道士赵归真 807

宣宗大中二年 戊辰(848) 807

杨嗣复卒,撰有《九征心戒》 807

宣宗大中三年 己巳(849) 808

李德裕卒 808

宣宗大中五年 辛未(851) 808

崔龟从撰《续唐历》 808

十一月,冯审请删《孔子庙堂碑》中“大周”两字 809

十一月,姚思廉撰《通史》 809

宣宗大中七年 癸酉(853) 810

十月,崔铉撰成《续会要》四十卷,进上 810

宣宗大中八年 甲戌(854) 811

雍陶自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 811

三月,修成《文宗实录》 811

宣宗大中十年 丙子(856) 811

五月,奏九科停三年 811

宣宗大中十三年 己卯(859) 812

孔纬进士擢第 812

宣宗大中十四年 庚辰(860) 812

卢行超大中六合丞,撰有《易义》 812

裴安时大中江陵少尹,撰有《左氏释疑》 813

懿宗咸通三年 壬午(862) 813

萧倣上疏懿宗奉佛太过 813

懿宗咸通四年 癸未(863) 814

二月,皮日休上书请以《孟子》为学科 814

懿宗咸通七年 丙戌(866) 815

《文薮》撰于此年 815

懿宗咸通十四年 癸巳(873) 818

懿宗崇佛 818

僖宗乾符三年 丙申(876) 821

八月,《杜阳杂编》撰成 821

僖宗广明元年 庚子(880) 822

十二月,黄巢即帝位 822

皮日休为翰林学士 823

林慎思死于此年后不久,撰有《续孟子》、《伸蒙子》 823

僖宗中和元年 辛丑(881) 825

陆龟蒙约卒于是年 825

僖宗中和四年 甲辰(884) 827

皮日休约卒于此年 827

《历代崇道记》成 830

僖宗光启二年 丙午(886) 831

苏鹗登进士第,撰有《周易开玄关》等 831

僖宗光启四年 戊申(888) 832

昭宗好文重儒 832

昭宗大顺元年 庚戌(890) 833

二月,孔纬请助修国学 833

昭宗乾宁元年 甲寅(894) 833

李蹊约卒于此年前后,撰有《易之心要》、《注论语》等 833

昭宗乾宁二年 乙卯(895) 834

正月,陆希声为户部侍郎 834

陆希声撰有《周易传》、《春秋通例》等 834

陆希声约卒于此年 836

九月,孔纬卒 837

晚唐历史笔记的勃兴 838

昭宗光化二年 己未(899) 839

司空图作《疑经》、《疑经后述》二文 839

此年前后,以蒲帛征陈岳,不果 839

陈岳撰有《春秋折衷论》、《大唐统纪》等 839

钟传卒 842

昭宗光化三年 庚申(900) 843

柳璨纂《柳氏释史》 843

五代经学学术编年 847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唐哀帝天祐四年) 丁卯(907) 847

《唐登科记总目》载唐初至哀帝天祐四年历年登科人数 847

敕举士 848

后梁太祖开平三年 己巳(909) 848

每年放明经及第不得超过二十人 848

十二月,国子监奏克留俸钱以修建文宣王庙 848

后唐同光二年 甲申(924) 849

四月,敕进书官纳书 849

后唐同光三年 乙酉(925) 849

七月,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从之 849

敕礼部所试委中书门下细详覆奏 850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丙戌(926) 850

马缟请别立亲庙 850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戊子(928) 851

崔协为国子祭酒 851

博士吕朋龟请立景宗皇帝庙于园所,命使奉册书宝绶,上谥于庙 852

十二月,史馆奏请张昭远修史 852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 己丑(929) 853

二月,崔协卒 853

田敏请祭斋室 853

七月,监修国史赵凤奏自庄宗一朝名为实录,其太祖以上并目为纪年录 853

十一月,张昭远等上新修献祖、懿祖、太祖《纪年录》、《庄宗实录》 854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庚寅(930) 854

