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医学高职高专规范教材 药理学 供社区医学、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妇幼卫生等专业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信长茂主编;李美琪,彭丽红副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72819X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地位 1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

第一章 绪论 1

三、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2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

第一节 药物作用 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3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3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5

一、量反应型量效关系 5

二、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6

一、药物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7

二、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 7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7

三、药物-受体作用机制 8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0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10

一、被动转运 10

二、主动转运 11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1

一、药物的吸收 11

二、药物的分布 12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13

四、药物的排泄 14

第三节 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14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4

二、房室模型 15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16

一、生物利用度 16

三、药物动力学过程 16

二、半衰期 17

三、表观分布容积 17

四、稳态血药浓度 17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18

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18

一、年龄 18

二、性别 18

三、病理状态 19

四、遗传因素 19

五、精神因素 19

六、昼夜节律 19

五、给药时间 20

四、给药途径 20

三、药物的剂量 20

二、药物的剂型和理化特性 20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 20

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20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 21

一、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21

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21

第四节 合理用药原则 22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3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23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24

三、传出神经的受体与效应 24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机制与分类 26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27

第一节 直接激动胆碱受体药 27

一、M受体激动药 27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29

第二节 间接激动胆碱受体药(胆碱酯酶抑制药) 29

二、M、N受体激动药 29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30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31

第一节 M受体阻断药 31

一、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31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33

第二节 N受体阻断药 33

一、N1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33

二、N2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33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6

第一节 α、β受体激动药 36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39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40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42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2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43

第十章 麻醉药 46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46

一、基本药理 46

二、常用局麻药 48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49

一、吸入性麻醉药 49

二、静脉麻醉药 50

第三节 复合麻醉 50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52

第一节 苯二氮?类 52

第二节 巴比妥类 54

第三节 其他药 55

第一节 抗癫痫药 57

一、常用抗癫痫药 57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57

二、临床用药原则 60

第二节 抗惊厥药 60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 62

第一节 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增强药 62

一、拟多巴胺药 62

二、脱羧酶抑制药 63

三、多巴胺能神经递质促释药 63

四、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63

第二节 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 64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65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65

一、吩噻嗪类 65

三、丁酰苯类 68

四、其他类药 68

二、硫杂蒽类 68

第二节 抗躁狂及抗抑郁症药 69

一、抗躁狂症药 69

二、抗抑郁症药 69

第三节 抗焦虑药 71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72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基本药理作用 72

一、解热作用 72

二、镇痛作用 72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72

第二节 水杨酸类 73

第三节 苯胺类 74

第四节 吡唑酮类 74

第五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75

第六节 临床用药原则 75

第一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77

一、阿片生物碱类 77

第十六章 镇痛药 77

二、人工合成类 79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80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80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81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82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82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83

第三节 主要兴奋化学感受器的药物 83

第十八章 钙通道阻滞药 85

一、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85

二、作用机制 85

三、药理作用 86

四、临床用途 87

五、不良反应 88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89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分类 8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90

一、利尿药 90

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90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2

四、钙通道阻滞药 93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94

一、中枢性降压药 94

二、血管平滑肌舒张药 95

三、影响交感神经递质药 96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应用原则 96

第二十章 抗心绞痛药 98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 98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99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00

第四节 治疗心绞痛的用药原则 101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102

第一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简介 102

一、冲动形成异常 102

二、冲动传导异常 10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及分类 103

一、作用机制 103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04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04

一、Ⅰ类药物——钠通道阻滞药 104

二、Ⅱ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 107

三、Ⅲ类药物——钾通道阻滞药 107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用药原则 108

四、Ⅳ类药物——钙通道阻滞药 108

第二十二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10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 110

一、强心苷类 110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14

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15

一、扩张血管药 115

二、利尿药 115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15

第四节 β1受体阻断药 116

第二十三章 调解血脂药 118

第一节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 118

第二节 苯氧酸类药 119

第三节 其他降血脂药 119

一、利尿药分类 122

二、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122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122

