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吴中杰 1
鲁迅:在流言伤害中挺立不屈&刘家鸣 8
关于拓展鲁迅研究的几点思考&杨剑龙 16
越文化模式与鲁迅的精神结构&陈越 18
跨文化对话中形成的“东亚鲁迅”&张梦阳 25
“原鲁迅”:在双重传承与双重超越中的跨文化对话&王晓初 33
鲁迅的译介意识&孙郁 40
跨文化精神食粮的运输——谈鲁迅翻译的小说和童话&孟念珩 47
鲁迅林语堂翻译观比较论&王黎君 52
鲁迅的“硬译”与周作人的“真翻译”&顾农 59
跨国界与跨语际的鲁迅翻译(1925~1949)——中、日、台反法西斯的“地下火”与台湾光复初期“鲁迅战斗精神”的再现&徐秀慧 65
碎片、发狂、永远重复的梦魇——人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看鲁迅与尼采文艺上的契合&[澳]张钊贻 77
鲁迅是“殖民者”吗?——论鲁迅等中国文学经典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朱文斌 91
20世纪30年代:鲁迅、纪德与苏联和共产主义&李春林 96
“恶魔的美”:鲁迅与唯美主义&陈浩 102
白璧德:被夹在鲁、梁之争的剪刀里&北塔 109
对话与抗衡:鲁迅与前驱外国作家——从叙事层面考察&邹贤尧 115
和而不同——论鲁迅与但丁&葛涛 120
铁屋中的“放火者”——鲁迅与爱罗先珂的精神对话&孟庆澍 127
鲁迅与河上肇&乔丽华 135
鲁迅对果戈里讽刺艺术的借鉴新探&迟蕊 140
《野草》与《十夜梦》比较论&陈占彪 145
跨越地域的比较——《苦恼》和《明天》分析&薛伟 153
苦涩的微笑——《故事新编》与《二十二条军规》之比较&顾红亚 160
漫漫荒芜路——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鲁迅《过客》与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异同&鲁雪莉 165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纪念章太炎、鲁迅师弟逝世70周年&赵敬立 171
章太炎对鲁迅的影响——佛学与国粹&施晓燕 178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周海波 184
鲁迅与张炜:灵魂的守夜人&王吉鹏 冯岩 192
鲁迅与张天翼:锋利无比的“讽刺之刀”&赵鹏 198
差异自有契合在——鲁迅和闻一多艺术态度及人格之比较&李乐平 204
由科学与人权并重到德赛两先生并举&张永泉 211
论鲁迅的“立人”与新文化建设的逻辑关联&黄健 225
延安时期鲁迅启蒙小说传统的不断弱化&袁盛勇 232
知识谱系的架构与改造——现代文学史中的鲁迅形象&陈力君 238
与儒学复兴“第四次浪潮”的对话——兼评鲁迅研究界“集体失语”现象&竹潜民 245
鲁迅的1933&姜异新 251
文学感到现代的瞬间——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诞生&[日]千野拓政 258
鲁迅周围的人——关于三十年代文艺的一面&[日]山田敬三 267
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曹树钧 276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日]大村泉 285
鲁迅怎样“看”到的“阿金”?——兼谈鲁迅与《支那人的气质》关系的一项考察&李冬木 297
爱与复仇的新传说——从《铸剑》解读鲁迅的“性的复权”与“生之定义”&[日]汤山土美子 306
“弃妇诗学”与“反弃妇诗学”话语&凌逾 316
《穆天子传》鲁迅抄本考&张杰 323
鲁迅论电影及电影中的鲁迅:官方制作和独立制作者“正传”&[澳]寇志明 327
绍兴目连戏原型与鲁迅的主题意识&刘家思 337
鲁迅与中西艺术文化——以《野草》图像为例&黄薇 344
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江弱水 352
略论鲁迅的语言观&寿永明 360
鲁迅与中学文学教育改革&曹颖群 365
读者:鲁迅诗学研究关键词&曹禧修 371
上海英文报刊有关鲁迅逝世的报道&张岚 378
厨川白村著《近代的恋爱观》在民国文坛中的影响&[日]工藤贵正 384
“诱敌深入”到中国腹地——满洲事变到上海事变之间鲁迅的抗日战争观&[日]吉田旷二 392
关于藤野教授对鲁迅解剖学笔记的批改&[日]阿部兼也 401
疾病·“救人”·“救国”——对医学背景上鲁迅“弃医从文”过程的再认识赵江滨&江定 407
“惜别照片”被弄错的真相&[日]渡边襄 414
西村真琴和鲁迅诗作《题三义塔》——学习“度尽劫波兄弟在”&[日]石原忠一 418
儿岛亨与鲁迅先生的渊源&[日]佐藤明久 423
编后记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