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常识》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柴瑞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3045
  • 页数:140 页
图书介绍:

一、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绪论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一)整体观念 3

(二)辨证论治 4

三、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健康服务 5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7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7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7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8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8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8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9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9

(五)确定治疗原则 9

(六)归纳药物的性能 1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0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0

(一)五行的特性 10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11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1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2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2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3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 13

第二章 藏象学说与气、血、津液 14

第一节 藏象学说 15

一、五脏 15

(一)心 15

(二)肺 16

附:心包 16

(三)脾 18

(四)肝 18

(五)肾 19

附:命门 21

二、六腑 21

(一)胆 21

(三)小肠 22

(二)胃 22

(四)大肠 23

(五)膀胱 23

(六)三焦 23

附:奇恒之腑 23

(一)脑 24

(二)女子胞 24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24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24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27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27

一、气 28

(一)气的概念 28

第二节 气、血和津液 28

(二)气的生成和分布 29

(三)气的生理功能 30

(四)气的运动 31

二、血 31

(一)血的生成和功能 31

(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 32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2

(二)血的运行 32

三、津液 3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3

(一)气和血的关系 33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33

(三)津液与血的关系 33

三、经络的作用 35

二、经络的组成 35

第三章 经络学说 35

一、经络的概念 3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3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37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37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流注次序 3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38

一、督脉 38

二、任脉 38

三、冲脉 38

四、带脉 38

第四章 病因与病机 39

第一节 病因 39

一、六淫 39

(一)风 40

(二)寒 41

(三)暑 41

(五)燥 42

(四)湿 42

(六)火 43

附:疫疠 44

二、七情 44

三、饮食与劳逸 45

(一)饮食所伤 45

四、痰饮与瘀血 46

(一)痰饮 46

(二)劳逸失度 46

(二)瘀血 47

五、外伤与虫兽伤 47

第二节 病机 48

一、邪正相争 48

二、阴阳失调 49

(一)阴阳偏盛 49

(二)阴阳偏衰 49

(一)望神 51

一、望全身情况 51

第一节 望诊 51

第五章 诊法 51

(二)望面色 52

(三)望形体 52

(四)望姿态 52

(三)望齿、龈 53

(六)望小儿食指络脉 53

(五)望斑疹 53

(四)望咽喉 53

(二)望目 53

(一)望头与发 53

二、望局部情况 53

三、望舌 54

(一)望舌质 54

(二)望舌苔 55

(四)听呃逆 56

(三)听咳嗽 56

(二)听呼吸 56

(一)听语声 56

一、听声音 56

第二节 闻诊 56

二、嗅气味 57

(一)嗅口气 57

(二)嗅痰涕 57

(三)嗅大小便 57

(四)嗅带下 57

第三节 问诊 57

一、问寒热 57

(一)恶寒发热 57

(二)寒热往来 57

(三)但热不寒 57

(三)问胸腹痛 58

(二)问身痛 58

三、问痛 58

(一)问头痛 58

(一)表证辨汗 58

二、问汗 58

(四)但寒不热 58

(二)里证辨汗 58

四、问饮食口味 59

(一)问食欲与食量 59

(二)问口渴与饮水 59

(三)问口味 59

五、问二便 59

(一)问大便 59

(二)问小便 59

七、问经带 60

(二)问带下 60

(一)问月经 60

八、问小儿 60

(一)问失眠 60

六、问睡眠 60

(二)问嗜睡 60

第四节 切诊 61

一、脉诊 61

(一)脉诊的部位 61

(二)寸口脉分候脏腑 61

(三)切脉的方法 61

(四)正常脉象 61

(五)常见病脉与主病 62

(二)按手足 64

(三)按脘腹 64

二、按诊 64

(一)按肌肤 64

第六章 辨证 6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67

一、表里 67

(一)表证 67

(二)里证 67

(三)寒热错杂和寒热真假 68

(二)热证 68

二、寒热 68

附:半表半里证 68

(一)寒证 68

(四)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69

三、虚实 69

(一)虚证 69

(二)实证 69

(三)虚实夹杂和虚实真假 70

(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70

四、阴阳 70

(一)阴证 70

(二)阳证 70

(三)亡阴和亡阳 71

第二节 脏腑辨证 7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71

(一)心气虚、心阳虚 71

(三)心火亢盛 72

(四)心脉痹阻 72

(二)心血虚、心阴虚 72

(五)痰迷心窍 7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73

(一)肺气虚 73

(二)肺阴虚 73

(三)风寒束肺 73

(八)大肠液亏 74

(七)大肠湿热 74

(六)热邪壅肺 74

(五)风热犯肺 74

(四)痰湿阻肺 74

三、脾与胃病辨证 75

(一)脾气虚 75

(二)脾阳虚 75

(三)寒湿困脾 75

(四)湿热蕴脾 75

(五)胃阴虚 75

(一)肝气郁结 76

四、肝与胆病辨证 76

(二)肝血虚 76

(七)胃寒 76

(六)食滞胃脘 76

(八)胃火 76

(三)肝阴虚 77

(四)肝风内动 77

(五)寒滞肝脉 78

(六)肝胆湿热 7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78

(一)肾阳虚 78

(二)肾阴虚 78

(三)肾气不固 79

(四)肾不纳气 79

(五)膀胱湿热 79

六、脏腑兼证 79

(一)心肾不交 79

(四)肝胃不和 80

(五)肝肾阴虚 80

(二)心脾两虚 80

(三)肝脾不调 80

(六)脾肾阳虚 81

(七)肺肾阴虚 81

(八)脾肺气虚 8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82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82

(一)卫分证 82

(二)气分证 82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83

(三)营分证 83

(四)血分证 83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85

第一节 预防 85

一、未病先防 85

(一)提高正气的抗病能力 85

(二)避免病邪的侵袭 86

一、治病求本 87

第二节 治则 87

(二)防止传变 87

(一)早期诊治 87

二、既病防变 87

(一)治标与治本 88

(二)正治与反治 88

二、扶正祛邪 89

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89

(一)因时制宜 89

(二)因地制宜 89

(三)因人制宜 90

第八章 常用中医疗法及护理 91

第一节 药物疗法 91

一、中药基础知识 91

(一)中药的性能 91

(二)中药的用法 93

(三)中药煎服法及服药护理 94

二、方剂基础知识 96

(一)组方原则 96

(三)常用剂型 97

(二)组成变化 97

第二节 针灸疗法 99

一、刺灸法 99

(一)毫针刺法 99

(二)其它针法 104

(三)灸法 112

附:拔罐法 113

二、腧穴 114

(一)腧穴的分类 114

(二)腧穴的主治作用 114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15

(四)常用十四经脉腧穴及经外奇穴 116

三、针灸治疗 133

(一)针灸治疗原则 133

(二)配穴处方原则 134

(三)常见病证的治疗 134

附录 《中医基本常识》教学大纲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