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常叙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2576647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是为一般人掌握阅读古书的能力而作,因此,它入手不是介绍汉语的历史,也不是介绍传统的“小学”,而是讲文言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的关系。从现代汉语词汇过渡到文言词汇,亲切,自然,使人易于接受。全书各章节的知识都是本着这种精神设计的,诸如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性质、特点,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书写形式和语音形式,同音词在书写形式上的通假,古汉语的词义特点,造词方式,以及古汉语文学语言中的熟语——典故、成语、固定词组等。实用,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但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其学术特点,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汉字是汉语词的书写形式”这一提法,认为“文字三要素,形、音、义三者鼎足而立的文字观点必须纠正,应该把它改作词和词的书写形式的关系”。该书从历史角度去剖析汉语书面语及其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的,认为“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具有上不同于汉语口语发展的任一时期的断代语言,下不同于当代口语——同时,又具有上通先秦、中贯各代、俯从现实的独特的语言性质”,使文言构成了自身发展的历史。

序&张世超 1

第一部分 总论 5

第一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和现代汉语的关系 5

第一节 词汇上的异同 5

第二节 词组上的异同 9

壹 一般性的 9

贰 典故性的 11

第二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语言性质 15

第一节 今而用古的超时代性——各代词汇的兼蓄并用 15

第二节 推陈出新的能产性——各代作家的新词创造 20

第三节 古今词的相对性 23

壹 和现代汉语词的相对性 24

贰 和方言词的相对关系 25

第四节 结构造词的复原性 27

第三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语言特点 36

第一节 词义特点 36

壹 词汇意义 38

贰 语法意义 41

叁 古今词义并用 43

第二节 语音特点 46

壹 对各时各地汉语音系的适应性 46

贰 读书音 49

叁 标准音和读书音 54

第三节 书写形式特点 56

第四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的判定 60

第一节 不能完全按文字定词 60

第二节 不能完全按音节关系定词 62

第三节 不能完全按常用词汇定词 64

第四节 词凭什么来判定 65

第二部分 分论 71

第一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书写形式 71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起源及其写词方法 72

壹 古汉字的性质 72

贰 汉字的起源 75

叁 创成汉字体系的写词方法 76

肆“六书”名称和体系的变异 81

第二节 “六书”——六种写词法在古-汉语文学语言中的作用 84

壹 象形(象物)、象事、象意、转注 85

贰 象声、假借和形声结构、行文通假 90

第三节 作品中的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书写形式问题 98

壹 篇章载记中词的书写形式问题 98

贰 本字和借字 103

叁 异体字——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108

肆 古今字——历史上的异体字 113

伍 譌误字 117

第四节 简化汉字和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书写形式 135

第五节 词的书写形式对词汇的反作用 142

壹 字形结构的反作用 143

贰 字形譌误的反作用 144

第二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语音形式 146

第一节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音节特点 146

第二节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语音特点 148

第三节 先秦两汉韵部 152

壹 先秦韵部 152

贰 两汉韵部 160

叁 先秦两汉韵部的音变——对转、旁转 163

第四节 先秦两汉的声母 165

第五节 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两种音变 170

壹 造词音变 170

贰 服从读者当代音系的“古音”残馀 172

第三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同音词在书写形式上的假借和通假 175

第一节“假借”和“通假”的区别 175

壹 假借、象声和摹声 175

贰 假借和通假 177

第二节 确定“假借”和“通假”的条件 182

壹 “假借”和“通假”依作品语言来定 182

贰 “通假”关系要依古音来定 184

叁 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是同音词的“通假” 185

第三节“声符”相同的“假借”和“通假” 188

第四节 声符不同的同音词通假 190

壹 一般的同音词书写形式通假 191

贰 由于词汇音变而形成的同音词书写形式通假 192

第四章 词义 197

第一节 关于词义的几个问题 197

壹 词义中的表象成分 197

贰 词义的解说之辞并不就是词义 198

叁 词义的整体性和“一词多义” 201

肆 一个词为什么会有几个讲法 204

伍 一字写多词更非“一词多义” 206

陆 一词多义的情况及其原因 212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变义 217

壹 凭什么推定本义 217

贰 如何推定本义 219

第三节 词义的转变 222

壹 词义扩大 223

贰 词义缩小 224

叁 词义转移 225

第五章 古代汉语造词法 227

第一节 古代汉语造词法在古-汉语文学语言中的地位、性质及其某些特点 227

第二节 摹声造词法 230

第三节 拟义造词法 233

壹 比拟法 234

贰 借喻法 236

第四节 变义造词法 238

壹 孳生法 240

贰 分化法 242

第五节 音变造词法 246

壹 从古韵书看音变造词 247

贰 去声在造词上的作用 254

叁 濁辅音在造词中的演变 260

第六章 古-汉语文学语言中的典故、成语和固定词组 267

第一节 典故和成语的关系及区别 267

第二节 成语、典故和固定词组 273

壹 它们的关系和区别 273

贰 成语、典故、固定词组和造词 276

第三节 成语、典故和固定词组的提炼 277

壹 选材 278

贰 提炼 285

第四节 成语、固定词组的活用 287

第五节 掌握典故、成语、固定词组的几点注意事项 290

壹 结合读书,运用工具书,掌握出处 291

贰 注意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94

叁 放在具体作品中来理解 296

附录一 词在文言作品语言中的辩证关系 299

附录二 孙常叙先生与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朱振家 334

编后&孙屏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