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食品工程学导论 1
1.1 生态食品工程学概述 1
1.1.1 生态食品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1
1.1.2 生态食品工程学与食品产业生态学的相互关系 2
1.1.3 生态食品工程学的基本原则 3
1.2 生态食品工程学的发展 4
1.2.1 工业生态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
1.2.2 食品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7
1.2.3 生态食品工程学发展的必然 14
1.3 生态食品产业体系的形成及生态型食品生产现状 15
1.3.1 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及食品产业体系的形成 15
1.3.2 生态型食品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 20
1.3.3 生态型食品的类别及基本特性 26
1.4 生态食品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1.4.1 食用材质选用的合理化与产品设计 32
1.4.2 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高度应用 38
1.4.3 食品生产过程的最优化与生产条件的改良 44
1.4.4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管理 45
1.4.5 节能技术及副废物的资源化生产 49
1.4.6 品牌效应及生态化营销 53
参考文献 57
第2章 食用材质的生态化和生态工程食品 58
2.1 生态工程食品的基本设计原则 58
2.1.1 生态型食用材质的选用与食品的安全性 58
2.1.2 对自然生态最小破坏的食用材质耗用方式 62
2.1.3 食品的营养功能性与食用材质的高效利用 64
2.1.4 食品生产预处理过程的生态化 67
2.1.5 食品消费的废弃物最小化和资源再生 69
2.2 发酵食品——自然天成的生态型食品 72
2.2.1 天然发酵食品 73
2.2.2 纯粹培养发酵食品 75
2.2.3 纯种培养发酵食品 77
2.2.4 其他可食用的发酵产品 78
2.3 仿生食品——时尚取向的生态型食品 82
2.3.1 微生态制剂食品 82
2.3.2 微量元素富集食品 85
2.3.3 固定化酶加工食品 87
2.4 再生性资源食品——前途无限的生态型食品 89
2.4.1 单细胞蛋白食品 89
2.4.2 发酵转化食品及饮料 92
2.4.3 酶降解食用材质 95
2.5 民族地区性食品——亟待规划的生态型食品 100
2.5.1 民族地区性食品的生态性特点及类别 101
2.5.2 民族地区性食品的生产现状及开发意义 102
2.5.3 一些代表性的民族地区性食品 105
参考文献 111
第3章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的生态化 114
3.1 生产现场设计的生态化要求 114
3.1.1 食品生产现场选址时的生态化基本要求 114
3.1.2 照度和采光 115
3.1.3 音响和振动 118
3.1.4 温度和湿度 121
3.1.5 空气洁净度 124
3.1.6 人、物密度 126
3.1.7 人流、物流的有序度 127
3.1.8 相关设施配套建设 128
3.1.9 相关环境建设 130
3.2 食品生物工程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131
3.2.1 在线非破坏检测技术 131
3.2.2 生物传感器技术 135
3.2.3 超微粉碎技术和纳米技术 141
3.2.4 酶催化技术 145
3.2.5 现代发酵技术 148
3.2.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52
3.2.7 膜分离技术 153
3.2.8 真空冻干技术 157
3.2.9 微胶囊造粒技术 159
3.2.10 其他高新技术 163
3.3 食品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 166
3.3.1 生产方法的效益化 166
3.3.2 工艺流程的合理化 169
3.3.3 生产条件的现代化 173
参考文献 176
4.1.1 保证食品质量物流体系的建设 179
4.1 包装储运过程的生态化原则 179
第4章 食品包装储运过程的生态化 179
4.1.2 食品物流体系中安全问题和绿色物流 183
4.1.3 包装材料的生态化选择 188
4.1.4 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 192
4.1.5 食品包装装潢设计的生态化 197
4.2 食品包装储运新技术的利用 203
4.2.1 气调保鲜与储存 203
4.2.2 冷链系统构成及储运技术 208
4.2.3 食品的绿色包装技术 209
4.2.4 可食用膜技术 213
4.3 包装储运过程的管理 215
4.3.1 食品品质的管理与监控 215
4.3.2 物流对食品工业的制约作用 218
4.3.3 包装储运过程的非物质化 219
参考文献 223
第5章 食品销售消费过程的生态化 226
5.1 食品消费过程的生态化思维 226
5.1.1 引导与教育消费者形成和增强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意识 226
5.1.2 促进日常业务中节约资源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228
5.1.3 强化生态学思想与现实生活便利性的利弊关系 230
5.1.4 着眼于淡化和消除再生利用食品产业的负面形象 230
5.2 食品销售方案设计的生态化思维 233
5.2.1 开辟绿色卖场以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233
5.2.2 制定合理的价格战术 234
5.2.3 借助网络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235
5.2.4 利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生态食品知识 235
5.3.1 产品的信息收集与营销策划 236
5.3 生态食品销售消费过程的管理 236
5.3.2 生态食品品质的管理与监控 238
5.3.3 销售链的合理设置与大型超级市场的利用 240
5.3.4 销售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243
5.4 生态食品的品牌效应 244
5.4.1 品牌与品牌效应 244
5.4.2 优质品牌的培育与管理 245
5.4.3 生态食品品牌的塑造及意义 247
5.5 生态化原则对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指导 250
5.5.1 食品产业生态化与餐饮业的生态化控制原则 250
5.5.2 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51
5.5.3 建设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52
参考文献 256
第6章 食品产业能源及副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化 257
6.1 节能降耗和非矿物能的使用 257
6.1.1 非矿物能源使用的意义 258
6.1.2 矿物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技术革新 259
6.1.3 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 264
6.1.4 能源脱碳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67
6.2.1 食品工业副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271
6.2 食品工业副废物的综合利用 271
6.2.2 食品工业副废物的资源化 272
6.2.3 食品工业副废物的资源化实例介绍 274
6.2.4 食品工业副废物的减量化 277
6.2.5 食品工业的清洁化生产 278
参考文献 286
第7章 国内外生态食品工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 289
7.1 生态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89
7.1.1 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 289
7.1.2 生态食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基本常识 293
7.1.3 生态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296
7.2 国外主要生态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 299
7.2.1 国外生态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299
7.2.2 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的先导性作用 300
7.2.3 美国开普查尔斯可持续科技工业园 303
7.2.4 美国红丘陵生态园 304
7.2.5 欧洲航天局宇航船MELISSA计划 305
7.2.6 日本鹿本町地域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构建 306
7.2.7 日本南九州环境调和型烧酒综合产业系统 309
7.3 国内主要生态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 314
7.3.1 国内生态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314
7.3.2 雅安农业(生物)高科技园区 316
7.3.3 四川沱牌曲酒酿酒工业生态园区 318
7.3.4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322
参考文献 325
附录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326
附录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程序 330
附录三:中英文词汇拼音索引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