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 1937-1950》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58363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一 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1

第一章 绪论 1

插图: 2

图1—1 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与历史经济地理学相关关系图 2

二 学术研究述评 5

图1—2 近十年相关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10

图1—3 陕甘宁边区研究主要主题词分布图 10

三 选题宗旨与研究思路 11

图1—4 陕甘宁边区研究主题词变化图 11

第二章 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20

一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沿革研究 20

附表: 22

表2—1 陕甘宁边区范围变化表 22

表2—2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各分区管辖范围情况表(1937—1945年8月) 26

表2—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行政区划变迁(1937—1945年8月) 27

表2—4 陕甘宁边区各县区划统计表(1946年4月) 31

表2—5 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县份变化表 33

二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38

三 技术条件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41

四 社会经济条件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42

五 移民对边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47

一 边区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及农业的增长状况 51

第三章 农林业生产与布局 51

表3—1 边区15个县份土地状况表(1940年) 53

表3—2 陕甘宁边区各分区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比较表(1943年) 54

表3—3 陕甘宁边区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55

表3—4 陕甘宁边区降水分布情况(1941年) 56

图3—1 陕甘宁边区降水变率柱状图(1941年) 56

表3—5 边区陇东分区雹灾及粮食损失统计 57

表3—6 边区开荒面积统计表(1939年) 59

表3—7 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增长表 60

表3—8 边区1941年生产建设贷款统计表 62

图3—2 边区农贷增加曲线图 63

表3—9 陕甘宁边区的主要水利工程 64

表3—10 陕甘宁边区的水土保持方式 65

二 陕甘宁边区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66

表3—12 边区主要粮食作物种类所占的耕地面积比较(1943年) 66

表3—11 原耕作方法与改良后工作方法与收获量比较 66

图3—3 陕甘宁边区农作物构成图(1943年) 67

表3—13 边区各分区农作物分布及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比例(1944年) 70

