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瓷器起源和发展一、史前新石器时代美术陶 3
二、原始瓷器 4
三、汉唐瓷器 6
四、宋辽金瓷器 10
五、元代瓷器 12
六、明代瓷器 14
七、清代瓷器 20
第二章 历代陶瓷的艺术特色一、前秦——风格浓郁的美术陶 29
刻划、压印装饰陶 29
印纹陶 29
黑陶 30
白陶 31
史前彩绘陶 32
史前陶塑艺术品 33
夏商周陶器 36
战国暗纹陶 37
二、秦汉——粗中渐细陶俑青瓷 39
秦汉陶器 39
汉代印纹硬陶 39
秦汉瓦当 40
秦汉墓葬陶俑 41
汉代彩绘陶 41
汉代低温铅釉陶 43
东汉青瓷 44
三、魏晋隋唐——三色彩绘的开创 46
缥瓷 46
魏晋六朝黑釉瓷 47
北方青瓷 47
越窑的青瓷 48
秘色瓷 49
隋唐白瓷 50
釉下彩瓷 51
唐三彩 53
四、宋辽金——瓷釉审美的新境界 55
景德镇瓷 55
汝窑瓷 57
官窑瓷 59
钧瓷 60
哥窑瓷 62
德化瓷 64
定窑瓷 65
辽瓷的造型与装饰 67
五、元代——书画艺术“联姻”瓷装饰 69
卵白釉瓷与青白瓷 69
元代青花瓷 71
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73
蓝釉瓷、孔雀绿釉瓷 76
元代瓷器上的常见纹饰 77
六、明清——精妙质地绝伦多彩瓷 80
洪武瓷器 80
永乐瓷器 81
宣德瓷器 84
成化瓷器 88
正德瓷器 90
嘉靖瓷器 93
弘治瓷器 95
万历瓷器彩器 96
天启瓷器 98
崇祯瓷器 99
顺治瓷器 100
康熙瓷器 101
雍正瓷器 112
乾隆瓷器 116
嘉庆瓷器 124
道光瓷器 127
咸丰、同治瓷器 129
光绪瓷器 131
明清彩釉陶 133
第三章 陶瓷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陶瓷工艺见证华夏文明进程 141
二、美术陶瓷与艺术文化 143
史前的陶器艺术 143
三、陶瓷与中国茶文化 156
始于西汉的中国茶品 156
古代饮茶风尚变迁 159
斗茶文化和黑釉盏 161
紫砂壶与茶文化 165
茶道最宜紫砂壶 172
“养壶”和修身文化 176
宋代茶道风靡东瀛 183
四、陶瓷装饰文化和历代王朝 187
龙纹陶瓷与帝王兴衰 187
唐王朝与三彩陶器 191
五、陶瓷与宗教文化 197
伊斯兰纹饰瓷器 197
道教纹饰瓷器 199
清朝文房用儒瓷 202
藏传佛教瓷器 205
第四章 中国历代名窑和名瓷一、中国古代最早的窑口——隋唐越窑 211
越窑青瓷 211
越窑秘色瓷 212
二、唐代著名窑口 214
邢窑 214
长沙窑 216
定窑 217
三、宋、辽、金代著名窑口 217
汝窑 218
哥窑 220
官窑 222
钧窑 222
耀州窑 223
龙泉窑 225
磁州窑 227
景德镇窑 230
吉州窑 230
吉州窑黑袖器和建安窑 234
上京窑 235
磁州窑系 236
萧窑 236
四、元著名窑口 238
元代钧窑、磁州窑 238
元代龙泉窑 239
五、明代著名窑口 241
明代龙泉窑 241
明代德化窑 242
河北彭城窑 243
安口窑 243
康熙郎窑 244
六、清代著名窑口 244
清代其他窑口瓷器 246
七、中国历代名瓷 247
清丽雅致青花瓷 247
青白素雅枢府瓷 250
色泽鲜艳釉里红 251
素犹积雪甜白瓷 254
璀璨奇葩斗彩瓷 255
清净淡雅素三彩 256
雍容华贵珐琅彩 257
古色古香话五彩 260
庄重大方法华彩 263
柔和纤细粉彩瓷 264
八、中国历代颜色釉 267
艳若朱霞话祭红 267
雅丽青翠孔雀绿 268
深沉凝重洒蓝釉 269
细嫩肥厚娇黄釉 271
匀净明丽胭脂红 272
价值连城豇豆红 273
古雅庄重茶叶末 275
莹澈浓艳郎窑红 276
色彩丰美炉钧瓷 277
绚丽光润珊瑚红 278
第五章 历代古瓷器欣赏鉴别一、瓷器鉴别基本知识 284
古瓷鉴别要诀 284
瓷器鉴定术语 286
二、历代陶瓷的特点和鉴别技巧 290
汉代袖陶赝品的辨别 290
如何鉴别唐三彩 291
两晋南北朝瓷器的共同特点 291
汝窑瓷器真伪鉴别要点 292
中国龙泉器与日本仿品的区别 293
元代青花瓷器真伪辨识 294
康熙三彩器的鉴别 295
从款识鉴别永乐瓷器 297
依据款识辨别宣德瓷器 297
成化瓷器的鉴别 298
嘉靖瓷器的造型特点鉴别 300
正德瓷器的款识 301
万历五彩和嘉靖五彩的区别 303
崇祯瓷器的鉴别 303
雍正器的鉴别 304
乾隆珐琅彩鉴别常识 306
三、古陶瓷作伪识别 309
常见的新瓷作旧方法 309
张冠李戴属粗仿 309
古瓷仿制的历史与鉴定职业 310
高仿瓷器需要高成本和高智商 311
古瓷与新瓷的区别 312
目前陶瓷鉴定两推法 314
四、清代康、雍、乾瓷精品赏析 316
附录 历代瓷器拍卖行情一览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