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本卷题记 1
第一章 近代中国与辛亥革命(作者: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1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由来 1
祖国在危急中 2
“洋人的朝廷” 7
新的社会力量在成长 12
二、民族的新觉醒 20
民族主义的崛起 21
民主精神的高涨 25
革命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 29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32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3
要不要革命的一场大论战 37
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 44
武昌起义和民国成立 56
四、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64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作者:彭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71
一、共和国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71
袁世凯窃国和“二次革命”的失败 71
二十一条和帝制活动 75
全国人民的反帝制斗争 81
封建军阀的割据和派系斗争 85
张勋的复辟丑剧 89
段祺瑞的卖国和专制 91
孙中山的护法斗争 93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95
中国的“新学” 95
《新青年》的创办 98
民主的追求 100
科学和迷信之争 102
打倒吃人的礼教 106
反对封建八股 110
百家争鸣 114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118
第三章 五四运动(作者:彭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22
一、一个壮大了的民主革命阵营 12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22
日、美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强 125
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 125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 129
巴黎和会与幻想的破灭 129
天安门集会 136
东交民巷受阻 139
火烧赵家楼 141
五月五日的总罢课 145
五月十九日的总罢课 148
中外反动派对运动的破坏 152
六月三日开始的大逮捕 155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160
上海三罢斗争的实现 160
学生走在运动的先头 165
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67
工人阶级的决定作用 171
中外反动派对运动的破坏 177
卖国贼被罢免 178
《北京市民宣言》和陈独秀被捕 180
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的成立 182
拒签和约运动 183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6
“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 186
伟大的开端 188
第四章 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作者: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 193
一、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193
向西方寻找真理 195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97
“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199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202
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最初传介 202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05
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10
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 214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222
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226
第五章 共产主义小组(作者: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 240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40
建立共产党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要求 240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的成立 243
李大钊、毛泽东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45
关于旅日、旅法共产主义小组 249
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52
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263
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264
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273
四、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285
到工人中去 285
创办工人刊物和工人学校 289
组织工会,发动工人斗争 294
开始注意农村工作 299
五、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 300
《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300
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 302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304
进行建党的组织准备工作 306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者:邵维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 309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09
一大的准备 309
一大的召开 312
一大的议题 332
一大出席者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其归宿 34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349
二、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开展实际的革命工作 356
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和扩大 356
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359
发动新型的农民运动 365
青年运动的发展 373
妇女运动的兴起 375
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 377
华盛顿会议与远东会议 377
国内各派的政治主张和中共二大的召开 380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84
提出“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的任务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