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斯植物病毒学 原书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R.赫尔编著;范在丰等译校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30171594
  • 页数:10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最具国际影响的植物病毒学名著之一。从理论和应用角度阐述了植物病毒的基础生物学,植物病毒与植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的相互作用,植物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是植物病毒学领域的必读书目。

第1章 概述 1

第Ⅰ节 历史背景 1

第Ⅱ节 病毒的定义 9

第Ⅲ节 关于本版本 12

第2章 植物病毒的命名与分类 13

第Ⅰ节 命名 13

第Ⅱ节 病毒分类的标准 23

第Ⅲ节 植物病毒的科与属 30

第Ⅳ节 反转录因子 50

第Ⅴ节 低等植物的病毒 51

第Ⅵ节 讨论 54

第3章 症状和寄主范围 56

第Ⅰ节 植物病毒引起的经济损失 56

第Ⅱ节 宏观症状 58

第Ⅲ节 组织学变化 66

第Ⅳ节 细胞学变化 70

第Ⅴ节 病毒的寄主范围 79

第Ⅵ节 讨论和总结 85

第4章 植物病毒的提纯及组成 87

第Ⅰ节 导言 87

第Ⅱ节 分离 87

第Ⅲ节 组分 99

第5章 病毒粒体的结构及装配 122

第Ⅰ节 导言 122

第Ⅱ节 方法 122

第Ⅲ节 杆状病毒的结构 132

第Ⅳ节 杆状病毒的装配 142

第Ⅴ节 等轴病毒的结构 149

第Ⅵ节 小二十面体病毒 153

第Ⅶ节 更复杂的等轴病毒 175

第Ⅷ节 有包膜的病毒 178

第Ⅸ节 二十面体病毒的装配 180

第Ⅹ节 讨论与结论 184

第Ⅰ节 导言 186

第Ⅱ节 植物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特性 186

第6章 基因组组构(结构) 186

第Ⅲ节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组构 190

第Ⅳ节 双链DNA病毒 190

第Ⅴ节 单链DNA病毒 196

第Ⅵ节 双链RNA病毒 201

第Ⅶ节 负义单链RNA基因组 204

第Ⅷ节 正义单链RNA基因组 207

第Ⅸ节 总结与讨论 243

第Ⅰ节 导言 246

第7章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 246

第Ⅱ节 病毒侵入及脱壳 247

第Ⅲ节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 254

第Ⅳ节 mRNA的合成 268

第Ⅴ节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策略 279

第Ⅵ节 讨论 325

第8章 病毒的复制 328

第Ⅰ节 导言 328

第Ⅱ节 植物病毒所利用的寄主功能 328

第Ⅲ节 研究病毒复制的方法 329

第Ⅳ节 正义单链RNA病毒的复制 341

第Ⅴ节 负义单链RNA病毒的复制 374

第Ⅵ节 双链RNA病毒的复制 378

第Ⅶ节 副反转录病毒的复制 381

第Ⅷ节 单链DNA病毒的复制 387

第Ⅸ节 突变和重组 395

第Ⅹ节 混合的病毒装配 413

第Ⅺ节 讨论 416

第Ⅱ节 病毒的移动和最终分布 418

第9章 病害的诱发Ⅰ: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及其对植物新陈代谢的影响 418

第Ⅰ节 导言 418

第Ⅲ节 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456

第Ⅳ节 症状诱发涉及的过程 469

第Ⅴ节 讨论 477

第10章 病害的诱发Ⅱ:病毒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479

第Ⅰ节 概述 479

第Ⅱ节 寄主对接种反应的有关定义及术语 479

第Ⅲ节 病害诱发的步骤 481

第Ⅳ节 寄主的内在反应 509

第Ⅴ节 其他因子的影响 523

第Ⅵ节 讨论 530

第11章 传播(传染)方式Ⅰ:无脊椎动物、线虫和真菌介体 533

第Ⅰ节 导言 533

第Ⅱ节 通过无脊椎动物的传播 533

第Ⅲ节 蚜虫(蚜科Aphididae) 536

第Ⅳ节 叶蝉和飞虱(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 557

第Ⅴ节 粉虱(Aleyroididae,粉虱科) 565

第Ⅵ节 蓟马(缨翅目) 567

第Ⅶ节 其他吮吸式和刺吸式昆虫介体 571

第Ⅷ节 具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介体 572

第Ⅸ节 螨类(蛛形纲) 574

第Ⅹ节 传粉昆虫 576

第Ⅺ节 线虫 576

第Ⅻ节 真菌 580

第ⅩⅢ节 讨论与结论 584

第Ⅰ节 机械传播 587

第12章 传播(传染)方式Ⅱ:病毒的机械、种子和花粉传播与流行学 587

第Ⅱ节 影响侵染和发病过程的因素 589

第Ⅲ节 活体高等植物材料直接传播病毒 601

第Ⅳ节 生态学和流行学 610

第13章 植物病毒功能的新发现 638

第Ⅰ节 导言 638

第Ⅱ节 早期事件 639

第Ⅲ节 中期事件 640

第Ⅳ节 晚期事件 645

第Ⅴ节 与植物的系统性互作 646

第Ⅵ节 讨论 647

第14章 类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RNA 648

第Ⅰ节 类病毒 648

第Ⅱ节 卫星病毒和卫星RNA 665

第15章 植物病毒的分析、检测和诊断方法 685

第Ⅰ节 导言 685

第Ⅱ节 依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方法 686

第Ⅲ节 依据病毒粒体物理特性的方法 694

第Ⅳ节 基于病毒蛋白质特性的方法 699

第Ⅴ节 基于核酸特异性的方法 721

第Ⅵ节 讨论和结论 734

第16章 植物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736

第Ⅰ节 导言 736

第Ⅱ节 清除或避开侵染源 737

第Ⅲ节 控制或避开介体 751

第Ⅳ节 防止植物受到系统性病害侵染 760

第Ⅴ节 对植物病毒的一般抗性 764

第Ⅵ节 用转基因技术对抗植物病毒 775

第Ⅶ节 源自病原物的抗性 776

第Ⅷ节 讨论与结论 794

第Ⅸ节 病毒在基因技术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795

第17章 植物病毒的变异、进化和起源 808

第Ⅰ节 病毒的株系 808

第Ⅱ节 鉴定株系的标准 810

第Ⅲ节 株系的分离 829

第Ⅳ节 变异的分子基础 832

第Ⅴ节 变异的限制 835

第Ⅵ节 植株中的病毒株系 836

第Ⅶ节 鉴定病毒和病毒株系的标准之间的相关性 838

第Ⅷ节 讨论与总结 842

第Ⅸ节 关于起源和进化的推测 844

第Ⅹ节 进化的类型 844

第Ⅺ节 病毒基因的来源 861

第Ⅻ节 病毒、类病毒和卫星的起源 864

第ⅩⅢ节 进化的选择压力 870

第ⅩⅣ节 病毒及其寄主与介体的协同进化 874

第ⅩⅤ节 讨论及小结 878

参考文献 884

附录1A 1009

附录1B 1040

附录2A 1052

附录2B 1056

附录2C 1058

附录3 有关植物病毒的信息来源 1061

中文索引 1063

英文索引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