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1.1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的目的 1
1.1.2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简要评价 4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 4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4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5
1.3 本书研究的思路、逻辑框架和方法 7
1.3.1 研究的思路 7
1.3.2 研究的逻辑框架 7
1.3.3 研究的方法 8
1.4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0
1.4.1 主要结论 10
1.4.2 创新点 10
1.4.3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1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论与我国的实践历程 13
2.1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13
2.1.1 风险的含义 13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含义 14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16
2.1.4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 18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 21
2.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22
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24
2.2.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基本途径 28
2.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基本历程 31
2.3.1 “统存统贷”控制阶段(1980年以前) 32
2.3.2 控制信贷规模阶段(1980—1996年) 32
2.3.3 控制信贷质量阶段(1996年以后) 34
3.1.1 《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 38
3.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38
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 38
3.1.2 《巴塞尔协议》的局限 39
3.1.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及内容 40
3.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导向 41
3.2.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贷风险控制的主要变化 42
3.2.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 43
3.2.3 信贷风险衡量的内部评级法及其主要运作框架 50
3.2.4 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零售贷款风险衡量 52
3.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56
3.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 56
3.3.2 最低资本金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60
3.3.3 外部监管的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64
3.3.4 市场约束的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64
4.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化的现状 66
4.1.1 信贷市场风险量化现状 66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化方法与我国量化标准的确定 66
4.1.2 信贷信用风险量化现状 68
4.1.3 简要评价 70
4.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化研究方法 70
4.2.1 风险敏感度分析 70
4.2.2 风险波动性分析 72
4.2.3 风险价值(VaR)的应用 75
4.2.4 CART风险分类法 84
4.2.5 专家方法 85
4.2.6 评级方法 86
4.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化标准的确定 88
4.3.1 风险量化标准 88
4.3.2 量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国际标准的确定 89
4.3.3 按照国际标准量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91
4.3.4 按照国内经验标准量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92
4.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93
4.3.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化标准的确定 93
4.4.1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95
4.4.2 样本数据和模型构造 98
4.4.3 结果分析 100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起点与风险规避技术 104
5.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104
5.1.1 商业银行资本金是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 104
5.1.2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106
5.1.3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108
5.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定价 120
5.2.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定价的现状 120
5.2.2 我国商业银行可行的贷款定价方法 122
5.3 我国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技术 126
5.3.1 利率的缺口控制 127
5.3.2 资产负债综合控制方法 128
5.3.3 资产组合原理的应用 129
5.3.4 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 131
6 不良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点 139
6.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判定、分类控制及其成因 139
6.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判定 139
6.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控制 140
6.1.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142
6.2 不良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点 149
6.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149
6.2.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 151
6.2.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 152
6.3 化解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途径 161
6.3.1 企业破产以偿还银行债务 162
6.3.2 提取坏账准备金冲销不良贷款 162
6.3.3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股权 165
6.3.4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出售 168
6.3.5 注入公共资金与资本市场筹资 169
6.3.6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公司托管 170
7 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重点 172
7.1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含义、主要内容与实施的基本途径 172
7.1.1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含义 172
7.1.2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74
7.1.3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实施的基本途径 175
7.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缺陷与控制制度建立的意义 180
7.2.1 信贷内控机制的缺陷 181
7.2.2 信贷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危害 184
7.2.3 建立信贷内部控制的意义 188
7.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建立 188
7.3.1 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评价 188
7.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91
7.3.3 建设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思路与途径 192
8.1.1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必要性 197
8.1 监管是我国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首要保证 197
8 监管与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保障 197
8.1.2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状况和法律框架 198
8.1.3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方式及处置 199
8.2 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 207
重要保证 207
8.2.1 利用市场机制处置有问题商业银行 207
8.2.2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透明度 209
8.2.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市场约束手段 210
8.3 监管与市场约束兼用的措施与建议 212
8.3.1 监管与市场约束兼用的途径 213
8.3.2 监管与市场约束的偏重 217
8.3.3 对监管与市场约束兼用的建议 217
结束语 219
参考文献 221
致谢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