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力简说 1
第一节 创造力的含义与构成 2
一、创造力的含义 2
二、创造力的系统构成 5
第二节 创造力的特征和类型 23
一、创造力的特征 23
二、创造力的分类 29
三、创造力的哲学思辨 31
一、创造力对科学技术的推进 36
第二章 创造力的历史功用及时代渴求 36
第一节 创造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36
二、创造力对生产力的推进 42
三、创造力对政治文化的推进 47
第二节 创造力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互动 53
一、创造与科技联姻 53
二、良性互动中的共生共荣 63
三、新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创造力的开发 67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73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创造性与创造性的知识经济 73
第三章 知识经济与创造力 73
二、知识经济强化创造力的开发 79
三、创造力——知识经济的催化剂 83
第二节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 87
一、创新型人才——时代的渴求 87
二、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时代的课题 94
三、抢占制高点 99
第四章 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历史演进 111
第一节 创造学在国外 112
一、创造学的萌芽 113
二、创造学的形成 117
三、创造学的发展 121
四、当代国外大学创造学教学研究状况及其启示 123
第二节 创造力研究在中国 136
一、创造力研究的中国行程 136
二、创造力研究之比较 138
三、创造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141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 145
一、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的社会背景 146
第一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掠影 146
二、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的方略 156
三、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的成果 157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开发 159
一、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现状 160
二、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存在的问题 161
三、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63
第三节 决胜要素——加快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开发 172
一、大学生成才的“软肋” 172
二、“软肋”成因分析 173
三、变“软肋”为“硬骨” 175
第六章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要素构成及分析 189
第一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要素构成 189
一、教育要素 189
二、主体要素 191
三、管理要素 193
四、环境要素 195
第二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要素分析 196
一、教育要素分析 196
二、主体要素分析 200
三、管理要素分析 205
四、环境要素分析 208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系统构建 218
一、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系统的内涵 218
二、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系统的特征分析 218
三、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系统的作用 221
第七章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原则、方法 224
第一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原则 224
一、导向原则 225
二、民主教学原则 226
三、协调发展原则 227
四、适时培养原则 228
五、激励原则 229
第二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方法 231
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31
二、创造技法训练 253
三、创新技能训练 269
第八章 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创新 288
第一节 创新教育——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范式 289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292
二、创新教育的结构 294
三、创新教育的特征 300
第二节 创新教育要素分析 303
一、理论创新 303
二、体制创新 304
三、课程体系创新 307
四、制度创新 311
五、队伍创新 315
六、机制创新 319
第三节 创新教育作用点分析 321
一、作用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321
二、作用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24
三、作用于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 328
第九章 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主体创新 331
第一节 自我开发——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内在动因 331
一、自我开发的含义及哲学分析 331
二、自我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334
三、自我开发的特征 338
一、创新意识的含义与特征 339
第二节 创新意识的自我养成 339
二、创新意识的作用 341
三、创新意识的养成 343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开发 345
一、创造性思维的功能 345
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348
第四节 创造性人格的自我塑造 351
一、创造性人格的本质与特征 351
二、创造性人格的作用 354
三、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356
第五节 创造性技能的自我训练 358
一、创造性技能的特征 358
二、创造性技能的训练要素 359
三、创造性技能的自我训练 363
第十章 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管理创新 366
第一节 管理创新——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基本保证 366
一、管理创新的内容 366
二、管理创新的目标 372
三、管理创新的原则 377
一、方法体系的构成 380
第二节 方法体系创新 380
二、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 382
三、方法体系创新的要求 388
第三节 管理模式与手段创新 390
一、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创新 391
二、管理手段与载体的含义与创新 399
三、管理队伍的创新 403
第十一章 培养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环境创新 407
第一节 环境优化——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外在条件 408
一、环境优化的含义与特征 408
二、环境优化的原则 410
三、环境优化的构成 413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优化 413
一、社会环境优化的作用 414
二、社会环境优化的要素与方式 416
第三节 学校环境的优化 425
一、学校环境优化具体内容 425
二、学校环境优化的作用 426
三、学校环境优化的要素与方式 429
一、家庭环境优化的作用 438
第四节 家庭环境的优化 438
二、家庭环境优化的要素与方式 439
第十二章 建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有效机制 446
第一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有效机制解析 446
一、有效机制的含义 446
二、有效机制的特征 447
三、有效机制的功用 448
第二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有效机制构成要素 449
一、导向机制 449
二、激励机制 453
三、动力机制 457
四、约束机制 461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有效机制建构 464
一、有效机制要素耦合 464
二、有效机制的运行 466
三、有效机制的评估 471
主要参考书目 479
后记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