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法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伟仁著;陈金全注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54495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原为台湾法律史学家张伟仁教授于1999~2000年在清华、北大法学院讲学时用的自编教材,西南政法大学陈金全教授组织以现代汉语进行注解。书稿经过对《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商君书》、《韩非子》八书选录、分类和编排,将先秦诸子的政法理论系统地展示出来。

一、社会 3

二、权威 3

(一)天、命 3

第一部分 《论语》 3

(二)鬼、神 4

(三)人 5

四、规范的种类 8

(一)道 8

三、规范的基础 8

(二)德 9

1.仁 9

2.由仁引申出的规范:孝、弟、爱、牺牲、谦让、恭敬、忠信 9

3.义 10

4.直 10

(三)礼 13

1.起源:礼出自权威、习俗、人情 13

3.功用:节人之情,正人之分,饰人之行,非以求利 15

2.形式和实质 15

(四)政、刑 17

五、社会规范的等级 18

六、社会规范的施行 19

(一)人性是相近而可塑的 19

(二)社会规范是可以学习的 19

(三)施行的方法 20

(四)犯规行为的预防 22

(五)审理 22

(六)处分 22

七、个人与权威的关系 23

(一)子女待父母,卑幼待尊长,臣民待君主 23

(二)君主待臣民,父母待子女,尊长待卑幼 26

思考题 28

第二部分 《老子》 33

一、道 33

(一)非常“道” 33

(二)“天下母” 34

(三)无是非,善恶 35

(四)有常行 35

(五)道废,礼出 36

二、圣人 37

(一)圣人的条件 37

1.知“道” 37

2.克己 38

3.容人 38

4.务实事小,功成不居 39

(二)圣人的目的 40

1.复古 40

2.法道,恢复自然 40

(三)圣人的工作 40

1.消极地去除人为的弊病 40

2.积极地改变人们的心智和生活 41

1.不行强制 42

(四)圣人推行其工作的技巧 42

2.因善利导 43

3.以静制动 44

4.以柔克刚 45

5.退以得进 45

6.反以得正 46

7.无为而为 46

8.不争而胜 48

(六)圣人的守成之法 49

(七)圣人与常人的关系 49

9.行之以密 49

(五)圣人工作的中程成果 49

(八)圣人工作的困难 50

思考题 51

第三部分 《墨子》 55

一、“自然世界” 55

二、社会权威和规范的必要和建立 55

(一)天 56

三、权威和规范的等级 56

(二)鬼神 57

(三)天、鬼神与命 58

四、社会权威的工作 61

(一)创作器物 61

(二)制订规范 62

五、规范的终极目的 62

六、规范的分项指标 64

(一)兼爱 64

(二)非攻 65

(三)非乐 68

(四)节用 69

(五)增产 72

七、规范的施行 73

(一)尚贤 73

(二)立范 75

(三)尚同 76

思考题 79

第四部分 《庄子》 85

一、观感的相对性 85

(一)好恶 85

(二)贵贱 86

(三)大小 87

(四)生死 87

(五)虚实 89

(六)是非 90

二、观感与性 91

(一)物各有性 91

(二)适性顺情为是 92

(三)葆真养生为贵 93

三、性与道 96

(一)万物依其天性自然而然,是为“道” 96

(二)“道”散存于万物 98

(三)“道”可合为常理但难言 98

(四)大道流行,至德之世 99

四、道废知用,治丝愈棼 101

(一)乱因之一:社会权威所寄非人 104

(二)乱因之二:新立规范不当 106

1.或属无谓 106

2.或背性情 108

3.或至害人 111

4.或至害国 111

(三)乱因之三:规范施行不当 112

1.或凭刑赏 112

2.或凭仁爱 113

3.不明大道 114

(四)拨乱反治之道 115

(五)无为而治 120

五、权威与人民,统治者之对待人民 124

(一)虚静无为 124

(二)勿忽勿扰 125

(三)养光韬晦,以不才自得 126

思考题 128

第五部分 《孟子》 133

一、社会及权威之必要 133

二、社会权威之基础 134

三、社会规范之必要 136

四、人性 136

(一)人有共性 136

(三)人性善 137

(二)人性异于他物之性 137

(四)恶之由来 138

(五)人性与规范 139

五、规范之种类 140

(一)个人修养之准则 140

(二)人际相处之准则 141

(三)政治措施之准则 142

(四)个人与权威相处之准则 147

六、社会规范之层次 151

思考题 159

