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 1
远古 1
夏 1
商 2
周 4
秦 6
汉 6
南北朝 7
晋 7
三国·魏 7
隋 8
唐 8
宋 9
金 10
元 10
明 10
清 10
中华民国 11
发展篇 15
淇县县办工业发展壮大的探索 15
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 大力发展市场农业 22
全民动员 深化改革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31
完善产业化模式 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38
发展公路事业 促进经济腾飞 47
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51
发展电信事业 服务当地经济 59
加大城市建管力度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67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73
改革为卫生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78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84
依靠科技创新 实现经济腾飞 92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实现小县大旅游 99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 争创社会治安模范县 103
附一:靳月英,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 林炎志 109
附二:淇县畜牧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杜金斗 111
附三:淇县大力兴建义务植树基地 陶桂英 黄文革 112
附四:淇县工业生产开创新局面 杨学占 马翔 杜朝阳 114
附五:淇县农民收入连年大幅递增 杜金斗 115
附六:筑起基层稳定的坚固防线 安荣 马翔 116
附七:淇县重视发展校园经济 冯银河 118
附八:淇县县办国有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白威凉 杨新建 程永强 119
附九:产粮大县要买粮 猪鸡跌价仍大养 刘健 123
工作篇 127
争先晋位 创新工作 以优异成绩开创新世纪工作的新局面 张民堂 127
牢固树立科学价值观 张民堂 132
强化服务 优化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陈传光 139
争先晋位 贵在创新 重在实干 纪焕仁 142
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姚学亮 145
试论邓小平对“总结经验”领导方法的发展与贡献 王小玉 154
对当前人大监督方式新探索的述评与思考 郭峰 162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 宋青山 171
保护耕地 为了美好的明天 冯平勤 174
让靳月英精神发扬光大 马泉林 177
围绕经济办民兵 抓好民兵促经济 李传平 179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工作 刘文彪 182
领导干部应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樊举格 185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马维民 189
提高认识 形成合力 加快发展淇县旅游业 王喜平 196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强县富民目标 赵德新 199
建设管理并重 塑造城市形象 路桂科 202
加快改革进程 搞好中小企业 陈海燕 204
浅议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苑士林 208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理是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 杜银堂 李杰 211
抓关键 重规范 努力建设“六好”乡镇党委 薄迎辉 孙中军 217
历届班子接力赛 一张蓝图绘到底 刘永普 刘宏业 220
关于争当优秀党委书记的思考 董绍田 刘小景 224
发挥区域优势 振兴区域经济 王飞 马春龙 228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当好乡镇党委书记 郝秀彪 秦涞清 230
谈新时期乡镇党委如何加强对农村的领导 李永强 程连喜 235
论小城镇支柱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郑辉 宋海生 239
人物篇 243
一、历史名人 243
帝辛 243
箕子 245
微子 246
比干 247
卫康叔 248
卫武公 249
鬼谷子 250
石碏 252
许穆夫人 253
荆轲 255
于毒 256
宁季 256
法上 257
甄济 259
刘璋 261
孙征兰 261
高遐昌 262
李华林 264
附一:周惠与淇州 266
附二:挂靴县令曹广权 268
附三:冯玉祥训令的启示 269
不懈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记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靳月英 270
二、现代英模 270
朝歌风云赤子情——记高级工程师李寅生 291
独领风骚 307
——记优秀企业家马文生 307
当代愚公——记赵启兴同志的模范事迹 321
