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的足迹 教育、科技史与科技哲学文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运开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1750269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袁运开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在相关书刊、报章、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述与报告,为一些著作或丛书写的序言,以及对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所作的体验等文章的汇编,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我的学术工作 1

二、高等教育通论 3

把我们的大学办出特色来 3

着力造就新一代学者和大师——论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的扶持与培养 5

教育要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 9

引进竞争机制与遵循高教规律的几点认识 13

高校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6

对《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理论贡献及其指导意义的再认识 19

对美国一流高校的考察报告 24

哥伦比亚教师学院在学科设置上的一些特点 44

美国著名大学本科公共课程的设置 45

太平洋两岸的教育改革及其特点分析 50

始终把建立一流师资队伍放在突出位置——美国名校一项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 55

美国著名大学科技教育概貌与我们的评析 59

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64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一些特点 68

美国著名大学的教育学院 69

《高教管理文论》序 75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发刊词 76

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77

认真学习、贯彻《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82

三、高师教育 84

加速发展高等师范教育 84

抓发展、抓提高,努力把我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点师范大学——一九八四年七月十日在学校改革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 86

师范性必须与学术性相统一——兼论重点师范大学的办学方向 91

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认识与实践——1986年回答北京师大《师大周报》记者提问 99

扩大高师功能 服务基础教育 100

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 103

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贡献 110

我国中小学师资培养体系发展趋向探讨 117

做好教育学科人才的培养工作 122

从基础教育课改构想审视面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改革 124

实行多类型、多层次办学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 128

面向21世纪的高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135

高等师范教育的展望 140

对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 145

中国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及其发展趋向的探讨 148

贯彻《决定》 改革教学 151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HAT THE KEY NORMAL UNIVERSITY CAN PLAY IN THE FOUR MODERNIZATION PROGRAM 154

总结经验 扩大功能——关于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师资、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161

对面向21世纪高师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体化·高水平·创造力 165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展望 169

学科教育学与高师教育 174

《学科教育丛书》序 178

学科教育学的特点与建立的客观基础 180

和同学们谈谈心 185

回顾与展望 186

认真学习周总理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 187

刘校长的办校思想与工作实践 191

怀念佛年老师 195

《大学后教育书系·教师必读丛书》主编的话 196

《华东师范大学校史(1951—2001)》编后记 198

值得发扬光大的几个办刊特点 199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

四、基础教育通论 204

上海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204

再论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内涵及意义 214

开设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对学生素质提高与个性发展的作用 221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运开 227

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 235

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抽样调查研究 236

《中学生丛书》主编的话 238

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240

《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编者的话 245

五、科学教育 246

对中学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46

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和我们的认识 252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汇报纲要 259

应给中学生以什么样的科学素质 266

对《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 271

《科学》(7—9年级)实验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介绍 281

《科学新课程实验的探索》序 285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前言 289

《科学技术社会辞典》序 291

《青少年科学素养丛书》序 292

物理学是进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物理与现代科技》(丛书)代序 294

《中学物理与现代科技》编写的缘起、目标与特点 298

物理学发展及其影响与《中学物理与现代科技》 301

《世纪的火车头》序二 305

《中学物理实验功能的研究与开发》序 306

《中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与方法》(物理、数学)序 307

《初中物理新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序 309

《新编物理教学论》序一 311

六、科学技术史 313

关于自然科学史方法论的若干探讨 313

须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 320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321

开展“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研究的意义——从中国古代物理学看传统思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30

沈括的自然科学成就与他的科学思想 334

《启迪科学》序 355

《中国古代身心观述评》序 357

试论中国古代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358

萨迪·卡诺——热力学的奠基者 364

中国历史上科学反对迷信的斗争 371

《世界科技英才录》序 374

在胡刚复老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376

简介诺贝尔物理学奖 377

科技风云七百年——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 382

推荐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科技史读物 384

科学技术史研究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 385

《物理学家看世界》序 387

追思中国人民忠诚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 389

纪念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诞辰二百周年 393

《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序言 399

七、科学技术哲学 399

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引论 400

物理学的历史无情地嘲弄着形而上学者们 407

科学观浅议 409

科学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417

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 418

科学批判和经验思辨方法的先驱 422

拿起科学和理性的武器 433

自主创新呼唤杰出科技人才 435

让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基本观点介绍 436

附录一 袁运开简介 440

附录二 袁运开著作目录 442

附录三 走上领导岗位之后 444

后记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