第六部分 《荀子》 163

一、人性 163

(一)人有共性 163

(二)人之性恶,需赖君上、礼义、刑罚以治之 164

(三)人性自利,物不能赡,必致争夺暴乱、忘恩负义 165

(四)人性可塑 167

二、教育 169

(一)人性、人格及行为可由教育而变化 169

(二)教学的方法 170

(三)受教为学之用 172

1.知道 172

2.修身 174

3.治国 178

4.平天下 180

三、天、命 181

四、社会的起因和功能 184

(一)合群 184

(二)定分 185

(三)社会权威之产生 187

(四)行使权威之目的 190

(五)行使权威之原则 191

(六)权威者之工作 195

1.举才 195

2.分职 200

3.考覆 203

五、社会规范的必要 203

(二)圣人之伪 204

六、规范的基础 204

(一)自然之情 204

(三)先王之道 206

(四)后王之迹 207

七、规范的类别及层次 208

(一)德、孝、忠、礼、法 208

(二)礼和法的目的与功能 212

(一)原则和类举 215

八、规范之施行 215

(二)法和用法之人 216

九、施行规范的方法 218

(一)赏罚与功罪相称使民趋善避恶 218

(二)刑赏弼教 220

(三)大善大恶之赏罚 223

十、行使权威的结果 224

十一、人民与权威 228

(一)臣与君 228

(二)民与君 229

思考题 230

第七部分 《商君书》 235

一、社会的演变及权威的建立 235

二、社会权威的条件 236

(一)具有独特的智慧 236

(二)握有集体的力量 237

(一)决定政策、制定法令 238

三、社会权威的任务 238

(二)商君所肯定的政策取向:重农战以致富强 240

(三)商君所否定的政策取向:轻农战,重“淫道”——辩慧、道德、贤能、诗书、礼乐、技艺、商贾、隐逸、骁勇——以致贫穷 241

(四)一般人民的欲求及其可变性 243

(五)政策取向的错误及其结果 244

(六)取富致强的政策原则 246

1.知民之好恶 246

2.塞私道,启一门 248

1.重农、弃学、抑商、去淫 250

(七)取富致强的政策细则 250

2.禁止迁徙 253

3.断绝非农业人口的生计 253

四、法与“法治”国 254

(一)法令的依据 254

(二)法令的主要功能 254

1.致富强 254

1.明确 255

(三)法令的重要性质 255

2.定分止争 255

2.易知 256

3.法令的至尊性 256

(四)法令的传播 257

(五)法令的施行 259

1.假设 259

2.态度 259

3.无差 259

4.必行 259

5.预防 260

6.多刑少赏 260

7.轻罪重刑,以刑去刑 260

(六)以法治国的终极理想 262

(七)“法治”国的君民关系 263

思考题 264

一、人性 269

第八部分 《韩非子》 269

二、社会 273

(一)社会变迁 273

(二)不同社会的权威及治理原则 273

(三)后人对古代治道的误解及迷信 275

(四)韩非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278

1.现象:贵族、官僚据地自专,上欺君主,下凌庶民,内称奸党,外结与国,社稷危殆,而此辈中饱 278

2.原因:人皆欲利己,而利害往往有异,上下各求其利,乃至一日百战。当时臣多知欺君,君多不知制臣,而且自恣多过,故多国危身亡 281

三、人主控制臣民之道一:乘势 291

四、人主控制臣民之道二:立法 295

(一)法的功能 295

(二)法之目的 296

(三)法之依据 298

(四)法之特质 299

1.明确易行 299

2.确定而不僵化 300

3.求功不求全 301

1.赏罚之可用 302

(五)法与赏罚 302

4.有国家力量——爵赏刑罚——的支持 302

2.赏罚与行为 304

3.赏罚与是非功过 304

4.赏罚与善恶 305

5.刑罚与罪责 305

(六)法与其他规范 307

1.多种规范并立,而其价值导向互相矛盾,社会权威不知选择,一般人无所适从 307

2.法以外之规范(尤其是仁义慈惠等准则及其典范)多自相矛盾 314

3.仁义慈惠等不足为治 314

4.仁义慈惠甚且有害 317

五、人主控制臣民之道三:用术 325

(一)“术” 325

(二)用术的原则 327

(三)各种之术 329

1.辨诬 329

2.禁奸之术 334

3.司法之术 346

六、至治之国 365

七、治乱之关键 367

(一)法术之士 367

1.资质 367

2.志向 367

3.操行 368

4.遭遇 369

5.功业 373

1.智 375

(二)明君 375

2.术 376

3.果毅 376

4.自律 377

5.无为 377

(三)个人与权威 378

思考题 380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