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持续性减灾概念 1
1.1 近代灾害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2
1.1.1 人类生态学派 2
1.1.2 灾害行为学派 4
1.1.3 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国家对灾害的首次评估 5
1.1.4 灾害调整的模式 6
1.2 超越现有减灾模式 8
1.2.1 必要性 8
1.2.2 需要从六个方面转变观念 10
1.3 可持续减灾的原则 13
1.3.1 环境质量的维持与改善 14
1.3.2 生活质量的维持与提高 15
1.3.3 区域灾害承受能力的培养 16
1.3.4 可持续原则与经济实力 16
1.3.5 保证同代与代际之间资源与环境公平享有 17
1.3.6 基于共识的公众行动 17
1.4 结论 18
第2章 可持续减灾的情景分析 23
2.1 佛罗里达及迈阿密市 24
2.1.1 1993年斯雷恩台风(HurricaneSirin) 25
2.1.2 减灾的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26
2.1.3 减灾的社会保障措施 28
2.1.4 可持续减灾的回报 31
2.2 科罗拉多波尔特市 32
2.2.1 1976年特大洪水 33
2.2.2 可持续决策过程与合作 35
2.2.3 可持续减灾的公众教育 37
2.2.4 洪水灾害后的反思 38
2.3 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市 38
2.3.1 国家和区域减灾政策的转变 39
2.3.2 能源工程 41
2.3.3 交通工程 42
2.3.4 区域繁荣与环境的恢复 43
2.4 可持续发展与减灾 45
第3章 灾害损失和灾害影响 46
3.1 灾害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47
3.1.1 气象灾害 49
3.1.2 地球物理灾害 65
3.1.3 工业污染灾害 68
3.2 灾害对社会的其他影响 70
3.2.1 对经济的影响 70
3.2.2 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71
3.3 美国灾害风险的区域分析 74
3.4 灾害损失和影响的确定 76
3.4.1 特殊财富的损失 76
3.4.2 损失的计算 77
3.4.3 直接与间接破坏 77
3.4.4 灾害损失质疑 78
3.5 未来的灾害损失 80
3.6 减灾措施对数据基础的需求 82
3.7 结论 83
第4章 相互作用的灾害体系 85
4.1 灾害体系 86
4.2 地球系统 88
4.2.1 大气子系统(以气候为例) 88
4.2.2 地球圈子系统(以地震为例) 94
4.3 社会系统 97
4.3.1 灾害人口统计学分析 97
4.3.2 文化 99
4.3.3 政治学 99
4.3.4 个人、群体和社团的社会特性 100
4.3.6 特殊集团 103
4.3.5 灾害经济学 103
4.4 人为环境系统 104
4.4.1 安德鲁飓风灾情与损失 104
4.4.2 安德鲁飓风灾害的启示 108
4.5 美国灾害风险威胁程度 108
第5章 社会对减灾决策以及实施的影响 112
5.1 决策过程 113
5.1.1 个人决策模式 114
5.1.2 社会团体决策 119
5.1.3 政府决策 119
5.2 社会对决策的影响 120
5.2.1 民族文化 120
5.2.2 思维方式 121
5.2.3 制度因素 122
5.2.4 文化的影响 122
5.3 经济因素对减灾的影响 124
5.3.1 经济约束机制 124
5.3.2 经济的鼓励机制 125
5.4 法律因素对减灾的影响 125
5.4.1 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125
5.4.2 法律对减灾行为的影响 127
5.5 其他社会行为对减灾决策的影响 128
5.5.1 非经济性减灾的支持 129
5.5.2 信息交流的社会影响 129
5.6 结论 131
第6章 可持续减灾措施 132
6.1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132
6.1.1 地方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133
6.1.2 联邦和州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政策 135
6.1.3 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障碍 136
