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2
毛泽东评说河北古人 2
吾华肇建的始祖黄帝 2
对尧舜禅位之说的评说 3
治水的禹王 6
“口尧舜而心桀纣”的桀 8
“禹汤文武”的汤 9
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纣王帝辛 10
并非九尾狐的妲己 11
以言而诛的龙、比和因谏被囚的箕子与里通外国的微子 12
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叔齐 13
蠢猪式的宋襄公 14
有唯物论思想的魏文侯 15
伟大的政治家商鞅 15
唯物主义的荀子 17
生于邯郸死于沙丘的秦始皇 19
评说赵威后 23
给人以启示的触詟 24
由“新进”成长起来的廉颇 25
完璧归赵的蔺相如 26
善用反间计的赵奢 27
纸上谈兵的赵括 28
慷慨悲歌的荆轲 28
开发岭南有功的赵佗 31
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董仲舒 33
提倡实事求是的河间献王刘德 34
一非一是的朱博 36
未篡谦恭的王莽 37
发动最为广大群众运动的张角三兄弟 39
“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曹操 41
会用人却又感情用事的刘备 45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张飞 50
有勇有谋的赵云 51
由不服到诚服周瑜的老将程普 52
多谋寡断得计迟的袁绍 53
主张“天回地游”的张华 56
张协的《七命》索然无味 57
闻鸡起舞和争著祖鞭的祖逖与刘琨 57
善于分析问题的张宾 58
不知政治的庸人王建 60
“冤哉枉也”的奚牧、和跋、莫题、贺狄干、李栗、奚眷等人 60
有所发明的祖冲之 61
了不起的郦道元 62
说“天下善人少、恶人多”的崔挺 63
让其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的高欢 63
青年有为的兰陵王高肃 65
称斛律光为射雕手的邢子高 66
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窦建德 66
遇事无断制的唐高祖李渊 67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的李世民与英物李恪、朽物李治 68
谋反的李元昌与李承乾 70
懂得片面性不对的魏征 71
总结李世民工作方法的李百药 72
冤死的李君羡 72
名将、大将苏定方 73
“坐废”的卢照邻 73
有统一思想倾向的李延寿 74
裴炎同党魏玄同 76
笑里藏刀的李义府 77
大政治家、军事家张说 77
应自科罪的李畬 79
能伸而不能屈的刘幽求 79
创顿悟成佛说的慧能 80
懂艺术的唐明皇李隆基 81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82
好将军田弘正 83
青年将军王承元 84
写“人面桃花”诗的崔护 84
“窃官书读之”的阳城 85
其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的韩愈 86
写“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名句的贾岛 93
少年英发的李贺 93
具有革新思想的刘禹锡 97
因编《韩愈文集》而“厥功伟哉”的李汉 100
审机独断的李存勖及其父李克用 100
文笔好的李袭吉 105
对孟知祥、孟昶父子的评说 106
冤论李琪的后唐明宗李嗣源 106
后晋时事造成的悲剧人物皇甫遇 107
五代纲维横决的代表冯道 108
四评宋太祖赵匡胤 109
不知兵的宋太宗赵炅 111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112
调查研究、平等待人的李允则 113
宋词大家苏轼及其父苏洵 114
没出息的宋徽宗赵佶 121
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 121
傀儡皇帝刘豫和儿皇帝石敬瑭 122
幕后主和的宋高宗赵构 123
民主文学家关汉卿 124
塑造惠明、红娘形象的《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125
对杨继盛的评说 127
可与黄巢相比的刘六、刘七、赵风子 128
搞特务机关的魏忠贤 129
文而兼武的颜元、李塨 131
想补天的曹雪芹及其《红楼梦》 133
“其文字可玩味”的纪晓岚 149
讲重工业不能忘记的张之洞 150
有一定手腕的李莲英 152
毛泽东与河北的重要事件和活动 155
毛泽东1918年的保定之行 155
毛泽东与长城抗战 158
毛泽东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63
毛泽东评说冀南暴动 164
毛泽东与卢沟桥事变 166
毛泽东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69
毛泽东与冀中抗日根据地 189
毛泽东与冀热察抗日根据地 196
毛泽东与冀南抗日根据地 206
毛泽东著作在河北的编辑出版 212
毛泽东与高树勋的邯郸起义 219
毛泽东在阜平 223
毛泽东在西柏坡 229
毛泽东观看冀中实验剧院演出 234
毛泽东为河北日报三题报头 236
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赶考” 238
毛泽东与河北的三反五反运动 243
毛泽东与《红楼梦》中的玉田胭脂米 248
毛泽东与王国藩合作社 250
毛泽东与地质部正定干校事件 258
毛泽东与徐水的“共产主义”试点 261
毛泽东关怀河北减灾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