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消费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玉璞,郭丽娜著
  • 出 版 社:沈阳:白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870814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多年以来对“马歇尔的‘剪刀’”、“需求曲线:武断的假设”等多个经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共形成26篇文章,这些文章视角独特、表达形象生动,均在各类经济学专门刊物中获得发表。

序 1

前言 1

概论  1

一、中国古代消费特征  1

二、中国古代消费思想结构  6

第一章 原始消费规范  23

第二章 夏商西周消费观念  28

2.1 占统治地位的消费观念  28

2.1.1 利用厚生  28

2.1.2 克俭于家  30

2.1.3 毋逸  31

2.1.4 等级消费  32

2.2 被统治阶级的消费思想  33

2.2.1 不劳者不得食  33

2.2.2 “乐土”、“乐国”、“乐郊”的构想  34

2.2.3 对闲暇的渴望  35

第三章 诸子消费思想综述  38

3.1 奢俭论  38

3.2 欲望论  40

3.3 消费模式构想  41

3.4 关于消费者心理、消费风俗、消费品市场、消费统计、消费税和消费信贷诸问题  42

3.5 关于宗教消费、军事消费和知识分子消费问题  43

4.1.1 极端重视生活消费问题  45

第四章 儒家消费思想  45

4.1 孔子消费思想  45

4.1.2 等级消费思想  46

4.1.3 奢俭及其关系  47

4.1.4 关于知识分子消费问题  48

4.1.5 必须以正当的手段(“义”)去谋取消费资料  49

4.2 孟子消费思想  50

4.2.1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50

4.2.2 论合理消费:“食功”  52

4.2.3 关于士人君子个人生活问题的见解:继承发展与创新  53

4.2.4 影响个人消费行为诸因素:宗教、伦理、地位、修养  55

4.2.5 奢俭的特定含义。  57

4.2.6 消费者心理研究  58

4.3 荀子消费思想  59

4.3.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是消费的手段  59

4.3.2 奢俭论与按等级消费  60

4.3.3 关于宗教性消费问题。礼与起居饮食  62

4.3.4 其它重要的消费思想  63

4.4 曾子消费思想  65

4.4.1 崇俭  65

4.4.2 等级消费观念  65

4.4.6 建设封建精神文明  66

4.4.5 贫富升降与行为变迁  66

4.4.4 反对掠夺性消费  66

4.4.3 仁义为富贵  66

第五章 墨家消费思想  69

5.1 墨子消费思想  69

5.1.1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69

5.1.2 普天一式的消费模型  72

5.2 宋钘子、尹文子消费思想  75

5.2.1 宋钘子俭约救世  75

5.2.2 尹文子“酬万民”  75

6.1.2 积蓄的数量界限  79

6.1.1 论生活方式的选择  79

6.1 老子消费思想  79

第六章 道家消费思想  79

6.1.3 论消费欲望  80

6.1.4 论节俭  81

6.1.5 论奢侈  82

6.1.6 理想社会的消费格局  83

6.2 庄子消费思想  84

6.2.1 相对主义的消费水平论  84

6.2.2 自然主义的消费方式说  87

6.2.3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比较  88

6.2.4 消费欲望的祸害  90

6.2.5 对消费品生产的反常态度  91

6.2.7 死生观与宗教消费思想  92

6.2.6 变态的消费心理  92

6.3 列子、杨朱消费思想  93

6.3.1 列子消费思想  93

6.3.2 杨朱消费思想  95

第七章 法家消费思想  98

7.1 早期法家人物消费思想  98

7.1.1 慎到的消费思想  99

7.1.2 商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思想  100

7.1.3 李悝的家庭消费统计分析与消费政策思想  103

7.2 韩非子消费思想  103

7.2.1 按等级消费与“功”  103

7.2.2 奢侈与节俭  104

7.2.3 其它重要的消费思想  107

7.3 《管子》消费学说  108

7.3.1 增产节支论  109

7.3.2 奢侈辩证论  110

7.3.3 消费统计论  112

7.3.4 消费风俗论(“经俗”)  115

7.3.5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16

7.3.6 消费税与消费信贷理论  117

7.3.7 消费品市场理论  118

第八章 许行消费思想分析  121

9.1 公孙乔反迷信浪费思想  124

9.2 晏子的消费思想  124

第九章 政治家消费思想  124

9.3 陈仲的独善其身与禁欲主义  128

9.4 敬姜的有闲论  129

