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纵横》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绍琴,胡定邦,刘景源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82402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上、中、下、附4篇。因以卫气营血辨温热病传变层次为横,以三焦辨证辨湿热病传变途径为纵,故名《温病纵横》,在温病学界颇有影响。书中有论有案对学习与应用很有参考价值。

第一章 概说 1

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 1

二、温病的特点 1

上篇 总论 1

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2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5

一、温病的病因 5

二、温病的病机 7

三、温病的治法 8

一、温病的分类 9

1.以病名分类 9

第三章 温病的分类及辨证纲领 9

附:五种常见暑病 10

2.以发病类型分类 11

3.以病变的性质分类 12

二、温病的辨证纲领 14

第四章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6

一、《黄帝内经》和《难经》对温病的认识 16

二、《伤寒杂病论》对温病的认识 16

三、晋、唐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7

1.晋代王熙(叔和) 17

2.隋代巢元方 17

3.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17

2.元代王履 18

四、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8

1.金代刘完素 18

五、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9

1.明代汪机的“新感温病”说 19

2.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说 19

3.清代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20

4.清代杨璿的《伤寒温疫条辨》 21

5.清代吴瑭的“三焦辨证” 21

6.清代其他温病学家及其著作 22

一、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24

2.温热病的特点 24

1.温热病的概念 24

概说 24

第一章 温热病 24

中篇 各论 24

二、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 25

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 25

2.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 26

三、温热病的治疗原则 27

四、温热病的治疗禁忌 28

第一节 卫分证治 28

一、证候特点 28

1.风热犯卫 29

三、辨证论治 29

二、治疗原则 29

2.风热犯肺 34

3.外感温燥 38

4.阴虚感温 39

第二节 气分证治 41

一、证候特点 41

二、治疗原则 41

三、辨证论治 42

1.热邪在肺 42

(1)温热壅肺 42

(2)肺热成痈 45

(3)燥热伤肺 49

(4)暑热犯肺(暑咳) 52

2.热在胸膈 53

(1)热郁胸膈 53

(2)热灼胸膈 54

3.痰热结胸 56

4.肺胃热炽 57

5.津气欲脱 68

6.阳明热炽兼津液大伤 69

7.暑伤津气 71

8.温热在肠 73

(1)热结便秘 73

(2)热结便秘,阴液素亏 79

(3)热结便秘,气阴两虚 82

(4)热结便秘兼有阴伤 86

(5)热结便秘兼痰热壅肺 88

(6)热结便秘兼痰热结胸 90

(7)热结便秘兼小便赤痛 92

(8)热结便秘兼三焦火热 93

(9)肠热下利 95

9.气热动风 97

10.热郁胆经 99

附:黄芩汤(《伤寒论》) 101

11.燥犯清窍 101

12.温疟 102

13.温毒气分证候 105

(1)大头瘟、痄腮 105

(2)烂喉丹痧,毒壅气分 113

14.火郁三焦 119

15.火郁上焦,卫气同病 122

附:杨栗山治温病诸方 124

16.余热未清,气阴两伤 127

17.邪热已退,肺胃阴伤 129

18.邪热已退,气阴两伤 130

第三节 营分证治 131

一、证候特点 131

二、治疗原则 132

1.热伤营阴 133

三、辨证论治 133

2.营热动风(暑风、暑痫) 136

3.热伤营阴,小便赤痛 139

4.卫营合邪 141

附1:汪逢春先生治麻疹经验 143

附2:赵绍琴治疹常用方 143

5.气营两燔 144

6.热陷心包 144

7.热陷心包兼瘀血阻络 150

8.热陷心包兼有腑实 151

9.暑热卒中(中暑、暑厥) 153

一、证候特点 155

第四节 血分证治 155

二、治疗原则 156

三、辨证论治 157

1.血热动血 157

2.血热蓄血 161

3.肺热吐衄(暑瘵) 163

4.气血两燔 165

附:疹、斑、丹痧之鉴别 167

5.气血两燔,热毒充斥(暑燥疫) 171

6.血热动风 173

7.火旺阴伤,心肾不交 177

8.温热消渴 179

9.邪伏阴分 180

10.真阴耗损 182

(1)兼汗出不止 188

(2)兼大便溏泄 188

11.亡阴失水 190

第二章 湿热病 195

概说 195

一、湿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95

1.湿热病的概念 195

2.湿热病的特点 195

二、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 196

1.三焦的生理概念 196

2.三焦辨证的内容 197

三、湿热病的治疗原则 199

四、湿热病的治疗禁忌 201

五、湿热病的转归 202

第一节 上焦湿热证治 203

一、证候特点 203

二、治疗原则 203

三、辨证论治 204

1.湿邪困表 204

2.寒湿困表,暑热内蕴 205

3.湿热郁阻,表里同病 206

4.外感暑湿(冒暑) 211

5.暑秽卒中(暑秽) 212

6.上焦湿热吐衄(暑瘵) 213

7.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215

第二节 中焦湿热证治 217

一、证候特点 217

二、治疗原则 218

三、辨证论治 219

1.湿重于热 219

(1)湿挟食滞 219

(2)湿郁表里 220

(3)湿郁酿热 221

(4)湿热郁蒸,外发白? 222

(5)湿热动风 225

(6)湿热伏于募原(湿热疫) 226

(7)瘥后调理 228

(8)湿热病变证 229

1)便血不止,阳气虚脱 229

2)湿盛阳衰 230

2.湿热并重 231

(1)湿热中阻 231

(2)湿热挟痰,痞阻心下 235

(3)湿热弥漫 237

(4)湿热胶着 238

(5)湿热秽浊,郁阻蕴蒸 240

(6)湿热郁阻,三焦气滞 241

(7)湿热痹痛 243

(1)胃热挟有脾湿 244

3.热重于湿 244

(2)暑湿弥漫 245

(3)湿热郁于足少阳胆 247

(4)湿热黄疸 248

第三节 下焦湿热证治 249

一、证候特点 249

二、治疗原则 250

三、辨证论治 250

1.湿重于热 250

(1)湿阻膀胱 250

(2)湿滞大肠 252

(1)膀胱湿热 253

2.热重于湿 253

(2)胃肠湿热挟滞 254

(3)湿热痢疾 255

下篇 名篇选按 259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259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301

《薛生白湿热病篇》 312

附篇 赵绍琴温病论文选 337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 337

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345

湿热病的治疗体会 362

方剂索引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