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讲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长年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7700933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止和基本线索 1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止 1

(二)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2

二、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 6

(一)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6

(二)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12

三、怎样学好中国近代史 14

(一)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自觉性 14

(二)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水平 17

第一讲 鸦片战争 21

导言 鸦片战争史研究概况 21

一、鸦片战争的由来 24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25

1.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25

2.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 26

(二)中英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33

1.英国对中国的早期侵略与贸易 33

2.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35

3.英国对闭关政策的挑战与清政府的麻木反应 37

(三)引起对抗的鸦片问题 39

1.鸦片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利益 39

2.烟毒泛滥与中国禁烟运动的兴起 41

二、制约战争进程和结局的诸因素 45

(一)战争的大致经过 45

(二)中英双方客观条件的优劣对比 47

1.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不明敌情、和战不定的混乱局面 48

(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48

2.君主独裁造成战争主动权的丧失 50

3.军事素质低下使清军不堪一击 50

4.政治上的腐朽与反动 51

三、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与评价 52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52

(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53

(三)思想文化的变化 56

(四)阶级关系的变化 59

第二讲 太平天国运动 64

导言 太平天国史研究概况 64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国内阶级矛盾的加速激化 75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75

(一)运动兴起的促成因素 75

2.广西特殊的社会条件 76

3.西方宗教的诱发作用 78

4.领袖人物的主观努力 81

(二)前期运动的发展与战略上的两次转变 82

1.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 82

2.以确保南京为核心的北伐与西征 84

二、运动的转折与失败 87

(一)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 87

1.事变的基本原因 88

2.事变的大致经过 91

3.事变的严重后果 92

1.太平天国被动局面的一度扭转 94

(二)后期局势的恢复和逆转 94

2.关于后期运动结局的重大战略失误 96

三、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历史作用 100

(一)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体制的调整与反革命机能的强化 100

1.以创办厘金制度为主的财政措施 100

2.大兴地方团练 101

3.组织不同于旧有军队的湘、淮军 102

(二)运动本身的致命弱点 103

1.过早地建立正式政权 104

2.宗教的危害 108

3.领袖人物的素质问题 110

(三)运动的历史作用 112

导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研究概况 114

第三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 114

一、战争的发生与经过 115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115

(二)战争的大致过程 117

二、战争的后果 120

(一)沙俄乘机掠夺大片中国领土 120

1.沙俄对中国东北领土的掠夺 120

2.沙俄对中国西部领土的掠夺 122

(二)清朝统治集团爆发祺祥政变 123

1.清政府内部的两股势力及其与侵略者的关系 124

2.叶赫那拉氏利用奕势力发动政变 127

(三)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初步确立 131

1.侵略者开始操纵中国内政、外交 131

2.外国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长 134

第四讲 洋务运动 137

导言 洋务运动史研究概况 137

一、洋务运动概况 141

(一)促成运动兴起的几个因素 141

1.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141

2.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渊源 142

3.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143

(二)洋务派的组成与思想 144

1.洋务派的组成 144

2.洋务派的思想 146

(三)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147

1.兴办军事工业 148

2.兴办民用企业 149

3.编练新式军队 150

4.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51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53

(一)抵御外国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154

(二)引进先进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59

(三)促成新的社会思潮,冲击了封建主义传统文化 161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65

(一)客观原因 165

1.外国侵略者的抵制和破坏 165

2.封建顽固派的压制和打击 166

(二)主观原因 168

1.不能摆脱封建传统 168

2.没有形成统一力量 171

导言 中法战争史研究概况 174

第五讲 中法战争 174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175

一、战前中国的边疆危机 175

(二)中国人民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 177

二、中法战争 181

(一)战争爆发前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与中国出兵援越 181

(二)中法战争的大致经过 183

(三)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内外因素 184

1.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的斗争 184

2.列强对战争的态度 187

三、战后中国边疆危机的加剧 188

(一)英、法对我国西南地区的进一步争夺 188

(二)英、俄争夺西藏和瓜分帕米尔 189

(三)葡萄牙进一步攫取澳门主权 190

导言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概况 192

第六讲 中日甲午战争 192

一、甲午战争的起因 198

(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扩张野心 198

(二)西方列强在远东的激烈角逐 201

(三)中国政府缺乏扼制日本的信心和实力 203

二、甲午战争概况 204

(一)日本的预谋与战争的爆发 204

(二)战争的大致经过 208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10

1.《马关条约》的订立 210

2.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13

(四)战争期间清政府内部的和战之争 215

(一)导致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21

三、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21

(二)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227

第七讲 戊戌维新运动 230

导言 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概况 230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渊源 240

(一)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40

(二)资产阶级维思潮的形成 244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51

(一)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与纲领 251

(二)“公车上书”的发动与维新运动的展开 254

(三)推动运动发展的两大宣传家 257

(四)影响运动发展的各种政治因素 261

1.帝后两党的矛盾 261

3.帝国主义的态度 262

2.洋务派官僚的依违 262

三、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 264

(一)变法前夕维新运动的高涨与革新、守旧两股势力的斗争 264

(二)百日维新 266

(三)戊戌政变 267

四、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271

(一)失败的原因 271

(二)历史意义 274

五、保皇会的成立和庚子勤王之役 275

(一)保皇会的成立 275

(二)庚子勤王之役 277

导言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概况 280

第八讲 义和团运动 280

(一)反洋教斗争的深入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84

1.反洋教斗争的深入 284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84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86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与清朝统治集团的反应 289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内容的变化 291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与慈禧太后的宣战 291

(二)统治集团的不同动向与义和团的实际斗争 293

三、列强矛盾的激化和辛丑条约的订立 295

(一)沙俄侵占东北与列强矛盾的充分暴露 295

(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297

四、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几个问题 299

导言 辛亥革命史研究概况 302

第九讲 辛亥革命 302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309

(一)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 309

1.帝国主义托名“保全”,加紧侵略中国 309

2.统治集团借“新政”维系“洋人的朝廷” 312

(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形成 317

(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323

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326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326

(二)革命、维新两派的决裂与论战 330

(三)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影响 335

1.“预备立宪”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 338

(一)清王朝的彻底孤立和革命形势的普遍高涨 338

三、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 338

2.立宪运动的失败和资产阶级上层政治态度的变化 342

3.群众自发斗争的急剧高涨与保路运动的蓬勃发展 343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44

1.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344

2.江浙、湖北两集团的斗争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46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348

(一)袁世凯的再起与南北议和 34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瘫痪与孙中山被迫让权 351

(三)清王朝的覆灭和袁世凯窃国 354

(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56

(一)袁世凯集权专制与二次革命 358

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余波 358

第十讲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58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361

(三)段祺瑞的卖国独裁与护法运动 366

二、民初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369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369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70

三、清末民初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378

(一)俄国对中国北部边疆的侵略 378

1.制造外蒙“独立” 378

2.吞并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 381

(二)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382

那一盏熄灭的航灯——忆陈长年老师 384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