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3
第一章 史前期的探询一 传统文化背景与儿童的精神境遇 29
二 雪泥鸿爪:作为前科学形态的古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描述 36
三 历史的沉思 49
第二章 觉醒期的意义一 艰难的觉醒 57
二 文化动力 64
三 理论曙光 71
四 时代特征 90
第三章 走向自觉一 从“人的解放”到新的儿童观的确立 97
二 教育界的动态 107
三 理论景观 113
第四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一 西学东渐与传播 123
二 西方人类学派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8
三 “儿童中心主义”的输入及其流播 148
第五章 理论空间的开拓一 收获季节 167
二 大师们的眼光:鲁迅、茅盾、郑振铎 181
三 “鸟言兽语”之辩 196
四 几个主要理论课题的评述 205
第六章 伴着硝烟的思考贴近现实——时代的理论要求 223
二 战时儿童戏剧及其理论批评的活跃 228
三 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及其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 236
第七章 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一 理论的建设与迷误 251
二 前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影响 257
三 关于《慧眼》和《老鼠的一家》的讨论 261
四 理论代表:陈伯吹、贺宜 268
第八章 “左”倾思潮:一个理论幽灵一 理论的摇摆与迷失 279
二 对所谓“古人动物满天飞,可怜寂寞工农兵”现象和“亲切论”、“趣味论”的批判 284
三 对“童心论”的批判 289
四 关于新童话的讨论 296
五 病态的理论年头 299
第九章 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一 走出沼泽 307
二 走向建设 310
三 儿童文学理论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319
四 关于少年小说创作的几次讨论 329
五 关于现代童话创作的讨论 339
第十章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1990:一个理论年度的抽样分析 347
二 面向未来的思考 355
结语 363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