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世界上典型前陆盆地的基本情况 1
1.1.1 周缘前陆盆地与弧后前陆盆地 1
1.1.2 世界上前陆盆地的主要石油地质条件 2
1.1.3 世界上前陆盆地的油气资源与勘探 5
1.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6
1.2.1 中西部前陆盆地与世界上前陆盆地的共性和差异 7
1.2.2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10
1.3.4 近期勘探进展 13
1.3.3 全面勘探阶段 13
1.3.2 初步突破阶段 13
1.3.1 早期勘探阶段 13
1.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概况 13
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演化 17
2.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形成背景 17
2.1.1 板块构造运动对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影响 17
2.1.2 区域构造演化对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控制作用 19
2.2 典型前陆盆地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演化 22
2.2.1 典型前陆盆地的演化特征 22
2.2.2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演化特征 25
2.3.1 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 29
2.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 29
2.3.2 中西部褶皱-冲断带构造组合样式 32
2.3.3 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展布特点 35
2.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37
2.4.1 中西部前陆盆地演化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37
2.4.2 中西部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 37
2.4.3 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的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38
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烃源岩 41
3.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 42
3.1.1 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 42
3.1.2 中生界烃源岩受古气候、岩相古地理和原型盆地的控制 46
3.2 中国中西部主要前陆盆地烃源岩特征 50
3.2.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51
3.2.2 四川盆地西缘 51
3.2.3 柴达木盆地北缘 54
3.2.4 塔里木盆地库车、塔西南坳陷 55
3.2.5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缘 58
3.2.6 吐哈盆地 64
3.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演化 67
3.3.1 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基础 67
3.3.2 中西部前陆盆地多期生烃的热演化过程 68
3.3.3 中西部前陆盆地发育过程对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作用 71
3.3.4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多期生烃与多期成藏 72
3.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因类型 75
3.4.1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因类型划分 75
3.4.2 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中西部前陆盆地的主要气源岩 78
3.4.3 上古生界烃源岩是中西部前陆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82
3.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评价 84
3.5.1 中西部主要前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评价 87
3.5.2 中西部前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的丰度 88
3.5.3 中西部主要前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的生气强度 89
4.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演化 93
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储层 93
4.1.1 早期前陆盆地时期——早、中三叠世磨拉石为主的沉积期 94
4.1.2 碰撞后伸展时期——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河湖、 95
沼泽相含煤烃源岩沉积期 95
4.1.3 储层发育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氧化宽浅湖与红色磨拉石沉积期 98
4.1.4 碰撞后伸展时期(盖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含膏盐砂泥岩沉积期 100
4.1.5 再生前陆盆地时期——新近纪—第四纪磨拉石沉积期 101
4.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层序 103
4.2.1 早—中三叠世沉积层序 103
4.2.2 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沉积层序 105
4.2.3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层序 106
4.2.4 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层序 107
4.2.5 新近纪—第四纪沉积层序 108
4.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体系与沉积充填模式 109
4.3.1 前陆盆地冲断-坳陷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110
4.3.2 前陆盆地剥蚀反弹期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110
4.3.3 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充填模式 112
4.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储盖组合与储层特征 116
4.4.1 中西部前陆盆地储盖组合 116
4.4.2 中西部前陆盆地储层特征与分布 116
4.4.3 中西部前陆盆地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132
5.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基本类型 141
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 141
5.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 144
5.2.1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144
5.2.2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期次 150
5.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155
5.3.1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155
5.3.2 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富集规律 155
6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162
6.1 库车前陆盆地概述 162
6.1.1 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现状 162
6.1.2 库车前陆盆地的地层层序 163
6.1.3 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成果 164
6.1.4 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实践 165
6.2 库车前陆盆地的演化 168
6.2.1 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 168
6.2.2 库车前陆盆地的沉积 169
6.2.3 库车前陆盆地的演化 174
6.3 库车前陆盆地的构造 175
6.3.1 北部山前逆冲断裂区带 175
6.3.2 中部前陆坳陷区带 175
6.3.3 南部前缘隆起区带 179
6.4.1 库车前陆盆地烃源岩的展布 181
6.4 库车前陆盆地的烃源岩 181
6.4.2 库车前陆盆地烃源岩的评价 183
6.4.3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成因类型 189
6.5 库车前陆盆地的储盖组合 198
6.5.1 中、新生界储盖组合 198
6.5.2 中、新生界储层评价 199
6.5.3 中、新生界盖层评价 205
6.6 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与勘探前景 211
6.6.1 主要油气藏类型 211
6.6.2 油气藏形成条件 220
6.6.3 油气藏控制因素 228
6.6.4 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229
7.1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演化 234
7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234
7.2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构造 236
7.2.1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的构造区划 236
7.2.2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的圈闭类型 241
7.3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的主要烃源岩 242
7.3.1 原油物性对比 243
7.3.2 族组成对比 243
7.3.3 C同位素对比 243
7.3.4 典型的生标特征与生源 244
7.4.1 储层特征 245
7.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盆地储盖组合 245
7.4.2 盖层特征 247
7.4.3 储盖组合特征 249
7.5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前景 249
7.5.1 油气分布规律 249
7.5.2 油气成藏特征 252
7.5.3 勘探前景 255
8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257
8.1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演化 257
8.2.1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构造区划 258
8.2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构造 258
8.2.2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主要构造样式与圈闭类型 261
8.3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 264
8.3.1 烃源层 264
8.3.2 油源对比 265
8.4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储盖组合 267
8.4.1 储层特征 267
8.4.2 盖层特征及异常高压 268
8.5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前景 269
8.5.1 油气分布规律 269
8.4.3 储盖组合 269
8.5.2 油气成藏特征 270
8.5.3 勘探前景 270
9 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273
9.1 川西前陆盆地演化 273
9.1.1 早期前陆盆地 273
9.1.2 晚期前陆盆地 273
9.2 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 273
9.2.1 构造单元划分 274
9.2.2 构造单元特征描述 274
9.2.3 圈闭类型 278
9.3 川西前陆盆地的烃源岩 279
9.3.1 上三叠统烃源岩特征 280
9.3.2 侏罗系烃源岩特征 281
9.4 川西前陆盆地的储盖组合 282
9.4.1 储层 282
9.4.2 盖层 282
9.4.3 储盖组合特征 283
9.5 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分布 285
9.5.1 主要气藏解剖 285
9.5.2 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带 288
9.6 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294
9.6.1 灌口-平落坝构造带 295
9.6.2 大兴鼻状隆起带 296
9.6.3 孝泉丰谷构造带 296
10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前景 298
10.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潜力 298
10.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重点 301
10.2.1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富集程度 301
10.2.2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重点 302
10.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策略 306
10.3.1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特点 306
10.3.2 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勘探对策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