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上市公司再融资 1
1.1.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1
1.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4
1.1.3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
1.2 研究思路与章节结构 7
1.2.1 学术构想与研究思路 7
1.2.2 研究方法 7
1.2.3 创新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8
1.2.4 章节结构 9
第2章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理论分析基础 11
2.1 国外关于公司融资决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11
2.1.1 资本结构理论是分析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基础 11
2.1.2 战略公司财务理论——基于企业管理和产业组织的资本结构理论 14
2.1.3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解释 17
2.1.4 证券设计理论 20
2.2.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比较——对增发与配股的比较 23
2.2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的理论研究 23
2.2.2 SEO公司的市场表现 25
2.2.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 29
2.3 公司债务融资理论 31
2.3.1 债务工具的选择理论 31
2.3.2 债务期限选择理论 35
2.4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的研究现状 35
2.4.1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持点及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研究 35
2.4.2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分析与测算 36
2.4.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融资决策研究 37
2.4.4 国内关于再融资绩效的研究情况 39
2.4.5 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研究的总体评价 39
第3章 中国上市公司传统股权再融资的实证研究 43
3.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市场发展概述 43
3.1.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市场格局分析 44
3.1.2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政策的导向 48
3.1.3 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55
3.2.1 研究方法说明及样本选择 57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57
3.2.2 数据分析 59
3.2.3 分析结论 69
3.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实证分析 69
3.3.1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69
3.3.2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主要条款设置分析 71
3.3.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适用性分析 75
第4章 上市公司创新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实证研究 80
4.1 定向增发(私募股权)与换股并购 80
4.1.1 定向增发(私募股权)与换股并购的基本概念 80
4.1.2 相关法律规定 84
4.1.3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 85
4.1.4 定向增发的适用范围 88
4.1.5 案例:中信证券“闪电”增发 89
4.1.6 案例: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上港集箱(换股并购) 91
4.2 管理层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计划 93
4.2.1 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国际经验 93
4.2.2 相关法律规定 95
4.2.3 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关实践 96
4.2.4 案例:万科股权激励疗案 101
4.3 分拆上市研究 103
4.3.1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实践 104
4.3.2 分拆上市的监管规定 105
4.3.3 分拆上市的利弊分析 106
4.3.4 案例分析:TCL整体上市(换股并购)和海外分拆上市 111
4.4 发行认股权证 115
4.4.1 认股权证在公司再融资中的应用 116
4.4.2 法律规定及相关实践 117
4.4.3 案例分析:长江电力认股权证 118
4.5 多地上市 120
4.5.1 中国企业境内外多地上市概况 120
4.5.2 多市场上市动因分析 122
4.5.3 境内外同步发行——A+H模式 123
4.5.4 多地上市案例分析:中兴通讯(A股上市公司增发H股) 128
5.1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现状分析 132
5.1.1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现状 132
第5章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实证研究 132
5.1.2 上市公司债务结构现状 134
5.1.3 对上市公司债务结构成因的分析 136
5.2 企业债券 141
5.2.1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141
5.2.2 企业债券主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发债少 143
5.2.3 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优势 144
5.2.4 中移动企业债券融资案例(H股公司境内发行企业债) 145
5.3.1 法律条件 149
5.3 短期融资券 149
5.3.2 短期融资券的特点和优势 150
5.3.3 短期融资券的市场发展情况 151
5.3.4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出现重大变革 151
5.3.5 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52
5.3.6 案例:长江电力短期融资券 152
5.4 附认股权公司债券 154
5.4.1 附认股权公司债券概述及海外市场经验 155
5.4.2 附认股权公司债与可转债的异同分析 156
5.4.3 我国推出附认股权公司债券的意义 157
5.4.4 相关法规 158
5.4.5 发展趋势 159
5.5 资产支持债券 162
5.5.1 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 163
5.5.2 证监会推出的非信贷资产支持债券产品——专项理财计划 164
5.5.3 人民银行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166
5.5.4 案例分析:中国联通收益计划 168
5.6 次级债 171
5.6.1 商业银行次级债 172
5.6.2 证券公司次级债 173
5.6.3 案例分析:浦发银行次级债 174
第6章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分析 176
6.1 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概述 176
6.1.1 融资决策的目标与动力 176
6.1.2 融资决策的主要内容 182
6.1.3 决策程序与决策机制 184
6.1.4 融资决策的实施及评价 191
6.2.1 外部环境因素 194
6.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194
6.2.2 公司内在特性因素 195
6.3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相机决策模型 200
第7章 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影响力分析 212
7.1 再融资市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212
7.2 外部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213
7.2.1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214
7.2.3 债权人的作用 217
7.2.2 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217
7.3 投资银行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220
7.3.1 投资银行的角色 220
7.3.2 投资银行的目标:长期声誉与短期盈利的权衡 223
7.4 监管当局在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224
7.4.1 管制环境分析 224
7.4.2 监管政策评价 226
7.4.3 监管体系改革方向 227
7.5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相机决策模型的扩展 231
8.1 股改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趋势分析 234
第8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分析 234
8.1.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35
8.1.2 新股发行与股份回购相结合,上市公司的回购及退市将更普遍 237
8.1.3 上市公司将根据资本市场状况,交替使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工具 239
8.1.4 公司债券市场将得到迅速发展,债权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40
8.1.5 再融资将更多与并购、分拆等公司重组及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等结合进行 242
8.1.6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和融资工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44
8.2.1 股改前后再融资对各股东的利益影响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247
8.2 股改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机制的影响分析 247
8.2.2 股改后再融资动机的变化 251
8.2.3 股改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控制权因素成为影响融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253
8.2.4 股改后再融资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254
8.3 全书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259
8.3.1 结论 259
8.3.2 相关政策建议 260
参考文献 262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