国子监请以监学生束修备监中修葺公用 854

田敏请依旧典 855

八月,贡举引就国子监谒先圣先师复行 855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辛卯(931) 855

和凝请减明法科 855

林罕撰《林氏小说》 856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吴越武肃王宝正七年) 壬辰(932) 859

二月,中书奏请依唐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行之,是为五代监本 859

五月,蔡同文奏释奠礼 861

文宣王四十三代孙孔仁玉为兖州龚邱令 862

邱光庭吴越时官国子博士,撰有《兼明书》 862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癸巳(933) 864

七月,尹拙为左拾遗 864

礼部贡院奏新立条件 864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应顺元年、后蜀高祖明德元年) 甲午(934) 866

孟知祥称帝 866

张德钊书《石经论语》、《石经尔雅》于此年前 866

后唐末帝清泰二年 乙未(935) 866

十二月,以兵部侍郎马缟兼国子祭酒 866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 丙申(936) 867

五月,马缟卒,撰有《中华古今注》 867

撰《明宗实录》 869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 己亥(939) 870

贡举暂停 870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庚子(940) 870

《道德经》颁行天下 870

王定保卒,撰有《唐摭言》 870

敕明经、童子等科并停 872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辛丑(941) 873

二月,诏令纂修唐史,《旧唐书》于是年始撰 873

二月,贾纬撰《唐年补录》 874

十一月,田敏以本官兼户部侍郎 874

后晋出帝天福八年 癸卯(943) 875

田敏上印本《五经》 875

十月,田敏充弘文馆学士 875

后晋出帝开运元年 甲辰(944) 875

八月,复置明经、童子二科 875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 乙巳(945) 876

田敏为国子祭酒 876

六月,《旧唐书》撰成 876

《旧唐书》之《经籍志》 879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丁未(947) 881

刘昫卒 881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 戊申(948) 882

五月,国子监奏请雕印《周礼》、《仪礼》、《公羊》、《榖梁》四经 882

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己酉(949) 883

十月,撰《高祖实录》 883

十二月,诏撰《晋朝实录》 883

此年前后,聂崇义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 883

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庚戌(950) 884

田敏为尚书右丞 884

汉隐帝被弑,苏逢吉、郭允明自杀 884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辛亥(951) 884

贾纬撰《晋高祖实录》、《少帝实录》 884

孙逢吉撰《石经周易》 885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壬子(952) 885

六月,太祖郭威谒孔子祠,称孔子为“百世帝王之师” 885

贾纬卒 886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癸丑(953) 887

三月,蜀毋昭裔出私财营造学馆,并请刻板印《九经》传布,曾撰《尔雅音略》 887

六月,田敏进印板《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 888

十二月,贬徐锴校书郎 889

徐锴撰《说文解字韵谱》、《说文解字系传》等 890

世宗显德元年 甲寅(954) 896

四月,冯道卒 896

八月,尹拙为国子祭酒 897

世宗显德二年 乙卯(955) 898

二月,尹拙状校勘《经典释文》 898

五月,周世宗毁佛 898

七月,和凝卒 900

世宗显德三年 丙辰(956) 901

张昭修太祖实录等 901

十二月,诏访求史馆所少书籍 901

聂崇义始撰《三礼图集注》 902

后周世宗显德四年 丁巳(957) 904

聂崇义上郊庙祭器规式 904

四月,尹拙、聂崇义论祭器制度 904

八月,田敏为工部尚书 905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戊午(958) 905

聂崇义论礼 905

尚书张昭等撰《太祖实录》成 906

十一月,敕窦俨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906

田敏请老 906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己未(959) 907

正月,枢密使王朴论礼乐作用,诏许王朴依古法定新律则 907

七月,聂崇义议礼 908

五代登科总目 909

南唐元宗交泰元年 戊午(958) 910

姜虔嗣撰《春秋纂例》 910

后蜀后主广政二十八年 乙丑(965) 910

冯继先撰《春秋名号归一图》、《尚书广疏》、《春秋名字同异录》等 910

主要参考文献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