6.2 建筑规范和标准 137
6.2.1 规范和标准 138
6.2.2 建筑规范示范 138
6.2.3 地方和州的规范 139
6.2.4 规范实施 140
6.3 保险 141
6.3.1 谁应支付灾害损失 142
6.3.2 灾害保险的需要 143
6.3.3 灾害保险的维持 144
6.3.4 保险条例 146
6.3.5 减灾和保险 146
6.3.6 小结 148
6.4 预测、预报和警报 149
6.4.1 灾害知识 149
6.4.2 跨学科的知识 160
6.4.3 预警与可持续减灾的相关性 167
6.4.4 小结 168
6.5 灾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170
6.5.1 地震 171
6.5.2 洪水 172
6.5.3 台风 173
6.5.4 风暴 174
6.5.5 山崩、地面沉陷和膨胀土 175
6.5.6 雪 175
6.6 结论 176
第7章 预警、应急和灾后复建 177
7.1 自然和技术灾害 177
7.1.1 技术灾害 179
7.1.2 技术灾害的恢复 180
7.1.3 技术灾害的长期影响 182
7.2 灾前预防和灾前准备 182
7.2.1 家庭 183
7.2.2 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 184
7.2.3 社区 186
7.2.4 州和联邦政府 186
7.3 灾害中的应急反应 187
7.3.1 紧急避难 187
7.3.2 危急时期的社会互助行为 187
7.3.3 应急团体的出现 188
7.3.4 社会组织的应急反应 189
7.4 影响灾前准备和应急的因素 193
7.4.1 政府支持和政策鼓励 194
7.4.2 灾害经历 194
7.4.3 应急管理职业化进程 194
7.5 灾后的恢复和重建 195
7.5.1 恢复的进程 196
7.5.2 来自恢复研究的发现 196
7.5.3 恢复和重建计划 198
7.5.4 恢复政策 201
7.5.5 重建中减灾措施的作用 202
7.5.6 恢复重建的前景 203
7.6 结论 205
7.6.1 灾前准备和应急 205
7.6.2 灾后恢复 206
第8章 创新之路和新方向 207
8.1 新技术和新方法 208
8.1.1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交流 208
8.1.2 地理信息系统 209
8.2.1 目前遥感技术水平 211
8.2 遥感 211
8.2.2 遥感技术应用历史 212
8.3 决策支持系统 213
8.4 风险分析 214
8.4.1 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可接受的风险的确定 215
8.4.2 财产所有者参与风险管理 215
8.4.3 风险管理在可持续减灾中的应用 216
8.5 损失评估模型 216
8.5.1 HAZUS模型 217
8.5.2 TAOS 217
8.6 灾后调查和研究 218
8.5.3 IRAS模型 218
8.7 灾害研究体系 220
8.7.1 未来的研究 220
8.7.2 大学研究评价和资助体系 221
8.7.3 国家社会科学数据资料库 222
8.8 教育 223
8.8.1 已经开展的大学灾害教育课程 224
8.8.2 灾害高等教育的保证措施 224
8.8.3 超越研究的专家工作组 225
8.9 国际交流 226
8.9.1 各国灾害研究现状的比较 226
8.9.2 国际交流 227
8.9.3 减灾示范社区 228
8.10 结论 229
第9章 努力目标及前景展望 231
9.1 付诸实践的可持续减灾行为 231
9.1.1 激发公众共同参与区域减灾行动 232
9.1.2 减灾社会体系建设 233
9.1.3 多元减灾组织形式、工作模式 234
9.1.4 决策支持的技术措施 235
9.1.5 区域可持续减灾的评价 236
9.1.6 逐渐推行的减灾进程 237
9.2 需采取的政策和研究步骤 237
9.2.1 普及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用于实践 238
9.2.2 建立政府的全面灾害管理政策和体制 241
9.2.3 培养地方分担减灾的责任和能力 242
9.2.4 转变公共政策 244
9.2.5 鼓励私有企业和非赢利组织参与减灾 246
9.2.6 检验已有的进展和将来努力的方向 246
9.2.7 国际学术交流 248
9.2.8 确定国家灾害风险的确定 248
9.3 结语 249
附录 250
附录1 研究建议 250
附录2 1975年第一次自然灾害评估的影响 265
附录3 知识的传播及研究成果的应用 276
附录4 作者名录 282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