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列技法 20
第一节 各交响曲的序列特点及其运用 22
一、《第一交响曲》 22
二、《第二交响曲》 32
三、《第四交响曲“6、4、2-1”》 45
四、《第六交响曲——“3Y”》 55
五、《第八交响曲——“求索”》 81
六、《第十交响曲——“江雪”》 89
第二节 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结构类型 103
一、组合性十二音序列 103
二、互补性十二音序列 104
三、对称性十二音序列 104
四、数比性十二音序列 105
五、五声性十二音序列 105
六、衍生性十二音序列 106
第三节 朱践耳交响曲序列技法的总体特征 108
一、对勋伯格十二音技法的“继承”与“解放” 108
七、全音阶十二音序列 108
二、对赫尔六音组的拓展与再创造 110
三、将集合与传统音乐的动机发展手法相结合而形成“集合动机” 111
四、与民族音调相结合 112
五、与语言音调相结合 113
六、序列结构的设计、运用与曲式结构的布局相结合 113
第二章 曲式结构 116
第一节 规范化曲式 118
一、回旋曲式 118
二、再现单三部曲式 119
三、复合三部并列曲式 120
第二节 变体曲式 121
一、集中对称曲式 122
二、综合再现曲式 123
三、变体赋格 128
第三节 边缘曲式 130
一、单章化套曲 130
二、套曲化单章 135
三、动态边缘曲武 141
四、静态边缘曲式 143
第四节 自由曲式 146
第五节 跨类曲式 150
一、双主题变奏曲式与变体并列二部曲式相结合 151
二、变体曲式与边缘曲式相结合 156
三、变体曲式、边缘曲式与自由曲式相结合 158
第六节 朱践耳交响曲结构的总体特征 165
一、套曲单章化或单章套曲化 165
二、综合再现 165
三、对传统赋格曲结构的突破 166
四、借鉴古典奏鸣曲式“程式化”的结构思维 167
五、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的变速结构思维 168
六、曲式结构的设计、安排与形象内容的表达紧密相结合 169
第三章 旋律语言特色——语调化旋律 171
第一节 从民族音乐中提取核心音调与语气音调相结合 176
第二节 直接取自于人声的“哭泣”与“责问”音调 177
第三节 将汉语四声与戏曲唱腔结合而成的“署名主题” 178
第四节 京剧唱腔与诗词吟诵相结合 181
第四章 节奏技法——数控节奏 187
第一节 以斐波拉奇数列进行控制的节奏 188
一、数列节奏“细胞” 188
二、斐波拉奇数列节奏 190
第二节 以标题数列“6、4、2-1”进行控制的节奏 193
一、节拍数控化 194
二、节奏数控化 194
三、声部进入距离数控化 196
四、音型数控化 197
第五章 和声技法 199
第一节 音程元素组合和声 201
一、四五度和弦 201
二、三全音和弦 203
三、大二度与小三度叠置和弦 204
四、小二度与三全音叠置和弦 204
第二节 音块 205
一、多种音程结构叠置的音块 205
二、二度叠量音块 206
三、全音阶音块 207
四、1/4音密集叠置音块 210
第三节 十二音和声 211
一、十二音和声 211
二、序列音组合和声 213
三、由音高集合控制的和声 215
第四节 线形运动和声 218
一、斜向线形运动的和声方法 218
二、反向线形运动的和声方法 218
第五节 对称结构和声 219
三、平铺进行的和声方法 219
第六节 多调性和声 220
第六章 潜调性技法 224
第一节 核心音持续 225
第二节 调性功能序进 227
第三节 调式音列 231
第四节 音高集合 235
第五节 双调性 237
第七章 复调技法 245
二、倒影模仿 246
一、由大提琴演奏的二部卡农模仿 246
第一节 模仿复调 246
第二节 “层”与“层”对比复调 247
第三节 复节拍复调 250
第四节 微型复调 251
第五节 多声部密集叠置复调 252
第六节 复风格复调 253
第七节 赋格 255
一、常规赋格段 256
二、变体赋格 259
第八章 音色技法 264
第一节 音色旋律与音色对位 265
第二节 音色移植与模仿 268
第三节 非常规演奏法 269
第四节 对打击乐音色的运用 271
一、对民族打击乐音色的运用 272
二、对打击乐器特殊音色的运用 272
第五节 将“锯琴”引入交响曲 273
二、对京剧各种唱腔的运用 274
第六节 将“京剧唱腔”与“诗词吟诵”引入交响曲 274
一、对汉语语音声调的音乐性发掘 274
第七节 《第六交响曲》——一个巨大的“音色库” 275
第九章 偶然音乐技法 278
第一节 限定音高材料的自由演奏 279
第二节 限定音高材料的自由演奏与严格演奏 281
第三节 限定时值而无确定音高的自由演奏 283
第十章 微分音技法 284
第一节 升1/4音与降1/4音的综合运用 284
第二节 升1/4音、升1/2音与升3/4音的混合运用 285
第十一章 代表性交响曲的音乐分析 287
第一节 传统多乐章大型交响套曲 287
一、《第一交响曲》 287
二、《第六交响曲——“3Y”》 292
第二节 单乐章交响曲 306
一、《第二交响曲》 306
二、《第十交响曲——“江雪”》 310
一、《第四交响曲“6、4、2—1”》 318
第三节 室内乐性交响曲 318
二、《第八交响曲——“求索”》 325
第十二章 作品的艺术创新、哲学与美学观念研究 333
第一节 艺术创新 333
第二节 作品题材内涵的哲学思考 336
一、立足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 337
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 341
三、核心主题:对“生命”的忧患意识 346
第三节 创作美学思想——“合一法” 347
第四节 作品评价 350
第十三章 “交响梦”与历史观照 362
第一节 实现自我 363
第二节 失却自我 364
第三节 回归自我 365
结语——探路者的求索 370
主要参考文献 373
后记 377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