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篇 2
“好”的落差 2
“中庸”:立世的文化选择 2
警惕“一得之见” 3
历史研究:海滩的捡拾者 4
柳如是的启示 4
史学研究中的“假如” 4
宋人的“不甘心” 5
我观“保甲” 6
也说“封建主义” 6
省视传统婚礼 6
有感于“试错” 6
文化的离合 7
离苦成善与文明之路 7
感悟读书 8
辛亥百年话“革命” 9
天会越走越亮 9
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历史的似曾相识 9
“思想”感言 10
俗语不俗 10
上层与底层:变革中的不同回响 11
曲高和寡:时代转进中的婚姻主张 11
秀才治校理政的困与惑 11
找寻:历史的魅力 13
“成汤革命”与传统政治范式 13
历史的教训与教训的历史 13
《鬼谷子》的思想意义 14
楚竹书《容成氏》古史叙事建构及其思想旨趣 15
天赋“饭”权 17
民国岁月中敦煌壁画的一些事儿 18
大学之“道” 18
改革开放:现代中国大学精神之锚地 19
创造大学自己的文化叙事 20
梵宫的“震撼” 21
“问人类”与“人类问” 23
关于两个“百年”的思考 24
说“场域” 25
烟波何所“钓”? 26
重“农”抑“商”浅解 26
市镇与江南 26
诸子与我们同在 26
真理的终极拷问 26
随缘不变的“和合”论与元典儒学的“中庸”论 27
也说道德建设 27
“集体撕书”与文化底线 27
“群”与“己” 29
天命之谓性 29
《大分流》断想 29
有感于中西文明之不同 29
不计较:中国文化的另一面向 30
我心目中的历史教学 30
文化的魅力有多大 31
“家风”:人格养成的奠基石 32
吴兴飞雨奠昆仑 32
走在边缘的消闲 34
美哉,湖州 38
小时候 41
乡村:人类文明之肾 43
天人相分与绿色发展 44
重温生态智慧,建设美丽中国 46
片云偶记 48
好书推介 53
探究篇 56
文化记忆与黄帝信仰的普世意义 56
部族时代良渚先越文化考论 64
史志所见浙江虞舜文化遗迹及其文化价值论略 77
防风传说与区域历史的建构 84
以“奚仲”的名义 91
大禹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 98
重新认识古文《尚书·说命》与傅说思想的意义 104
世纪回眸:井田制问题再认识 110
试论夏商周三代土地私有形态产生的历史途径 117
夷越“鸟田”农耕特征和作物类型研究 126
夏商周三代礼法制度论略 137
晋郭偃变法述略 143
孔门后学辨 150
孔门后学两极形成原因述略 159
洙泗之学与西河之学 167
论《越绝书》的文化整合意识 175
巴国社会性质问题探论 183
说“瓯” 191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 197
中国古史分期三家说平议 204
略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问题 219
陈武帝事迹考略 225
先宋时段湖州藏书史考论 230
范型嬗变的宋学路向:胡瑗与宋初学术建构 236
湖州藏书文化的特点及其地位 247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史教学 257
如皋胡氏与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渊源考 262
海岛教案:文化的排异与和合 272
皕宋楼藏书东渡的历史文化省思 283
南浔近代“第三域”考论 290
孙中山文化思想述论 300
救赎之路的文化探寻 308
六十年后看长征 314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振兴 319
关于构建三江源文化学的理论思考 327
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论略 335
“浔商现象”反思 344
跋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