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6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现状综述 10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24
五、本书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25
六、本书的研究方法 28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概述 29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29
(一)功能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9
(二)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 34
(三)社会整合的软权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42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内涵 5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关联 53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 55
(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特征 62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现实必然性 64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65
(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67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70
(四)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想保证 72
一、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7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7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基本理论 76
(二)列宁关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论述 8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89
(一)卢卡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90
(二)葛兰西关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94
(三)马尔库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98
(四)阿尔都塞关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02
(五)哈贝马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有关理论 106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11
(一)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11
(二)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20
(三)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27
(四)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 132
第三章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现实课题 138
一、全球化趋势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影响 138
(一)全球化的意蕴 138
(二)全球化趋势加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40
(三)全球化趋势加强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冲击 143
二、网络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45
(一)网络科技发展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形势 145
(二)网络科技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49
(三)网络科技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50
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扩张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154
功能发挥的影响 154
(一)宗教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及其消极影响 155
(二)封建意识形态的当代表现及其危害 161
(三)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64
四、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挑战 168
(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和特点 169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 170
(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消极影响 173
五、党内腐败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危害 176
(一)腐败的内涵 176
(二)当前党内腐败现状分析 177
(三)党内腐败的巨大危害 179
(四)正确认识当前党内腐败问题 181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过程 185
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过程分析 185
(一)功能取向确立阶段 186
(二)功能行为发生阶段 188
(三)个体性功能(初级功能)发挥阶段 189
(四)社会性功能(次级功能)发挥阶段 191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规律 194
(一)理论的科学性与功能的发挥成正相关规律 194
(二)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文化互渗规律 196
(三)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互动规律 198
(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规律 201
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效果的评价 204
(一)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的差异 204
(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根本标准 206
(三)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标准 207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12
第五章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 212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 21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215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217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222
(一)“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及其特点 223
(二)加强法制建设,从源头上抑制腐败 227
(三)加强党员学习与修养,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230
(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233
(五)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236
三、加强社会思潮引导,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238
(一)社会思潮及其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 239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41
(三)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批判性分析和引导 244
(四)加强舆情收集与预警,全面把握社会心理 247
(五)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50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 253
(一)发挥隐性课程的功能 254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58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261
结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266
一、“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内涵 266
二、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必要性 267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自觉” 269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