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生态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先红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093739X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喻新闻传播论丛”之一。分为基础篇、建构篇、范畴篇,分别对中外公共关系研究状况,公共关系的管理学观点、关系学观点进行了介绍;并从基本假设、概念体系、主体定位等方面提出公共关系生态论;最后从关系资源网、关系传播流等方面建立了公共关系生态论范畴。

第一部分 基础篇 3

第一章 中外公共关系研究述评 3

第一节 公共关系理论流派 4

一、管理学派 5

二、语艺修辞学派 7

三、整合营销传播学派 9

四、关系管理学派 11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主要理论 13

一、公共关系理论的调整-适应模型 13

二、公共关系实践模型 16

三、公共关系人员角色理论 20

四、公众理论 21

五、公共关系过程理论 26

第三节 国际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述评 28

一、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水平的代表 28

二、国际公共关系研究反思调查 31

三、国际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批判 37

第四节 国内公共关系研究现状述评 51

一、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史 51

二、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55

三、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批判 65

本章小结 71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管理学观点 73

第一节 公共关系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起源 74

一、微观经济学与公共关系 75

二、决策理论与公共关系 78

三、博弈论与公共关系 82

第二节 管理哲学与公共关系 84

一、管理哲学的演变 84

二、社会责任导向的产生 86

三、社会责任与现代公共关系的同步发展 88

四、公共关系中的社会责任思想 93

第三节 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 96

一、战略观点及其模型 96

二、竞争优势战略与公共关系 98

三、公共关系的战略角色 102

四、公共关系战略管理 105

本章小结 107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关系学观点 108

第一节 关系管理观点的缘起 109

一、关系管理观点的提出 109

二、关系管理观点的发展 111

三、关系概念的缺位 112

第二节 人际传播理论模型 114

一、关系的基本属性 115

二、人际传播理论模型的演化 117

三、人际传播理论模型 121

四、人际传播理论模型的启示 136

第三节 关系管理的主要观点 138

一、组织-公众关系的发展模型 138

二、组织-公众关系的维度 142

四、组织-公众关系质量的测量 147

三、组织-公众关系的类型 147

五、关系管理的价值 150

六、时间对组织-公众关系的影响 152

本章小结 152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生态学观点 153

第一节 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4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54

二、生态学世界观 155

三、生态学方法论 156

第二节 传统公共关系的生态模型 158

一、调整-适应模型 158

二、双向对称模型 159

第三节 组织生态适应观假设 163

第四节 组织生态选择观的挑战 165

一、对生态模型假设一的挑战 167

二、对生态模型假设二的挑战 169

三、对生态模型假设三的挑战 171

第五节 公共关系理论建构模型 172

本章小结 175

第二部分 建构篇 179

第五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提出 179

第一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社会背景 179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 180

二、公众意识的抬头 185

三、对社会信任问题的关注 187

第二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理论基础 190

一、人际需求理论 191

二、关系哲学理论 193

三、社会交换理论 198

四、交易成本理论 199

五、关系合同理论 200

六、社会资本理论 202

第三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主要观点 204

一、国内公共关系定义现状 204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提出 206

三、公共关系生态论解析 209

第四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研究对象 216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的误区 216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研究对象 218

一、基本思路 219

第五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模型 219

二、结构设计 221

本章小结 224

第六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基本假设 225

第一节 大众传播范式的基本假设:工具理性 227

一、工具理性 227

二、大众传播范式世界观 229

三、哈贝马斯对大众传播范式的批判 230

第二节 西方关系范式的基本假设:沟通理性 232

一、大众传播范式向西方关系范式的转移 232

二、西方关系范式的基本假设 233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235

一、和谐理性的中国文化传统 237

第三节 文化生态范式的基本假设:和谐理性 237

二、和谐理性的现代管理学思想 240

三、公共关系生态论的基本假设:和谐理性 243

本章小结 249

第七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概念体系 250

第一节 公共关系生态论概念体系的建构 250

一、公共关系生态论外延概念体系 250

二、公共关系生态论的基本概念特征 252

第二节 关系概念体系 254

一、关系动机概念 255

二、关系力概念 255

三、关系资本概念 257

一、类型概念 258

第三节 组织-公众-环境关系概念体系 258

二、层次概念 259

三、维度及维度要素概念 264

第四节 组织-公众关系概念体系 272

一、组织-公众关系的定义 272

二、组织-公众关系的概念体系 273

本章小结 274

第八章 公共关系生态论主体定位 275

第一节 层次定位:作为生态层次的组织 277

一、组织研究的三个层次 277

二、生态组织的关系模型 278

第二节 功能定位: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织 282

一、组织与文化的关系 282

二、公共关系与文化的关系 284

三、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织 285

第三节 角色定位:作为社会好公民的组织 287

一、角色定位描述 287

二、社会好公民的角色内涵 289

本章小结 292

第三部分 范畴篇 295

第九章 关系资源网 295

第一节 关系资源网的概念推演 295

一、关系网络的三种理论模型 295

二、关系资源网的基本内涵 301

第二节 关系资源网的学理基础 302

一、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 302

二、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 304

三、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 305

四、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306

第三节 关系资源网的构成要素 308

第四节 关系资源网的类型 310

一、以关系的内容作为分类标准 310

二、以关系的亲密程度作为分类标准 311

三、以关系的范围作为分类标准 312

四、以关系的方向作为分类标准 312

五、以关系的性质形态作为分类标准 313

六、以关系的生态链作为分类标准 314

第五节 关系资源网的建构步骤 315

一、关系扫描 315

二、关系联盟 317

三、关系档案 319

本章小结 322

第十章 关系传播流 324

第一节 关系传播的基本观点 325

一、关系维持的传播定位 325

二、关系维持的传播功能 329

第二节 关系传播流的三个维度 330

一、关系传播的性质维度 330

二、关系传播的目的维度 333

三、关系传播的内容维度 335

一、关系传播流的四象限分析 336

第三节 关系传播流的三维分析框架 336

二、关系传播流的三层面分析 337

第四节 关系传播的对话方法 343

一、对话的起源与本质 343

二、对话传播的基本原则 345

三、对话传播的主要路径 350

四、对话传播的程序 352

第五节 关系传播策略 353

一、情感关系维持策略 354

二、冲突解决策略 355

三、混合动机传播策略 357

本章小结 360

第十一章 关系生态位 361

一、关系生态位的内涵 363

第一节 关系生态位的内涵及价值 363

二、关系生态位的价值体现:社会资本 366

第二节 时间生态位:危机管理 368

一、危机管理的关系观点 368

二、危机管理的归因方法 370

三、危机反应战略 372

四、危机传播控制策略 375

第三节 空间生态位:议题管理 386

一、议题管理的空间特征 386

二、议题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388

三、议题管理的方法 391

四、议题管理的步骤 392

五、议题管理的关系分析 394

第四节 社会生态位:声誉管理 399

一、声誉管理的兴起 399

二、声誉管理的基本内涵 401

三、声誉管理的构成要素 403

四、声誉管理的主要内容 405

五、声誉管理的关系观点 406

第五节 市场生态位:品牌管理 409

一、品牌的关系观点 409

二、品牌资产构成 414

三、品牌生态位管理 416

本章小结 420

参考文献 423

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