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范围 3
一、研究动机 3
二、研究范围 3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目的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目的 5
第三节 研究架构与限制 6
一、研究架构 6
二、研究限制 7
第四节 有组织犯罪的相关理论 8
一、理性选择组织犯罪理论 8
图次 10
图1-4-1 Lupsha的有组织犯罪成长图 10
二、私人保护理论 10
三、非法权力模式论 13
四、形成理论的实务价值 15
第一节 犯罪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有组织犯罪 19
第二章 有组织犯罪的相关概念 19
一、犯罪组织 20
二、有组织犯罪 21
三、国际间对有组织犯罪之界定 22
第二节 黑社会、黑社会组织、黑社会犯罪、黑道 24
一、相关概念的说明 24
二、黑社会、黑社会组织、黑社会犯罪 27
三、黑道 31
第三节 帮会、帮派、组合、犯罪结社 33
一、帮会与帮派的一般概念 34
二、帮会与帮派的法律概念 35
三、犯罪结社 37
四、综评 38
第四节 流氓、流氓行为 40
一、流氓 40
二、流氓的法律概念 41
三、综评 43
第三章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有组织犯罪概况 44
第一节 世界各主要国家 44
一、美国 45
表3-1-1 美国的有组织犯罪类型 47
表次 47
表3-1-2 三十年来美国有组织犯罪的取缔 50
二、德国 52
三、意大利 57
四、日本 65
五、中国大陆 71
第二节 国际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之趋势 79
一、那不勒斯宣言 79
二、巴勒莫公约 83
三、台湾法制与国际趋势之接轨 88
第三节 台湾黑社会组织与境外国外黑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 90
二、台湾与日本黑社会组织的互动 91
一、台湾与香港黑社会组织的互动 91
三、海峡两岸黑社会组织的互动 93
第四章 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现象之历史演进 96
第一节 台湾地区黑社会组织的起源 97
一、天地会 97
二、日据时代 101
三、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 103
第二节 清朝时期 105
一、洪门 106
二、青帮 108
三、中国帮会文化对台湾黑社会的影响 110
一、浮浪者兴风作浪 112
第三节 日本领台时期 112
二、取缔政策、法规 114
三、强制劳动的制度 117
表4-3-1 台湾地区强制就业浮浪者人员 118
第四节 台湾地区光复后至今 120
一、1945年至1954年间 121
二、1955年至1984年间 123
三、1985年至1990年间 124
四、1991年迄今 125
第五节 综评 127
第一节 台湾帮派犯罪组织的类型 129
第五章 台湾地区帮派犯罪组织分析 129
一、台湾地区“司法实践”的分类 129
二、台湾地区“刑事警察局”的分类 130
三、台湾地区学术界的分类 131
一、竹联帮(组织型代表之外省挂) 133
第二节 台湾帮派犯罪组织类型的代表 133
图5-2-1 竹联帮组织概况图 136
表5-2-1 台湾地区黑道暗语黑话释意 139
二、天道盟(组织型代表之本省挂) 145
图5-2-2 天道盟组织概况图 146
三、牛埔帮(角头型代表) 149
四、郑太吉组合(聚合型代表) 152
图5-2-3 郑太吉组合组织图 155
五、综评 156
第三节 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基本态势 156
一、20世纪60年代台湾帮派犯罪组织的基本态势 157
表5-3-1 活跃于台北区的不良少年帮派状况 157
表5-3-3 台北市十六个行政区的帮派 162
表5-3-2 台湾地区1966年、1967年间重新恢复或新创的帮派 162
二、1996年之前台湾帮派犯罪组织的基本态势 166
图5-3-1 台湾地区不良帮派组合分布图 167
表5-3-5 高雄市分布情况 168
表5-3-4 台北市分布情况 168
表5-3-6 台湾省分布情况 169
三、1996年6月后(帮派清查后)台湾重点帮派组织的基本态势 171
表5-3-7 1996年6月后台湾重点帮派组织基本态势 171
四、综评:至2004年的态势 172
第四节 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3
