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达庵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237676
  • 页数:672 页
图书介绍:印度佛教大乘密宗于唐玄宗在位时,由印度僧人传入汉地,该宗仪规复杂,需经秘密传授,也称真言宗。达庵居士跟随王弘愿学习密宗,为唐密第五十代祖师。

佛法要论 1

佛学起源 3

第一节 发端 3

第二节 业感 4

第三节 实习 6

第四节 降魔 9

第五节 成道 11

第六节 垂教 13

(一)人天乘 14

(二)声闻乘 14

(三)缘觉乘 15

(四)菩萨乘 16

(五)佛乘 17

第一讲 18

弁言 18

佛教源流 18

第二讲 21

第三讲 25

第四讲 29

第五讲 33

第六讲 37

佛法要论 42

弁言 42

世界篇 42

三界篇 44

世法篇 52

小乘篇 59

大乘篇 64

净土篇 71

绪言 76

序 76

佛教真面目 76

第一章 教源 81

第一节 佛身 82

第二节 教法 83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87

第四节 大乘发展期 91

第五节 密乘发展期 97

第二章 传译 103

第一节 幼稚时代 103

第二节 发达时代 107

第三节 极盛时代 115

第四节 复兴时代 120

第三章 研究 122

第一节 法相宗 123

第二节 三论宗 125

第三节 天台宗 126

第四节 华严宗 129

第五节 余六宗 133

第四章 修证 137

第一节 禅宗 137

第二节 真言宗 142

第三节 净土宗 150

第五章 解题 157

第一节 四种缘起 157

第二节 众生问题 159

第三节 世界问题 164

新时代的佛法 169

新时代的佛法 171

圆音月刊发刊词 177

评美国佛学界之中国佛教史观 179

第一颂 180

八识规矩颂释 180

第二颂 183

第三颂 185

第四颂 188

第五颂 194

第六颂 198

第七颂 203

第八颂 205

第九颂 208

第十颂 212

第十一颂 215

第十二颂 219

人死问题 223

序 223

第一章 引端 223

第一节 诸趣预兆 225

第二章 临终 225

第二节 净土预兆 228

第三章 舍暖 229

第一节 小乘说 229

第二节 大乘说 230

第三节 融会说 231

第四节 推广说 232

第四章 中有 234

第一节 形相 234

第二节 行状 235

第三节 质量 235

第四节 食料 236

第五节 住寿 237

第六节 别名 237

第五章 托生 238

第一节 托生天趣 239

第二节 托生人趣 239

第三节 托生鬼趣 240

第四节 托生旁趣 241

第五节 托生狱趣 242

第六节 托生净土 242

第六章 助缘 243

第一节 自助 243

第二节 他助 245

第七章 追荐 247

第一节 设祭 247

第二节 作福 248

启净公生西实录 250

友直居士夫妇生西记 251

杨了达女士往生净土因缘 253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 255

第一节 决择 255

第二节 明心见性 255

第三节 即身成佛 257

第四节 结论 25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提纲 261

序 261

开经 262

第一章 发菩提心 262

第一节 启请 262

第二节 大慈 262

第三节 大悲 262

第四节 大喜 263

第五节 大舍 263

第一节 所依体 264

第六节 赞叹 264

第二章 生清净心 264

第二节 严土 265

第三节 严身 265

第四节 赞叹 265

第三章 般若本义 265

第一节 经名 265

第二节 器界观 266

第三节 根身观 266

第四节 赞叹 266

第四章 般若广义 266

第一节 实相 266

第二节 忍辱观 267

第三节 布施观 267

第四节 赞叹 267

第二节 法界体性智 269

第五章 明体 269

第一节 因地 269

第三节 大圆镜智 270

第四节 平等性智 270

第五节 妙观察智 270

第六节 成所作智 271

第七节 普贤行 271

第八节 文殊行 272

第九节 观音行 272

第十节 弥勒行 272

第十一节 赞叹 272

第六章 达用 273

第一节 泯化度 273

第二节 无佛身 273

第六节 破假相 274

第五节 离动静 274

第三节 尊圆觉 274

第四节 忘福德 274

第七节 息诸见 275

第八节 赞叹 275

结经 275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 277

禅观随笔 286

妙吉祥秘密观门经大要 289

宿命通原理 293

天眼通原理 298

绪论 298

第一节 远近均见 304

第二节 彼此均见 305

第三节 微著均见 306

第四节 通塞均见 308

第五节 明暗均见 310

第六节 三世均见 311

结论 314

学密须知 315

弁言 315

一 显教与密教 315

二 唐密 317

三 敬佛 317

四 忏悔 318

五 菩提心戒 320

六 灌顶 321

七 梵字 322

八 月轮观 323

九 即身成佛 324

十 阿阇黎 325

十一 持诵 327

十二 辨境 328

心经广义 331

自序 333

释题 341

开经 350

第一章 破五蕴 358

第一节 观音特性 378

第二节 性相不二 397

第三节 五蕴空相 413

第二章 破诸相 420

第一节 十二处空 422

第二节 十八界空 431

第三节 十二支空 438

第四节 四圣谛空 453

第五节 智得并空 465

第三章 般若妙用 473

第一节 菩萨境界 474

第二节 诸佛境界 491

第四章 般若总持 500

第一节 通赞 502

第二节 真言 511

结经 517

法华特论 523

自序 525

发凡 526

(一)一乘与三乘之别 526

(二)显教与密教之别 526

(三)《华严》与《法华》之别 527

(四)经疏与经论之别 528

第一 序品 529

第二 开权品 536

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 545

第四 三车喻品 549

第五 穷子喻品 552

第六 一乘普度品 556

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 559

第八 大通如来品 562

第九 化城喻品 568

第十 富楼那等授记品 570

第十一 阿难等授记品 574

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 578

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 584

第十四 提婆达多品 588

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 592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 596

第十七 安住品 600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 605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 609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 614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 619

第二十二 常不轻菩萨品 622

第二十三 如来神力品 626

第二十四 陀罗尼品 629

第二十五 药王菩萨本事品 637

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 645

第二十七 观音菩萨普门品 652

第二十八 华德菩萨因缘品 657

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 662

第三十 嘱累品 668

编后记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