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和研究主旨 1
一、问题缘起 1
二、研究主旨 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3
一、“形+宾”结构研究综述 3
二、致使形容词研究述要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9
一、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19
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20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0
第四节 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 20
第五节 小结 21
第二章 理论前提 22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 22
一、原型范畴理论 22
二、构式语法理论 24
三、意象图式理论 26
第二节 实词类“语义互含”的观点 26
第三节 小结 28
第三章 可带宾形容词的厘定及其类型 29
第一节 可带宾形容词的判定方法 29
第二节 可带宾形容词的类型 33
一、音节类型 33
二、语义类型 43
三、情状类型 47
第三节 小结 53
第四章 “形+宾”结构的形成动因及相关问题分析 54
第一节 语言系统外部动因 54
一、哲学动因 54
二、认知动因 56
第二节 语言系统内部动因 57
一、词类地位 57
二、语义因素 58
三、句法因素 61
四、语用因素 71
第三节 “A+宾”结构与“Vt+宾”、“Vi+宾”结构的关联 72
一、“A+宾”结构与“Vt+宾”结构 73
二、“A+宾”结构与“Vi+宾”结构 74
第四节 小结 77
第五章 “A致使+宾”结构探析 79
第一节 A致使(致使形容词)的厘定 80
第二节 “A致使+宾”结构的语义分析 81
一、“A致使+宾”结构中致使义的来源 82
二、“A致使+宾”结构中致使要素语义分析 85
第三节 “A致使+宾”结构与相关致使结构之比较 97
一、“A致使+宾”结构与“使”字句 97
二、古今“A致使+宾”结构的异同 100
第四节 小结 103
第六章 “形+宾”结构的主观性表达 105
第一节 语言主观性相关问题 105
一、主观性的内涵 105
二、主观性的研究范式 106
三、主观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108
四、主观性的“泛化” 109
第二节 “形+宾”结构的主观性 110
一、主观视角的选择 110
二、情感、认识的表达 115
第三节 “形+宾”结构主观性的语义学特征 116
一、主观性视角与过程义的凸显 116
二、主观化与语义引申 118
第四节 小结 120
第七章 结语 121
第一节 本书主要观点 121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2
参考文献 126
附录 136
写在后面的实话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