第一节 利尿药 122

三、常用利尿药 123

第二节 脱水药 125

第二十五章 糖类、盐类及调节酸碱平衡药 127

第一节 葡萄糖 127

第二节 盐类 127

一、钠盐 127

二、钾盐 128

三、钙盐 128

四、口服补液盐 129

第三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129

一、纠正酸血症药 129

二、纠正碱血症药 130

一、铁制剂 131

第二十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 131

第一节 抗贫血药 131

二、维生素类 132

三、基因重组类 132

第二节 促白细胞增生药 133

一、基因重组类 133

二、维生素类 133

第三节 促凝血药 133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 133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34

三、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 134

第四节 抗凝血药 134

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 134

第五节 抗血栓药 135

一、抗血小板药 135

二、体内抗凝血药 135

三、体外抗凝血药 135

二、纤维蛋白溶解药 136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136

第二十七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138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138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139

第二十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141

第一节 助消化药 141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42

一、抗胃酸药 142

二、抗幽门螺旋杆菌药 143

一、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144

二、多巴胺受体阻断药 144

第四节 胃肠动力调节药 144

三、胃、十二指肠黏膜保护药 144

第三节 止吐药 144

一、胃肠动力药 145

二、胃肠解痉药 145

第五节 泻药 145

一、容积性泻药 145

第六节 止泻药 146

二、收敛及吸附药 146

一、肠蠕动抑制药 146

三、润滑性泻药 146

二、接触性泻药 146

第二十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148

第一节 平喘药 148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48

二、茶碱类药 149

三、M受体阻断药 150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150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150

一、中枢性镇咳药 151

二、外周性镇咳药 151

第二节 镇咳药 151

第三节 祛痰药 152

一、痰液稀释药(恶心性祛痰药) 152

二、黏痰溶解药 152

三、黏液调节药 152

第三十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54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154

一、缩宫素 154

二、麦角生物碱类 155

三、前列腺素类 155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156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57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157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161

一、天然药物类 162

第三十二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及抗甲状腺药 162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162

二、合成药物类 163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164

一、硫脲类 164

二、碘及碘化物 165

三、放射性碘 165

四、β受体阻断药 166

第三十三章 降血糖药 167

第一节 胰岛素类 167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169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药 169

二、增敏胰岛素类药 170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170

一、天然雌激素类 172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 172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172

二、合成雌激素类 173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174

一、天然孕激素类 174

二、合成孕激素类 174

第三节 雄激素类及同化激素类药 175

一、雄激素类 175

二、同化激素类 175

第四节 避孕药 176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176

二、抗孕卵着床避孕药 177

三、外用避孕药 177

四、抗早孕药 177

第一节 维生素类药 180

一、水溶性维生素 180

第三十五章 维生素类及酶类药 180

二、脂溶性维生素 182

第二节 常用酶类药 183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概述 186

一、常用术语 186

二、抗菌药作用机制 187

三、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187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88

第三十七章 抗生素 189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89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189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92

三、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92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93

第三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 195

一、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195

二、常用氨基苷类药物 196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氯霉素 197

一、四环素类 197

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左霉素) 198

第五节 其他抗生素 199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03

第一节 磺胺类药 203

一、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 203

二、治疗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205

三、局部外用的磺胺药 205

第二节 甲氧苄啶 205

第三节 喹诺酮类药 206

一、概述 206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 206

一、硝基呋喃类 208

第四节 其他药物 208

二、小檗碱 209

第三十九章 抗结核病药 210

第一节 一线抗结核病药 210

第二节 二线抗结核病药 213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213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 215

第一节 抗真菌抗生素 215

一、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215

二、多烯类抗生素 216

第二节 合成抗真菌药 216

一、唑类 217

二、其他合成抗真菌药 218

二、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 220

第二节 常用药物 220

一、抑制病毒吸附、穿入与脱壳的药物 220

第一节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 220

第四十一章 抗病毒药 220

三、干扰素及其诱导剂 223

第四十二章 消毒防腐药 225

第一节 作用机制 225

第二节 常用药物 225

一、醇类 225

二、酚类 226

三、醛类 226

四、酸类 226

五、卤素类 227

六、氧化剂 227

七、表面活性剂 227

八、其他药物 228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229

第一节 抗疟药 229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 229

二、常用抗疟药 230

第二节 抗阿米巴原虫药 232

一、肠内肠外抗阿米巴原虫药 232

二、肠内抗阿米巴原虫药 233

三、肠外抗阿米巴原虫药 233

第三节 抗滴虫药 233

第四节 抗血吸虫药 233

第五节 抗丝虫药 234

第六节 驱肠蠕虫药 234

一、驱肠线虫药 234

二、驱绦虫药 234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237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基本作用 237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与抗肿瘤药的基本作用 237