表5-3-8 台湾地区历年列管不良帮派组合数及成员数 173
一、2001年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3
表5-4-1 2001年台湾黑社会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4
表5-4-2 2002年底台湾地区各帮派组合成员数 175
表5-4-3 台湾地区列管不良帮派组合及成员 175
二、2002年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5
三、2003年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6
表5-4-5 台湾地区列管不良帮派组合及成员 177
表5-4-4 2003年底台湾地区各帮派组合成员数 177
四、2004年台湾帮派犯罪组织分布状况 178
第五节 综评 179
第六章 台湾地区帮派入侵校园问题 181
第一节 台湾地区少年犯罪问题 182
表6-1-1 台湾地区少年嫌疑犯人数及涉案类别构成比 183
一、少年偏差行为 183
二、少年犯罪 184
三、少年入帮 185
第二节 台湾地区少年加入帮派的原因 187
一、帮派与少年犯罪之关系 187
二、少年入帮危险因子 188
第三节 台湾地区帮派入侵校园 191
表6-3-1 2004年台闽地区处理帮派组织吸收少年学生加入分析统计表 192
一、帮派分子在校园内的活动方式 192
二、帮派吸收学生之原因 194
三、帮派吸收学生之手段 195
第四节 防制帮派入侵校园对策 198
一、防制帮派入侵校园对策 198
表6-4-1 台湾地区中辍防制方案之建构网络 201
二、防制帮派入侵校园措施 203
第五节 综评 206
第七章 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 209
第一节 犯罪原因理论 209
表7-1-1 三种主要犯罪社会学理论之比较 210
一、犯罪社会学 210
二、犯罪心理学 217
第二节 犯罪原因的实务观察 220
一、政治原因 220
二、经济原因 221
三、社会原因 223
四、历史原因 224
五、心理原因 225
第三节 综评 226
第八章 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对策探讨 228
第一节 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228
一、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防制的立法沿革 229
二、台湾地区阶段性的扫黑政策 233
表8-1-1 台湾地区阶段性扫黑政策一览表 238
表8-1-2 台湾历次扫黑专案成果统计表 239
三、台湾地区历年扫黑专案 239
表8-1-3 台湾地区历年“警察机关”执行治平专案到案人数统计表(2000-2004年) 247
表8-1-4 台湾地区历年(10年)“警察机关”检肃流氓人数 248
表8-1-5 台湾地区实施不良帮派组合专案临检成果 249
表8-1-6 台湾地区历次雷霆专案执行成果 250
表8-1-7 台湾地区历年扫除黑道暴力成果表 255
表8-1-8 台湾地区各县市“警察机关”检肃流氓人数(2005年1-6月) 256
四、台湾地区扫黑案例(2003-2004年) 257
第二节 台湾地区防制有组织犯罪的法制面对策 259
一、台湾地区“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 259
二、台湾地区《检肃流氓条例》 260
三、台湾地区《组织犯罪防制条例》 263
表8-2-1 台湾地区《组织犯罪防制条例》条文要旨立法目的解析表 265
表8-2-2 台湾地区办理登记解散犯罪组织及脱离犯罪组织成员分布情形一览表 267
四、台湾地区其他相关法制 268
第三节 台湾地区防制有组织犯罪的执行面对策 284
一、台湾地区相关法律的检讨修订 284
二、两岸共同合作打击犯罪 288
三、台湾地区彻底整顿流氓帮派 290
四、台湾地区恐怖活动的预防与处理 292
五、台湾地区加强合作查缉跨国或跨境有组织犯罪 294
第九章 结论 296
第一节 结论 296
第二节 建议 302
一、著作、书籍类 307
参考文献 307
二、论文、文章类 311
三、外文书目类 314
四、报章杂志类 316
五、网址 317
附录一、台湾地区《组织犯罪防制条例》 318
附录二、台湾地区《检肃流氓条例》 322
附录三、台湾地区《检肃流氓条例施行细则》 329
附录四、台湾地区《扫除黑金行动方案》 341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