第十章 兵家消费战略 132

10.1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消费思想  132

10.1.1 极端重视军需问题  132

10.1.2 “困粮于敌”  133

10.1.3 “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134

10.1.4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34

10.1.5 从敌军的异常消费行为推断军情  134

10.2 《尉缭子》、 《司马法》、《吴子》等兵书中的军事消费思想  135

11.1 天生欲望论  139

第十一章 杂家吕不韦的消费思想  139

11.2 养性消费说  140

11.3 正德以出乐  141

11.4 “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  142

第十二章 秦汉消费思想  143

12.1 秦汉主流消费思想的转变  143

12.1.1 从奢侈到节俭  143

12.1.2 陆贾、贾谊的消费思想  146

12.2 晁错、《淮南子》、董仲舒、司马迁的消费思想  150

12.2.1 晁错的人情消费论  150

12.2.2 《淮南子》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152

12.2.3 董仲舒的五行消费说  155

12.2.4 司马迁的工商消费观  161

12.3 盐铁会议上关于消费问题的争论  163

12.3.1 奢俭之争  164

12.3.2 盐、酒等消费品经营方式及其它之争 168

12.4 贡禹、扬雄及东汉消费思想  172

12.4.1 贡禹的货币饥寒论  172

12.4.2 扬雄论消费  174

12.4.3 桓谭论理解与购买动机对消费品价格反应  175

12.4.4 王符的浮侈论  176

12.4.5 崔寔的养廉论  179

13.1.1 葛洪的道教消费思想  184

13.1 葛洪、颜子推的消费思想  184

第十三章 三国至五代的消费思想  184

13.1.2 颜子推的家庭消费原则  187

13.2 佛教消费理论  190

13.2.1 智顗的禁欲主义  190

13.2.2 佛教对中国消费思想的主要影响  193

13.2.3 反佛教消费思潮  196

13.3 唐太宗论君主消费规范  198

13.4 白居易的消费诗文 202

13.4.1 贫穷论  202

13.4.2 奢俭论  204

13.4.3 知足论  207

14.1.1 收入与消费  212

第十四章 宋元的消费思想  212

14.1 李觏的消费理论  212

14.1.2 奢侈与节俭  213

14.1.3 粮、盐、茶经营管理  217

14.2 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消费  218

14.2.1 王安石论消费风气传播规律  219

14.2.2 司马光为富人辩护  222

14.3 理学大师朱熹谈消费哲学  225

14.3.1 人心道心与消费者道德  226

14.3.2 天理人欲与奢俭  227

14.3.3 气禀、命运与贫富  228

14.3.5 消费需要  229

14.3.4 消费者心理  229

14.3.6 扫除妄费及其它  231

14.4 永嘉学派代表叶适论消费  232

14.5 元代重要消费观念  234

14.5.1 许衡:通货膨胀导致奢侈  234

14.5.2 王恽:抑奢僭以实楮币杀物价  235

14.5.3 邓牧:“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耶?”  236

第十五章 明清的消费思想  239

15.1 陆楫、郭子章奢俭论  239

15.1.1 陆楫的禁奢辨  239

15.1.2 郭子章奢俭两害论  242

15.2.1 何心隐的“聚和堂”  244

15.2 异端消费论(上)  244

15.2.2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45

15.3 异端消费论(中)  247

15.3.3 黄宗羲:“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247

15.3.4 顾炎武:“天下之患莫大乎贫”  249

15.4 异端消费论(下)  250

15.4.5 唐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50

15.5 李渔消费艺术论  254

15.5.1 总论  254

15.5.2 论饮馔  255

15.5.3 论穿着  257

15.5.4 论居室  258

15.6 洪亮吉、恽敬人口消费论  260

15.6.1 洪亮吉论人口增长与消费的关系  260

15.6.2 恽敬论人口构结与消费的关系  263

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消费思想的主题  267

16.1 奢俭论是中国消费思想的核心和主线  267

16.2 黜奢崇俭为基本主张  268

16.3 黜奢崇俭的表现  270

16.4 黜奢崇俭的作用  274

16.5 黜奢崇俭的影响  276

16.6 黜奢崇俭的命运  282

跋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