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
第1章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1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
1.3 计算机硬件 3
1.3.1 硬件的概念 3
1.3.2 外部设备的连接 7
1.4 计算机软件 7
1.4.1 软件的概念 7
1.4.2 软件的分类 8
1.5.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9
1.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9
1.5.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10
1.5.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10
1.5.4 Internet与Web 12
第2章 信息化办公常用操作 16
2.1 Word 2003的应用 16
2.1.1 Word 2003的启动 16
2.1.2 创建、打开和保存文档 17
2.1.3 文件的编辑 18
2.1.4 图形与图像编辑 23
2.1.5 表格处理 24
2.1.6 编制目录和打印文档 26
2.1.7 Word常用技巧 27
2.2 Excel 2003的应用 29
2.2.1 Excel 2003的界面特征 30
2.2.2 Excel 2003工作表的输入 31
2.2.3 编辑工作表 32
2.2.4 使用公式和函数 32
2.2.5 图表的应用 34
2.2.6 数据管理与打印 36
2.2.7 Excel常用技巧 38
2.3.1 几种主流中文输入法 44
2.3 中文输入法应用技巧 44
2.3.2 汉字输入法诀窍 47
2.3.3 为WinXP添加五笔输入法 48
2.4 电子邮件的收发 49
2.4.1 电子信箱的申请 49
2.4.2 Web页面下邮件的收发 50
2.4.3 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51
2.4.4 Foxmail的使用 52
2.5 IE浏览器部分操作说明 54
2.6.1 拨号上网 58
2.6 接入Internet的方式 58
2.6.2 无线上网 60
2.6.3 宽带上网 62
2.7 计算机安全与应急处理 64
2.7.1 计算机的一般维护 64
2.7.2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67
2.7.3 黑客防范 69
2.7.4 网络故障诊断和维护 70
2.7.5 应急处理 72
2.8.2 下载工具 74
2.8.1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74
2.8 常用工具软件简介 74
2.8.3 图像工具 75
2.8.4 刻录工具 78
第3章 信息概念、信息论和信息方法 80
3.1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 80
3.2 信息概念 82
3.2.1 什么是信息 82
3.2.2 信息的基本特征 83
3.2.3 信息的分类 84
3.3.2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85
3.3 信息是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 85
3.3.1 系统的基本组成 85
3.3.3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86
3.4 信息论与认识论 86
3.4.1 信息是实践的条件 86
3.4.2 信息是认识运动的中介 87
3.4.3 信息深化了认识中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87
3.5 信息方法 88
3.5.1 信息方法的基本步骤与特点 88
3.5.2 信息方法的作用 90
4.1.1 信息化的概念 93
第4章 信息化概述 93
4.1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93
4.1.2 信息化的内容 94
4.1.3 信息化的层次 94
4.1.4 信息化与现代化 95
4.2 全球信息化的发展 96
4.2.1 全球信息化的进程 96
4.2.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98
4.2.3 Internet 99
4.2.4 信息高速公路 100
4.2.5 数字地球 101
4.2.6 电子政务 105
4.2.7 电子商务 107
4.3 信息化程度的评价 111
4.3.1 国际信息化程度的评价方法 111
4.3.2 我国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12
4.3.3 水利信息化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113
4.4.1 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114
4.4.2 水利信息化的意义 114
4.4 水利信息化 114
4.4.3 水利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 115
4.4.4 水利信息的基本内容 115
4.4.5 水利信息的汇集模式 118
第5章 水利信息化关键技术 120
5.1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120
5.1.1 概述 120
5.1.2 数据通信技术 121
5.1.3 数据交换技术 122
5.1.4 因特网网络模型 123
5.1.5 TCP/IP协议 127
5.1.6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 128
5.2 3S技术 129
5.2.1 3S技术简介 129
5.2.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29
5.2.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35
5.2.4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38
5.2.5 3S集成综述 148
5.3 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 149
5.3.1 概述 149
5.3.2 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150
5.3.4 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151
5.3.3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及功能 151
5.3.5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172
5.4 数据库技术 173
5.4.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73
5.4.2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178
5.4.3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技术 180
5.4.4 水利行业数据库应用现状和前景 183
5.4.5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186
5.5 多媒体技术 188
5.5.1 多媒体技术及相关术语 188
5.5.3 多媒体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191
5.5.2 多媒体系统的类型和构成 191
第6章 水利数学模型技术 196
6.1 水力学模型 196
6.1.1 水力学模型的由来 196
6.1.2 水力学模型的发展过程及计算方法 197
6.2 流域水文模型 200
6.2.1 新安江模型 200
6.2.2 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模型 204
6.2.3 水箱(Tank)模型 208
6.2.4 API模型 211
6.2.5 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 213
6.2.6 流域水文模型的应用 215
6.2.7 实时洪水预报系统 220
6.3 水资源管理模型 225
第7章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226
7.1 水利信息化的体系框架 226
7.1.1 信息化总体体系框架 226
7.1.2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226
7.1.3 水利信息化体系结构 228
7.2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 229
7.2.1 信息采集系统 229
7.2.2 水利信息网络 231
7.2.3 水利数据中心 232
7.3 水利业务应用 232
7.3.1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233
7.3.2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35
7.3.3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38
7.3.4 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 239
7.3.5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241
7.3.6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 243
7.3.7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 245
7.3.8 水利规划计划信息系统 247
7.3.9 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 248
7.3.10 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250
7.4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 252
7.4.1 政策与制度 252
7.4.2 标准体系 252
7.4.3 安全体系 253
7.4.4 建设和运行管理 254
7.4.5 资金保障措施 254
7.4.6 技术队伍建设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