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品工程持续推进的几点意见(代序) 陈晓光 1
总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精品工程办公室 3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在香港引起强烈反响 精品工程办公室 9
从“精品工程”看当前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态势 于平 12
化民族精魂为艺术营养——观看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札记 肖云儒 24
当今戏剧创作中的文学性及其他——观二十九台戏剧随笔 雷达 30
我看青山多妩媚——初选剧目印象 欧阳逸冰 39
精品闪亮登场 燃烧民族激情 刘玉琴 47
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看当代中国文化自主创新 孙若风 51
留存心灵长久的记忆——评审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有感 邹忆青 63
春到八桂花满蹊——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广西的实践 吴恒 67
“精品工程”带动艺术全面繁荣 苏晓明 嵇亚林 曹蕾 71
用更多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张裕 74
实施精品战略 推动艺术发展 彭益民 77
十大精品剧目豫剧《程婴救孤》 85
《程婴救孤》为何叫好又叫座 季国平 87
《程婴救孤》锻造出崭新的豫剧“衰派”艺术 谭静波 90
豫剧《程婴救孤》音乐欣赏 朱维英 101
话剧《黄土谣》 107
或许这不是最后的神话 东方既白 109
黄土之谣唱大风 唐栋 113
专家盛赞《黄土谣》 118
舞剧《妈勒访天边》 127
妈勒访天边 佟理 129
古老的民间传说 成功的时代演绎 赵国政 133
舞剧《红河谷》 139
静静的红河静静地流 于平 141
血火雄魂 马东闻 145
为藏族同胞耸立大美丰碑 赵国政 151
歌舞《云南映象》 157
“原生态”改造了原生态 慕羽 159
《云南映象》的感性解读 赵国政 165
昆剧《班昭》 171
昆剧遗产的守望和创造 戴平 173
心仪《班昭》 曲六乙 179
话剧《凌河影人》 185
个中三味 李宝群 187
《凌河影人》是这样“炼”成的 毛琦 190
苍凉河道上的精神之火 孙浩 194
儿童剧《红领巾》 203
《红领巾》——成长的仪式 刘彦君 205
打开儿童剧新思路 陶子 208
陈薪伊:被《红领巾》的气质吸引 211
话剧《生死场》 215
《生死场》观荣辱 刘健芝 217
生命的困顿与递解 林克欢 226
吕剧《补天》 233
绣补西天 照亮边关 洪霁 235
艺术上自主创新的优秀成果 李庆成 243
天山作证 刘桂成 247
精品提名剧目话剧《立秋》 263
直面话剧命运的叩问 余林 265
晋商文化:历史的悲秋 廖奔 270
眉户戏《迟开的玫瑰》 277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肖云儒 279
直抵灵魂的冲击 陈忠实 283
音乐剧《赤道雨》 289
军事题材文艺的成功探索 王海中 291
《赤道雨》:一个绚丽多彩的意义平台 王宜文 295
木偶戏《钦差大臣》 301
小木偶 大艺术 王评章 303
《钦差大臣》:从话剧到木偶戏 陈世雄 307
儿童剧《宝贝儿》 313
爱心难释《宝贝儿》 黄维钧 315
在两极之间自由舞蹈 赵雪梅 319
评剧《凤阳情》 325
怎一个“情”字了得 康式昭 327
为评剧而生的曾昭娟 任晶晶 333
京剧《图兰朵公主》 339
一曲凄美爱情的京剧长调 崔伟 341
京剧艺术如何在创新中走向市场 初志英 346
京剧《狸猫换太子》 351
心有观众,才能再创辉煌 南东生 353
新版“狸猫”更精彩 曹树钧 357
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 363
我看昆剧《宦门子弟错立身》的感想 雷克庸 365
五百年后喜立身 李百成 368
花鼓戏《老表轶事》 379
庄从谐出 妙趣横生 龚政文 381
老表千锤百炼更亲切 陈琳 384
婺剧《梦断婺江》 389
我看《梦断婺江》 李文海 391
对历史现象进行新的解读 苗青 王一平 396
唐剧《人影》 403
《人影》:唐山地域文化的品牌 孙燕 405
风采独具 韵味悠长 贡淑芬 410
话剧《平头百姓》 415
从平民化戏剧看平民化精神 王素艳 417
位卑未敢忘忧国 王立信 423
话剧《秋天的二人转》 429
火透大江南北 红遍长城内外 柴宇宁 431
话剧舞台上转火二人转 封娇 李木双 435
音乐剧《五姑娘》 441
乡音·乡情 莫凡 443
水墨江南唱田歌 诗情画意演真情 陈蔚 447
舞剧《瓷魂》 453
精美的瓷器会跳舞 郑春梅 黄志文 455
《瓷魂》:打造江西艺术的经典 郭力根 458
舞剧《惠安女人》 465
命比石硬的惠安女 黄锦萍 467
写给大海边的女人 潇雨 471
歌舞《一个士兵的日记》 477
用音乐塑造当代军人之魂 印青 479
壮哉!日记大写的士兵 张全明 485
歌舞《秘境之旅》 491
陈维亚:我是穿山甲 徐雪梅 492
用民族舞演绎现代时尚 踢踏舞震撼《秘境之旅》 张学军 496
附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 501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历届入选剧目名单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