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美学重构的发生及流变&研究/撰写 贾秀清 乔凤天 4
第一章 由转向而重构 4
第一节 美学的本体论构成 4
第二节 美学的认识论构 6
第三节 美学的语言学构成 12
第二章 由重构而流变 23
第一节 本体论美学结构的流变 23
第二节 认识论美学结构的流变 30
第三节 语言学美学结构的流变 39
第三章 漂移的基层 44
第一节 哲学基层的漂移 44
第二节 艺术基层的漂移 53
第三节 技术基层的漂移 58
小结 64
中编 美学重构的当代语境&研究/撰写 贾秀清 70
第一章 传媒语境的当代构成 70
第一节 传媒语境形成的时代背景 70
第二节 传媒语境构成的传统成分 72
一、传媒蕴涵及其所引发的价值传统 75
二、传媒本体所形成的传播传统 76
三、传媒所赖以运行的生存传统 77
四、传媒所制造的文化传统 79
五、传媒内容的呈现传统亦即形式传统 80
第三节 传媒语境构成的当代成分 82
一、现代传媒的技术“当代性” 84
二、现代传媒的制度“当代性” 86
三、现代传媒的理念“当代性” 89
第二章 传媒语境的当代重构 93
第一节 技术方式重构 93
一、传播的交互性 95
二、审美的分时性 96
三、音像的高保真性 98
四、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非线性 99
五、存储的海量化 101
第二节 文化方式重构 103
一、重构媒体文化的基础 105
二、重构媒体文化的方式 108
第三节 经济方式重构 112
一、媒体内容作为经济 112
二、媒体形态作为经济 113
三、媒体作为经济的价值体现 114
第三章 当代传媒语境的现实结构 120
第一节 本土化结构方式 120
一、再度包装 120
二、假借符号 121
三、撷取英华 121
第二节 广场化结构方式 122
一、时间控制 129
二、系统控制 129
三、技术控制 129
第三节 多媒体结构方式 130
一、集团型经营结构 135
二、裂变型多媒体经营结构 135
三、联姻型多媒体经营结构 136
第四章 语境成就现实 139
第一节 多媒体语境成为现实的路径 139
第二节 多媒体语境的现实特点 142
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42
二、本土文化的表象化 142
三、娱乐效果的肉身化 143
四、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143
五、竞争即创新 143
第三节 走向现实的多媒体语境 144
一、技术语境的现实性 144
二、经济语境的现实性 146
三、文化语境的现实性 147
四、媒体语境的现实性 149
小结 154
下编 重构美学&研究/撰写 贾秀清 姜娟 栗文清 刘海舒 160
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构建 160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本性 160
一、开放:数字媒体艺术存在的本性 161
一、自由:数字媒体艺术形态的本性 163
三、人本: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本性 164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价值实现 166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链断层 167
二、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的统一 169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的核心问题 170
一、情感:数字媒体技术通往艺术的必由之路 171
二、合艺术规律: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中的存在方式 172
三、从概念走向现实: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元素的整合方式 174
第二章 理念的重构 182
第一节 现实 182
一、感觉之中的现实 182
二、虚无之处的现实 186
三、数字现实 187
第二节 真实 188
一、虚拟:感觉的真实 189
二、超越:美的真实 192
三、尽意:想象的真实 194
第三节 丑 196
一、搞笑:审丑的日常化 197
二、丑和丑感 199
三、丑的境界 203
第四节 主体 204
一、科学的主体和艺术的主体 205
二、美的信念与艺术的主体 207
三、美学主体理念的重构 210
第五节 情感 211
一、情感的生理机制 211
二、理性的情感 213
三、形式的情感 214
第六节 体验 218
一、美在体验 218
二、体验的美 220
第三章 形式的重构 226
第一节 畸态 226
一、造型的特征 226
二、造型的标准 230
三、造型的结果 232
第二节 化身 235
一、作为可见的形式 236
二、作为艺术形式的本质 238
三、作为形式的规则 238
四、作为创造美的普遍形式 240
五、化身的方式 241
第三节 灾难 243
一、灾难的美学呈现 243
二、灾难的符号化 245
三、灾难的英雄神话 246
四、数字灾难的人性忧思 247
第四节 直觉 248
一、直觉的形式化 249
二、直觉的物质化 250
三、直觉的现实化 252
第五节 微观与宏观 252
一、对象的任意大 253
二、对象的任意小 254
第六节 抽象和具象 256
一、从抽象到具象 256
二、从具象到抽象 258
第四章 传播的重构 261
第一节 传播主体 261
一、创、传、受的“三位一体”化 262
二、传播的“三位一体”化层面 262
三、传播主体“三位一体”的意义 263
第二节 传播价值 265
一、传播即存在 265
二、传播即财富 268
三、传播即创造 273
四、传播即话语 274
五、传播即共享 277
第三节 传播条件 281
一、“非专业化”的技术 281
二、自由民主的传播体制 281
三、社会文化的聚众性 282
四、个体需求的最大化 282
第四节 艺术传播重构的意味 283
一、解构艺术原创神话 283
二、再造艺术书写方式 284
三、拓展艺术创造空间 285
第五节 艺术传播的重构效应 288
一、审美的平民化 288
二、审美文本的衍生化 290
三、审美误读的合法化 292
四、审美价值评判的缺位 293
小结 295
参考资料 296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