表3—14 边区各分区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比较表(1946年) 71

表3—15 边区1939年水地分布状况统计表 72

表3—16 边区农业地域类型 73

三 陕甘宁边区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74

表3—17 陕甘宁边区植棉面积的增加情况 75

图3—4 陕甘宁边区植棉面积增长曲线图 76

表3—18 边区棉地分布与产量比较(1943年) 77

表3—19 延长县三区四乡20个村庄1940—1943年植棉统计表 78

表3—21 边区蚕桑业发展状况(1942—1943年) 83

表3—20 吴堡县道上村蚕桑业生产状况表 83

图3—5 边区蚕桑业发展图(1942年) 86

四 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与布局 86

图3—6 边区蚕桑业发展图(1943年) 86

表3—22 边区19个县牲畜增长情况统计 86

表3—23 边区牲畜发展统计表(1938—1944年) 87

表3—24 陕甘宁边区各分区主要牲畜数量比较表(1943年) 89

图3—7 陕甘宁边区畜牧业增长曲线图(1938—1944年) 89

五 边区林业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90

表3—25 陕甘宁边区森林分布及面积统计表(1940年) 91

表3—26 陕甘宁边区植物资源的属性、产量与经济利用表 93

表3—27 边区首批开发的木店统计表 95

表3—28 陕甘宁边区机械加工木材使用概况表 97

表3—29 边区第一期林垦地一览表 98

图3—8 边区林务局机构设置及主要功能图 99

表3—30 边区保护森林的政策法规统计表 101

表3—31 边区的植树和管理林木活动统计表(31个县市) 102

表3—32 边区经济建设报告中关于林务工作的内容统计表 104

表3—33 陕甘宁地区相关区域森林覆盖率比较表 106

一 边区工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特征 107

第四章 工业生产类型与布局特征 107

图4—1 陕甘宁边区工厂数目增长曲线图 108

表4—1 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统计表 108

表4—2 边区1941年公营工业发展状况表 110

表4—3 1941—1942年边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较表 111

表4—4 边区工厂门类数量统计表(1942年12月) 112

表4—5 陕甘宁边区工业部门类型发展状况 114

二 边区主要公营工业部门的发展与布局 115

表4—6 边区主要的军工厂生产规模和分布表 117

表4—7 边区主要纺织厂生产能力与分布表 123

表4—8 1938—1942年难民工厂主要产品产量 125

图4—2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布匹产量增长曲线图 125

表4—9 1939—1945年原油产量及产品统计表 129

图4—3 陕甘宁边区原油产量变化曲线图(1939—1945年) 130

表4—10 边区四个采煤区情况统计表(1943年) 131

表4—11 边区煤分布与产量表(1946年) 132

表4—12 边区炼铁厂分布状况表 133

表4—13 新华化学厂主要产品统计表 135

表4—14 边区各类化学厂生产规模与分布表 135

表4—15 边区造纸业发展状况表 138

表4—16 边区公营纸厂的生产与分布(1943年) 139

图4—4 陕甘宁边区造纸产量增长曲线图(1938—1944年) 139

三 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141

表4—17 边区较大规模的私人企业生产与分布情况表 142

四 边区手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145

表4—18 边区传统手工业主要部门及产品统计表 146

表4—19 1938—1943年陕甘宁边区棉布生产比较表 147

表4—20 边区1942—1943年度14个县市手工业作坊构成比较表 148

表4—21 边区家庭纺织业发展规模统计表(1942—1944年) 149

表4—22 三边、绥德、陇东分区主要手工业行业作坊数比较表(1944年) 150

表4—23 边区不同分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水平差异表(1944年) 152

图4—5 陕甘宁边区手工业合作社增长曲线图(1937—1945年) 152

一 盐业在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56

第五章 盐业生产与运销 156

表5—1 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表(1937—1945年) 157

表5—2 边区公盐代金收入情况表 159

二 边区盐池的分布与盐业的发展 159

表5—3 边区三边分区主要盐池产量表 160

图5—1 边区盐产量发展变化曲线图(1940—1945年) 161

表5—4 边区盐产量与盐运量比较表 162

三 边区盐业的运网建设 163

表5—5 边区盐业专卖公司层级一览表 170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的建设与布局 172

一 边区交通运输业的运输方式 172

表6—1 边区民间个体运输的组织形式表 173

表6—2 边区各类合作社统计表(1944年) 174

表6—3 边区各分区运输合作社资金比例表(1944年) 175

二 边区交通运网建设与布局 176

表6—4 边区大车道修筑情况表(1938—1941年) 178

表6—5 边区公路统计表(1943年) 179

表6—6 边区公路里程统计表(1946年) 180

表6—7 边区驮运道路统计表(1944年) 182

表6—8 延定路、延靖路骡马店发展状况表(1942—1943年) 184

三 边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内驱力分析 185

四 邮电通讯网的建设与布局 188

表6—9 边区邮网干线分布表 192

一 边区对外贸易的构成与商路演变 194

第七章 商业贸易发展与布局 194

表7—1 边区1943年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含特产贸易) 196

表7—2 边区1943年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197

表7—3 边区1944年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198

表7—4 边区1945年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198

表7—5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贸易商路变化状况 202

二 陕甘宁边区公营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202

表7—6 陕甘宁边区公营商店的构成与分布情况 205

表7—7 边区1943年6县市机关商业调查表 208

三 陕甘宁边区合作商业的发展与分布 209

四 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211

表7—8 抗战时期延安市私营商业户数统计表 212

表7—9 延安市私营商业构成表(1944年) 213

表7—10 绥德市商户变化情况表 215

第八章 市建制与城市体系特征 216

一 抗战前边区的市建制 217

表8—1 土地革命时期陕甘宁苏维埃建置市统计表(1935—1937年7月) 218

二 边区建置市的体系 219

表8—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建置市统计表(1937—1945年8月) 221

表8—3 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陕西地区建置市统计表(1945年8月—1950年1月) 227

三 边区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驱动力 230

四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建置市的发展特点 231

表8—4 边区非农业人口增长情况表 231

表8—5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城市体系简表 233

一 陕甘宁边区特色经济模式分析 237

第九章 “边区模式”研究 237

二 “边区模式”的经济效果分析 240

三 “边区模式”的产业结构评价 241

四 “边区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 245

表9—1 陕甘宁边区降雨量与蒸发量变化表 254

五 边区模式的“经济—生态”系统研究 255

六 “边区模式”的反思 259

图9—1 陕甘宁边区“经济—生态”系统图 259

第十章 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262

一 陕甘宁老区经济与生态现状 262

表10—1 陕甘宁边区与老区的范围比较表 263

表10—2 陕甘宁老区基本情况表(1999年) 264

二 陕甘宁老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 266

三 老区“生态特区”的建设思考 268

四 陕甘宁边区独特市建制的启示 270

主要参考文献 273

附图: 293

图1 陕甘宁、陕北苏区行政区划示意图(1934年夏) 293

图2 西北苏区行政区划示意图(1935年夏) 294

图3 西北苏区行政区划示意图(1935年12月) 295

图4 边区略图(1937年6月16日《新中华报》刊载图) 296

图5 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图(1943年12月) 297

图6 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图(1949年12月) 298

图7 陕甘宁边区河流分布图 299

图8 边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区图 300

图9 边区棉花与蚕桑中心分布图 301

图10 边区森林分布示意图 302

图11 边区军事工业、石油工业分布图 303

图12 边区纺织工业、炼铁业分布图 304

图13 边区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分布图 305

图14 边区主要公营工业分布图 306

图15 边区交通公路网分布图 307

图16 边区抗日战争时期建置市等级分布图 308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