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2
概述 2
一 明王朝的建立与巩固 3
(一)朱元璋势力的崛起 3
(二)攻克大都,灭亡元朝 14
(三)滥杀功臣 18
(四)君主专制的强化 24
(五)朱棣靖难,迁都北京 29
(六)明成祖远征漠北 45
(七)郑和下西洋 50
二 明中叶内忧外患 55
(一)土木之变和于谦之死 55
(二)昏君、权阉、佞臣 68
(三)此起彼伏的人民反抗斗争 76
(四)严嵩专权 79
(五)戚继光平倭 85
(六)万历朝的援朝战争 92
(七)欧洲殖民者东来 96
(一)张居正改革 99
三 晚明政局 99
(二)城镇人民反矿监税斗争 104
(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110
(四)明与女真族的战争 121
四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代灭亡 139
(一)从王二起义到荥阳大会 139
(二)闯王李自成 142
(三)八大王张献忠 147
(四)李自成攻占北京和明代灭亡 154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57
五 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57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160
六 明代科技 163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63
(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66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68
(四)徐宏祖与《徐霞客游记》 169
(五)建筑 170
(六)西学的传入 172
(一)思想家王阳明、李贽 174
七 哲学与文学艺术 174
(二)明代的小说与戏剧 178
(三)明代书画艺术 180
(四)《永乐大典》 183
八 明代社会生活 184
清代 188
概述 188
一 满族的兴起和清王朝的建立 189
(一)女真三部 189
(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92
(三)清朝的建立 195
二 清兵入关和各地抗清斗争 197
(一)清兵入关,迁都北京 197
(二)李自成、张献忠的抗清斗争 201
(三)南京福王政权和史可法抗清 205
(四)浙闽小朝廷和郑成功抗清 212
(五)西南桂王政权和农民军余部抗清 218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25
(一)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225
(二)统一台湾 231
(三)康熙对准噶尔部的战争 234
(四)统一西藏 237
(五)清廷对准噶尔部的战争和平定“回疆”反动贵族的叛乱 240
四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248
(一)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248
(二)八旗驻防 252
(三)大兴文字狱 254
五 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259
(一)苗民起义 259
(二)白莲教起义 262
(三)天理教起义 265
六 清前期对外关系 268
(一)中俄尼布楚条约 268
(二)与缅甸、暹罗、安南的关系 274
七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277
(一)传教士问题 277
(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280
八 鸦片战争 287
(一)西方列强的鸦片走私 287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291
(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293
(四)清政府对英宣战 296
(五)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06
(六)首批不平等条约 309
九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310
(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10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315
(三)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318
(四)《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 322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 328
(六)辛酉政变,两宫垂帘 335
(七)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后期革命斗争 338
(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49
(九)太平天国时期各地反清起义 353
十 洋务运动 357
(一)“自强求富”的洋务热 357
(二)民族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364
十一 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367
(一)慈禧太后独揽朝政 367
(二)日美对台湾的侵略 370
(三)马嘉理案 372
(四)伊犁交涉 374
(五)中法战争 379
十二 中日甲午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388
(一)中日朝鲜交涉 388
(二)中日宣战 391
(三)黄海海战和威海卫失陷 395
(四)中日“马关条约” 405
(五)列强瓜分中国,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407
(一)康梁变法和公车上书 413
十三 戊戌变法 413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之争 420
(三)百日维新 423
(四)六君子成仁菜市口 427
十四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435
(一)义和团的兴起 435
(二)义和团进入京津 440
(三)八国联军入侵和义和团奋起抗击 443
(四)清廷“宣战”与“东南互保” 446
(五)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448
(六)《辛丑条约》的签订 459
十五 辛亥革命,清朝覆灭 461
(一)苟延残喘的清末新政 461
(二)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463
(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70
(四)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474
(五)各地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479
(六)清政府“预备立宪” 488
(七)保路运动 493
(八)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495
(九)清帝退位 502
十六 清前期经济 505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505
(二)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507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510
十七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 511
(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11
(二)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517
十八 清代科技 520
(一)医学天文历算和地图测绘 520
(二)取景器和火轮图 524
(三)近代数学、化学知识的传播 526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528
(五)冯如造飞机 530
十九 清代的思想学术 532
(一)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 532
(二)魏源与《海国图志》 535
(三)严复和《天演论》 537
(四)史学、考据学及其他 538
(五)甲骨文的发现和《铁云藏龟》 541
(一)《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544
二十 清代的文学艺术 544
(二)谴责小说 546
(三)林纾及其译作 548
(四)诗界革命 549
(五)绘画 551
(六)戏剧繁荣和京剧的产生 552
廿一 清后期西洋文化影响下的社会风俗 555
附录 563
(一)帝王世系表 563
(二)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