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展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1777276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知识,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定位中国市场中介组织。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三、研究方法 5

四、框架结构 6

第一章 市场中介组织相关研究述评 9

第一节 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和分类 9

一、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 9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分类 13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 16

第二节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6

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21

三、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内容 29

四、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与信息成本 33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35

一、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机理 35

二、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与问题 37

三、国外市场中介组织的介绍和比较 38

第二章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历史演进 40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与市场中介组织消亡 40

一、国民经济恢复期市场中介组织的延续 41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中介组织的消亡 44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与市场中介组织重建 45

一、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的市场中介组织的需求 46

二、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的市场中介组织的生成途径 49

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的市场中介组织的特点 53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初建与市场中介组织发展 58

一、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期的市场中介组织的需求 58

二、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期的市场中介组织的生成途径 61

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期市场中介组织的特点 65

第三章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功能分析 71

第一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功能 71

一、制度变迁成本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代价 72

二、中国制度变迁成本的分解 73

三、市场中介组织对制度创立成本的分担 76

四、市场中介组织对制度实施成本的分担 78

第二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交易成本节约功能 8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交易成本 80

二、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对交易成本的节约 81

三、个案分析——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成本节约功能 85

第三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信息沟通功能 8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信息不对称 90

二、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对信息的沟通 91

三、个案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有效性检验 94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错位问题 98

第四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资源配置功能 98

二、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99

三、个案分析——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源配置效应 100

第四章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失灵原因探析 104

第一节 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一般理论 104

一、发达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现象 104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中介组织失灵 106

三、准公共物品性质下的市场中介组织失灵 108

四、“外部性”下的市场中介组织失灵 110

一、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现象 113

第二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现状 113

二、中国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股市财富效应比较 117

三、中美农业协会功能比较 122

第三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本体因素 126

一、模型的设定 127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需求约束 128

三、市场中介组织的供给约束 131

四、市场中介组织的机制约束 138

第四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环境因素 141

一、体制改革进程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42

二、渐进改革方式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45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48

四、时间因素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50

第五章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完善与发展 152

第一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和发展的目标 152

一、改革趋势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53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完善和发展目标 156

第二节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失灵治理借鉴 157

一、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治理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自律机制 157

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治理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行政手段 161

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治理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法律手段 164

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治理市场中介组织失灵的发展趋势 166

第三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和发展的本体因素改善 169

一、增加优质需求 170

二、改善供给约束 171

三、优化约束机制 173

第四节 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改善 178

一、环境因素改善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影响 178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7

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190

附录 193

参考文献 205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