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全书 第6卷 1955-1957》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艾思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50155
  • 页数:911 页
图书介绍:艾思奇为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的一生都在宣传、传播、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延安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任哲学教员,到后来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述颇丰。《艾思奇全书》由“艾思奇全书编委会”收集、整理,基本上收录艾思奇一生的著述,其中既有大部分公开发表、出版过的著作、文章、译文、专论以及短论、杂文、文艺作品,包括影响很大的通俗哲学读物《大众哲学》和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表、出版过讲义、讲解、辅导报告、讲学提纲和文稿,总字数达560万字,有近200万字是未公开发表过的著述,从中可以看到艾老是如何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哲学事业、教育事业的,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艾思奇形象。

在列宁的战斗唯物主义旗帜下前进(1955.4) 1

以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然科学——介绍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955.8) 10

批判梁漱溟的哲学思想(1955.12) 20

一、五四文化运动中的封建主义逆流 20

二、露骨的主观唯心主义 23

三、由不可知论的诡辩引到虚无主义 31

四、科学和理性的仇敌——“形而上学” 40

五、开倒车的历史观 62

从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武器(1956.3) 81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劳动创造人类的世界(1956.8) 118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1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41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 169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92

生产发展的规律性(1956.9) 215

一、生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条件 215

二、生产的第一个特征:生产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40

三、生产的第二个特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248

四、生产的第三个特征:社会历史发展由自发的运动到自觉的变革的过程 28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956.9) 290

一、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290

二、社会的上层建筑 307

三、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内)的基础与上层建筑 340

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解答(1956.11) 347

一、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问题 347

二、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351

三、关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问题 360

在中国科学院讲哲学(1954—1956) 370

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 370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37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及产生的历史条件 376

三、辩证法唯物论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革命的变革 381

四、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党的世界观 385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390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90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辩证法的历史形式 396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形态 405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 408

一、只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才是科学方法 408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论的基本历史形式 417

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 431

第四讲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客观现实的惟一科学的解释 436

一、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437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 451

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必须注意的原则 463

第五讲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467

一、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467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481

三、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498

四、物质的运动有其自己本身的规律性 506

第六讲 物质和意识 514

一、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515

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537

三、意识对于存在的能动作用 545

第七讲 认识过程的规律性 560

一、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562

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576

三、理论和实践 594

四、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609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广播稿(1956) 623

第一题 哲学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623

第二题 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 632

第三题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和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645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1957.1) 656

前言 656

重印说明 659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根本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660

第二章 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萌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历史 67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革命的变革。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694

第四章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规律性 709

一、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709

二、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的根本属性 714

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718

四、物质的运动有它自己本身的规律性 720

第五章 物质和意识 722

一、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722

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726

三、意识对于存在的能动作用 733

第六章 认识过程的辩证规律性 740

一、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740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746

三、理论和实践 758

四、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764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773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及其研究对象 773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777

三、辩证法要求对于具体问题给予具体分析 784

第八章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789

(甲)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789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789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96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807

四、对立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13

五、斗争的对抗与非对抗的形式 832

(乙)量和质的互相转化的规律 836

一、事物的质和量,质和量的统一 836

二、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互相转化 841

三、量变和质变过程的具体分析 847

(丙)否定之否定规律 856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856

二、辩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 858

三、否定之否定 861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872

一、范畴是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反映 872

二、本质和现象 877

三、形式和内容 883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889

五、必然和自由 894

六、因果性和目的性 898

七、可能性和现实性 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