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祚,孙航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1051476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组织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主线,对传统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结构中生硬的和偏离的部分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压缩、力求实现“主题突出、知识完整、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的目的。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历史演变 1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

一、组织行为学概念  1

二、组织的分析  4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者  12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15

一、行为科学的含义  15

二、行为科学的产生背景  16

三、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17

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8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20

一、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  20

二、组织行为学的前期发展: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23

第四节 霍桑试验的研究  25

一、霍桑试验  26

二、霍桑试验的影响  32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方法与技术 37

第一节 研究的思路  37

一、科学的态度与特点  37

二、组织行为研究的目标与分类  39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0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40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42

第三节 实验研究设计  46

一、单组研究设计  46

二、双组研究设计  46

四、双组对照研究设计  47

三、单组对照研究设计  47

五、准实验的研究设计  48

六、因素实验研究设计  49

第四节 测量量表技术  50

一、量表类型  50

二、量表评估  54

第五节 心理测验技术  55

一、心理测验的性质  55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56

第三章 感知觉:行为的观察、归因和决策 59

第一节 感知觉与社会认知  59

一、什么是感知觉?  59

二、什么是社会知觉?  60

三、什么是社会认知?  61

四、社会认知的策略  62

第二节 归因理论  64

一、归因的含义与问题  65

二、海德(F.Heider)  65

三、凯利(H.Kelly)三维归因模式  66

四、韦纳(B.Weiner)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式  67

五、罗特(J.Rotter)控制点理论  68

六、常见归因偏差  69

第三节 知觉印象与印象管理  70

一、知觉印象  70

二、印象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72

三、印象管理策略与技巧  75

第四节 知觉与个体决策  78

一、最优化决策模型  78

二、满意解决模型  79

三、隐含偏爱模型  80

四、关于直觉决策  81

第四章 人格差异与评价测评 84

第一节 人格概述  84

一、人格与个性  85

二、气质与行为  86

三、性格与行为  88

四、气质与性格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90

第二节 人格的评价  92

一、麦尔斯—布瑞格斯指标(MBTI)测验  92

二、科斯塔和麦克雷五维度模型  92

三、Y—G人格测量量表  93

四、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  94

一、能力:一般能力及特殊能力  95

第三节 能力与行为  95

二、智力与“情绪智力”  96

三、能力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97

第四节 人才的测评技术  98

一、人才测评的观念  99

二、测评技术  101

三、考试手段的开发  105

第五章 态度与压力 107

第一节 态度的概念  107

一、态度的定义  107

二、态度的基本特征  108

三、态度的理论  110

四、态度的测量  112

第二节 态度的说服与改变  113

一、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114

二、改变态度的方法与措施  116

第三节 态度研究的管理实践  117

一、工作满意感  117

二、组织承诺  120

三、自我效能感  123

第四节 压力管理  125

一、压力的问题  125

二、职业枯竭(Job Burnout)  127

三、压力对策  129

第六章 员工的激励 137

第一节 人性假设与管理措施  137

一、麦克雷戈X理论与Y理论  137

二、梅约的人际关系理论  139

三、超Y理论、复杂人和权变理论  140

四、薛恩(H.Schein)的总结  141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型模式  143

一、需要层次理论  143

二、双因素理论  145

三、ERG理论  147

四、成就理论 147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型理论  149

一、强化理论  149

二、期望理论  155

三、公平理论  156

四、目标设置理论  158

第四节 激励理论的管理实践  159

一、目标管理  159

二、工作设计  160

一、群体的定义  166

第一节 群体的含义  166

第七章 群体动力 166

二、群体的类型  167

三、群体的形成原因  169

四、群体发展的基本阶段  170

五、群体结构及构成要素  172

第二节 群体的规范、压力和内聚力  174

一、群体规范  174

二、群体压力  176

三、群体内聚力  179

第三节 群体决策  182

一、群体决策的方法  182

二、群体决策现象  186

三、群体决策互补与并行原则  189

四、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191

第八章 人际沟通与团队建设 194

第一节 群体的人际关系  194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194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196

三、人际吸引  198

四、莫雷诺人际关系的测量法  200

第二节 群体沟通  202

一、沟通的基本模式  202

二、沟通的分类  203

三、沟通的障碍和因素  206

四、沟通技巧与沟通设计  207

第三节 团队管理  211

一、团队的含义  211

二、团队的类型  212

三、高效团队的特征  214

第九章 群体间关系 217

第一节 群体间的关系  217

一、群体间的依存与制约关系  218

二、群体间行为矛盾的常见原因  220

三、群体间关系的二维模式  221

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  222

一、合作与竞争的含义  223

二、合作与竞争的行为实验研究  225

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分析  227

第三节 群体冲突  229

一、冲突的理解  229

二、群体间功能障碍的冲突后果  231

三、群体间冲突的原因  232

四、引起冲突的策略  234

五、管理群体间冲突的技术方法  235

六、冲突的组织制度协调办法  237

第四节 群体关系与谈判  238

一、谈判的含义  239

二、谈判的过程  239

三、谈判的技能和策略  241

第十章 权力及领导行为 245

第一节 组织管理主体的权力  245

一、组织管理权力主体的理论  245

二、组织的权力  247

第二节 组织内部的政治活动  253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253

二、政治行为的评价与控制  256

三、运用权力的技巧  258

第三节 领导的理论  260

一、领导的特质论  260

二、领导的行为论  262

三、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  267

四、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273

第十一章 组织的理论、结构、发展与变革 277

第一节 组织理论  277

一、古典组织理论  277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  279

三、现代组织理论  280

第二节 组织结构  283

一、组织结构及多样化  283

二、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284

三、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分析  286

四、组织设计的变量分析  289

第三节 组织发展与变革  291

一、组织的成长与变革的动因  292

二、组织变革的个体态度  296

三、影响变革的组织因素  301

四、组织变革的策略与步骤  302

第十二章 组织行为的新视野 309

第一节 组织行为的柔性化管理  309

一、柔性管理思想的渊源  309

二、柔性管理的特征  312

三、柔性管理的组织行为途径  314

第二节 组织文化  315

一、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学  316

二、组织文化的含义  316

三、组织文化的作用  318

四、组织文化的结构  319

五、企业文化的建设  320

第三节 组织的知识管理  322

一、知识的价值及组织作用  323

二、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  326

三、隐性知识的开发  328

第四节 组织的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330

一、学习及组织学习的含义  330

二、学习型组织  335

三、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  338

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型  340

第一节 经济人假设  347

一、人性假设与组织管理  347

第十三章 经济人假设与企业治理制度 347

二、理性的经济人  348

三、对“经济人”完全理性观点的修正  351

四、“经济人”假设评价  352

第二节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实验研究  355

一、对自利假设的实验研究  355

二、对理性假设的实验研究  357

三、对社会认可动机的实验研究  359

第三节 “经济人”假设与制度  361

一、“经济人”假定理论的意义启示  361

二、“经济人”特性对制度设计的价值  363

三、“经济人”假设的实践意义  364

第四节 公司治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365

一、公司治理关系  365

二、公司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