四、抗肿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238

二、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238

三、抗肿瘤药的分类 238

五、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239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物 239

一、烷化剂 240

二、抗代谢药 240

三、抗肿瘤抗生素 241

四、抗肿瘤植物成分药 241

五、激素类药 242

六、其他药物 243

第三节 抗肿瘤药的临床用药原则 243

一、联合疗法 243

二、大剂量间歇疗法 243

三、序贯疗法 24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45

第四十五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245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46

第四十六章 解毒药 248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 248

一、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 248

二、常用解毒药 248

第二节 重金属及类金属中毒解毒药 249

一、重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机制 249

二、常用解毒药 249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250

第四节 其他解毒药 251

一、蛇毒中毒解毒药 251

二、有机氟中毒解毒药 252

第四十七章 皮肤及五官科用药 252

第一节 皮肤科用药 252

第二节 眼科用药 253

一、耳科用药 254

二、鼻科用药 254

三、咽喉用药 254

第三节 耳鼻喉科用药 254

第四十八章 诊断用药 255

第一节 X线造影剂 255

一、钡造影剂 255

二、碘造影剂 255

三、气体造影剂 256

第二节 器官功能检查用药 257

一、肝功能检查用药 257

二、肾功能检查用药 257

三、心血管功能检查用药 257

四、胃分泌功能检查用药 257

一、液体制剂 259

第四十九章 药品基本知识和处方 259

第一节 药物的制剂 259

二、固体制剂 260

三、半固体制剂 260

四、气雾剂(aerosol)和喷雾剂 261

第二节 药品管理基本知识 261

一、药品法规 261

二、药典 261

三、药品管理法 261

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62

五、特殊药品管理 262

第三节 处方 262

一、处方的概念和意义 262

四、处方书写规范 263

五、处方权 263

二、处方的种类 263

三、处方的结构 263

六、处方常用外文缩写词 264

第四节 临床常见用药失误分析 264

一、青霉素钾与碳酸氢钠 264

二、头孢噻啶与呋塞米 264

三、庆大霉素与琥珀胆碱 265

四、硫酸亚铁与四环素 265

五、红霉素与溴丙胺太林 265

六、地高辛与葡萄糖酸钙 266

七、地高辛与氢氯噻嗪 266

八、利多卡因与西咪替丁 266

九、甲苯磺丁脲与地塞米松 267

十、格列本脲与阿司匹林 267

十一、阿托品中毒与新斯的明 267

十五、磺胺嘧啶钠与维生素C 268

十四、阿司匹林与氯化铵 268

十二、卡托普利与氨苯蝶啶 268

十三、地西泮与可乐定 268

十六、胰岛素和普萘洛尔 269

十七、妊娠与链霉素 269

十八、乳酶生与药用炭片 269

十九、哮喘与普萘洛尔 270

二十、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 270

中文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271

药理学实验教程 278

药理学实验须知 278

实验一 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0

实验二 肾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0

实验三 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1

实验四 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2

实验六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3

实验五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83

实验七 药物半衰期(t1/2)的测定 284

实验八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改良寇氏法) 285

实验九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 286

实验十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肠平滑肌的作用 287

实验十一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作用 288

实验十二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289

实验十三 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 290

实验十四 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291

实验十五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92

实验十六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292

实验十七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293

实验十八 维拉帕米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294

实验十九 硝酸甘油的扩张血管作用 295

实验二十 普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295

实验二十一 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96

实验二十二 普萘洛尔的抗心动过速作用 297

实验二十三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298

实验二十四 强心苷中毒对心律的影响及其解救 299

实验二十五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300

实验二十六 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 301

实验二十七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301

实验二十八 镁盐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302

实验二十九 链霉素毒性反应及钙剂的对抗作用 303

实验三十 青霉素G钾盐和钠盐快速静注的毒性比较 303

实验三十一 磺胺类药物的溶解性 304

药理学教学大纲 3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3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305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305

四、学习分配 311

五、说明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