淇县英模表 328
(一)地貌形态 347
(二)矿产资源 347
一、环境与物产 347
知识篇 347
(三)名优特产 350
二、多姿多彩的旅游景点 352
(一)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 352
(二)大漠风光——桃园 356
附一:重修道院记 王恽 358
附二:玉帝庙香会记 李先竹 洛溪 刘一沐 359
(三)千年古刹——灵山寺 360
附三:云梦山游记 何士琦 嵩岳父 360
附一:灵山十景记 于惠 364
附二:重修古灵山寺记 李继先 365
(四)朝阳悬空寺风景区 366
附一:朝阳寺摩崖题记 比丘 法清 赵婆儿 369
附二:三清殿花台记 秦方 369
附三:重修清凉庵记 纪松龄 370
(五)摘星台公园游览区 371
(六)淇水一线景点 372
(一)文学 374
(七)其它景点 374
三、文学艺术 374
附一:古韵流芳 376
麦秀歌 箕子 377
桑中 377
淇奥 378
氓 379
竹竿 许穆夫人 381
有狐 382
泉水 许穆夫人 383
抑 卫武公 384
载驰 许穆夫人 389
思归引 卫女 390
箕子 陶潜 391
自淇水薛村口涉旧黄河 骆宾王 391
使往天兵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 宋之问 392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高适 392
淇上即事田园 王维 393
送魏八 高适 393
入卫作 沈佺期 394
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 陈子昂 394
春旦歌 沈颂 394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 司马光 395
送卫州贾云卿 刘敞 395
武公祠 宋荦 395
太行山 范成大 396
箕子 王十朋 396
比干 邵雍 396
比干 王十朋 396
苍峪山 王恽 397
青岩诸山 王恽 397
水帘洞 王恽 397
过三仁祠 李仆 398
游灵山寺 吕颛 398
咏灵山和吕定原 裴骞 398
过殷墟有感 龚懋贤 399
淇园 刘基 399
谒武公祠 徐文溥 399
灵山龙泉 阮言 399
胜水流清 吴代 400
青岩山 李东阳 400
高村有感 许讚 400
和前韵 裴骞 401
谒武公 刘光文 401
游灵山 于慧 402
登灵山 王希成 402
武公祠斋宿 于慧 403
苍峪山 曹安 403
鹿台朝云 郭宝 403
纣窝滩声 方员 403
淇园竹翠 张继 404
巨桥夜月 张相 404
朝歌野色 彭福 404
胜水流清 刘世荣 405
鹿台朝云 刘巨 405
淇园竹翠 刘世荣 405
青岩仙境 王琮 405
巨桥夜月 刘巨 406
纣窝滩声 陈孟懋 406
朝歌野色 陈孟懋 406
青岩仙境 杨鹇 406
灵山龙泉 杨鹇 406
摘星楼九日登临 姜塘 407
三仁祠 刘魁庐 407
灵山古刹 李风荣 407
武公祠 李风荣 407
诣水帘洞有感 窦文 408
青岩仙境 窦金 408
灵山龙泉 窦金 408
淇园竹翠 靖安 408
胜水流清 靖安 409
淇邑胜杰 靖安 409
纣窝滩声 刘希鲁 409
朝歌野色 刘希鲁 409
鹿台朝云 刘希鲁 410
过折胫河 刘希鲁 410
比干 陈洪谟 410
殷墟怀古 李尚实 411
游灵山寺 李尚实 411
殷三仁祠 孙奇逢 411
淇邑胜杰 孙征兰 412
灵山幽致 孙征兰 412
淇园幽胜 孙征兰 412
灵山龙王庙摩崖诗 孙征兰 413
仙洞偶笔二首 孙征兰 413
朝阳寺摩崖诗 土人 413
游宋卫有怀三仁 赵继顺 414
谒武公 张宜 414
谒武公 宁居筒 414
游收粮洞 李宇光 415
山、水、竹民歌 张维藩 415
游仙人洞赠郭瞻淇主人 槐石翁 416
题仙人遗迹 无名士 416
游青岩山 柴望 416
再游云梦一律 柴望 416
胜水流清 柴望 417
灵山龙泉 柴望 417
谒三仁祠 何士琦 嵩岳父 417
山寺 王廷议 418
水帘洞 王廷议 418
比干墓 何士琦 嵩岳父 418
水云乡 孙宜孙 419
山行 王廷议 419
灵山龙泉 孙宜孙 419
朝阳野色 孙宜孙 420
比干 阎兴邦 420
谒殷三仁祠 高遐昌 420
比干 高遐昌 420
山行 高遐昌 421
朝阳山下吊殷故宫 高遐昌 421
有斐亭荷花 高遐昌 421
野眺 高遐昌 422
淇园八景 赵之屏 422
有斐亭 马秉德 424
淇园 郭玥 424
殷墟怀古 宗纮 424
摘心台 高鉴儆 425
殷三仁祠 高鉴儆 425
三仁祠 张尚久 425
列柿流丹 张尚久 425
折胫河 张尚久 425
武公祠 高滋荷 426
登云蒙山 王继同 426
游淇县云蒙山 党相魁 427
初登云蒙有感 刘志伟 427
修复云梦山有感 郭峰 427
游云蒙古军校 李冀峰 427
驻马淇上 刘遗痕 428
云梦山鬼谷洞 刘鲁民 428
西江月·游云梦山南桃园 房立中 428
西江月·天书崖 房立中 428
云梦胜境 王显 429
别朝歌 郭可宽 429
回乡偶感 王革勋 429
五里井 纪焕仁 430
天书崖 纪焕仁 430
游云梦山有感 纪焕仁 430
摘星台感怀 李铁成 431
朝歌吟 薄弘济 431
酹江月·登朝歌摘心台 房立中 431
如梦令·云梦山有感 王显 432
沁园春·朝歌 石同勋 432
满江红·朝歌吟 刘兆祥 432
浪淘沙·摘心台 石同勋 432
云梦山掠影 李蔚 433
云梦山战国军庠 谢征豪 433
访鬼谷遗坊 夏纬麟 433
南乡子·为云梦山重建古兵陈题 房立中 434
题灵山女娲峰 李崇德 434
重至灵山寺感怀 夏伟麟 434
儿歌 435
谚语 435
民歌·区区菜 435
附二:丰厚的民间文学 435
歇后语 436
附三:民间故事 436
纣王和他的马童 436
折胫河 437
摘心台 438
苏妲己修鹿台 439
皇姑庵的圪针没倒钩 441
凿断金牛岭 坏了朝歌城 441
纣王墓 443
舍身台 443
张良与良相 445
(二)艺术 446
(三)戏曲 452
四、民俗风情 455
(一)节令习俗 455
(二)繁琐复杂的婚俗 469
(三)丧葬礼俗 476
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