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 写作学:一门新兴的正在建设中的学科 1
§2 写作学研究的对象 7
§3 写作学的学科体系 14
§4 写作学思潮 31
§5 写作学的当代进展 38
§6 广义写作学与狭义写作学 44
第二章 写作行为论 47
§1 写作行为的含义 47
§2 写作行为系统 53
§3 写作行为的特点 63
§4 写作行为的规律 69
§5 写作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与“运行模式” 76
§6 写作技巧 89
§7 写作行为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 97
§8 实用文 104
§9 实用写作 112
第三章 文章目标论 131
§1 文章(广义)含义 131
§2 文章(广义)构成规律 136
§3 文章(广义)分类 145
§4 文章(广义)体裁 148
§5 文章(广义)图式 155
§6 文章(广义)自生长理论 163
§7 文体(广义)思维 166
§8 文章(广义)之美(一) 178
§9 文章(广义)之美(二) 182
§10 文章(广义)之美(三) 195
§10 文章(广义)作风 199
§1 材料的含义与生成 204
第四章 写作聚材论 204
§2 聚材的心理机制 215
§3 聚材的途径:观察 223
§4 聚材的途径:体验 233
§5 聚材的途径:阅读 242
§6 聚材的核心:感受 247
§7 材料的积累:识记 265
第五章 写作构思论 272
§1 构思的含义及特点 272
§2 写作的“召唤结构”与“策略” 279
§3 “思维时空”与“思维方式” 286
§4 “思维模式”的构建与消解 293
§5 文思启动:动机的产生 300
§6 思路展开:主旨的提炼 315
§7 思路展开:材料的取舍 333
§8 思路展开:结构的安排 347
§9 构思的成熟定型 360
§10 构思中的联想 363
§11 构思中的想象 369
§12 构思中的思维 384
§13 构思中的灵感 395
第六章 写作表达论 410
§1 “写作语言” 410
§2 “写作文本” 427
§3 文本的语词层 432
§4 文本的语象层 445
§5 文本的语蕴层 447
§6 “语体”与“文体” 451
§7 汉文字的特点及母语思维 456
§8 词的运用 471
§9 句的运用 479
§10 “语感”与“文采” 488
§11 表达的含义与特点 501
§12 表达的开笔定调 504
§13 表达的情境性运思 509
§14 表达的语段性运思 516
§15 表达的修辞性运思 523
§16 表达方式(一) 541
§17 表达方式(二) 553
§18 表达的修改润色 562
§1 写作主体的含义 568
第七章 写作主体论 568
§2 写作主体的发生 572
§3 写作主体的修养 577
§4 写作能力的发生机制 595
§5 写作主体的建构(一) 599
§6 写作主体的建构(二) 605
§7 写作主体的建构(三) 610
§8 写作主体的建构(四) 618
主要参考书目 626
后记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