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0.1 环境监测 1
0.1.1 环境监测的概念 1
0.1.2 环境监测的目的 1
0.1.3 环境监测的分类 2
0.1.4 环境监测的原则和要求 2
0.1.5 环境监测技术 3
0.2 环境标准简介 4
0.2.1 环境质量标准 5
0.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
0.3 环境监测学习指南 8
1.水体监测 10
1.1 概述 10
1.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10
1.1.2 水质和水质指标 11
1.1.3 水质监测的目的和项目 11
1.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6
1.2.1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17
1.2.2 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19
1.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20
1.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2
1.3.1 水样的采集 22
1.3.2 流量的测定 27
1.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9
1.3.4 水样的预处理 30
1.4 水体物理性质的测定 33
1.4.1 水温的监测 33
1.4.2 色度的测定 34
1.4.3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34
1.4.4 浊度的测定 35
1.4.5 电导率的测定 35
1.4.6 透明度的测定 35
1.5.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37
1.5 水中无机物的测定 37
1.5.2 非金属元素无机物的测定 41
1.6 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49
1.6.1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50
1.6.2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50
1.6.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51
1.6.4 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的测定 52
1.6.5 挥发酚的测定 53
1.6.6 矿物油类测定 54
1.7 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 55
1.7.1 概述 55
1.7.2 生物群落法 55
1.7.3 细菌学检验法 57
1.8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 59
1.8.1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项目和方法 59
1.8.2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60
1.8.3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的仪器和装置 60
1.9 实验 64
1.9.1 水样的采集、色度的测定 64
1.9.2 浊度的测定 66
1.9.3 六价铬的测定 67
1.9.4 砷的测定 70
1.9.5 汞的测定 72
1.9.6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75
1.9.7 氨氮的测定 77
1.9.8 COD的测定 79
1.9.9 BOD的测定 82
1.9.10 酚的测定 86
1.9.11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88
1.9.12 污水中油的测定 90
2.大气和废气监测 94
2.1 大气和空气污染 94
2.1.1 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94
2.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形式 95
2.1.4 大气污染与大气扩散 97
2.1.3 大气污染源 97
2.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99
2.2.1 基础资料的收集 99
2.2.2 监测项目的确定 100
2.2.3 采样点的布设 101
2.2.4 采样时间和频率 103
2.3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104
2.3.1 采样方法 104
2.3.2 采样仪器 108
2.3.3 采样效率及评价 111
2.3.4 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气体体积计算 112
2.3.5 采样记录 113
2.4 污染源监测 114
2.4.1 固定污染源监测 114
2.4.2 流动污染源监测 120
2.5 空气污染物的测定 123
2.5.1 粒子状污染物的测定 123
2.5.2 分子状污染物的测定 125
2.6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136
2.6.1 概述 136
2.6.2 植物受害过程监测依据 136
2.6.3 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及危害症状 136
2.6.4 空气污染监测方法 138
2.7.2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141
2.7.1 监测项目 141
2.7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 141
2.7.3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145
2.8 实验 151
2.8.1 TSP的测定(小流量采样) 151
2.8.2 烟道尘的测定 152
2.8.3 降尘的测定 153
2.8.4 汽车尾气中NOx的测定 154
2.8.5 SO2的测定 156
2.8.6 氮氧化物的测定 158
2.8.7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159
3.1.1 噪声的定义 163
3.1.2 噪声的分类和来源 163
3.1 噪声及声学基础 163
3.噪声监测 163
3.1.3 噪声的特征 164
3.1.4 噪声的频率、波长和声速 165
3.1.5 噪声的物理量度 166
3.2 噪声的主观评价及评价参数 172
3.2.1 主观评价 172
3.2.2 噪声的评价参数 173
3.3 噪声测量仪器与噪声监测 176
3.3.1 声级计 176
3.3.3 噪声的监测 179
3.3.2 其他噪声测量仪器 179
3.4 实验:环境噪声监测 184
4.固体废物监测 188
4.1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88
4.1.1 固体废物的概念 188
4.1.2 固体废物的种类、特性和危害 188
4.1.3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191
4.2 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 194
4.2.1 水分的测定 194
4.2.2 pH值的测定 195
4.2.3 总汞的测定 196
4.2.4 铬的测定 197
4.2.5 氰化物的测定 199
4.2.6 固体废物遇水反应性试验 201
4.2.7 固体废物渗漏模拟试验 202
4.2.8 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 202
5.土壤污染监测 204
5.1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特点 204
5.1.1 土壤的组成 204
5.1.2 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 204
5.1.3 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206
5.2.2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209
5.2.1 监测项目 209
5.2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09
5.2.3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11
5.3 实验:土壤中铜的测定 215
6.生物污染监测 219
6.1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219
6.1.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19
6.1.2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219
6.2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20
6.2.1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 220
6.2.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24
6.3.1 光谱分析法 227
6.3 生物样品监测方法 227
6.3.2 色谱分析法 228
6.3.3 测定实例 228
7.放射性污染监测 231
7.1 基本概念 231
7.1.1 放射性及其来源 231
7.1.2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32
7.1.3 放射性污染度量单位 233
7.1.4 放射性监测对象和内容 235
7.2 放射性监测方法 235
7.2.1 放射性监测仪器 235
7.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238
8.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244
8.1 数据处理和结果的表述 244
8.1.1 误差与偏差 244
8.1.2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46
8.1.3 可疑数据的取舍 247
8.1.4 回归分析法在工作曲线上的应用 249
8.1.5 测定结果的表述 252
8.1.6 监测结果的统计检验 252
8.2 实验室质量保证 256
8.2.1 名词解释 256
8.2.2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图 257
8.3 环境标准物质 261
8.3.1 环境标准物质及分类 262
8.3.2 标准物质的制备 263
8.4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263
8.4.1 质量保证检查单 263
8.4.2 环境质量图 265
附录 272
附录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72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73
附录3 水样常用保存技术 275
附录4 部分国内环保网站(推荐) 278
参考文献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