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文书 150
凡例 151
MD 1(参见图版17) 154
导言 154
MD 1释文与翻译 157
MD 2与MD 3(参见图版18与19) 165
导言 165
MD 2释文与翻译 170
MD 3释文与翻译 173
MD 4(参见图版2) 181
导言 181
MD 4释文与翻译 182
MD 5(参见图版20) 185
导言 185
MD 5释文与翻译 187
MD 6(参见图版21与22) 190
导言 190
MD 6释文与翻译 193
MD 7(参见图版5) 203
导言 203
MD 7释文与翻译 204
MD 8、MD 9与MD 10(参见图版11、12与23) 206
导言 206
MD 8释文与翻译 217
MD 9释文与翻译 221
MD 10释文与翻译 224
MD 11(参见图版24) 231
导言 231
MD 11释文与翻译 232
MD 12(参见图版15) 237
导言 237
MD 12释文与翻译 238
MD 13(参见图版9与25) 240
导言 240
MD 13释文与翻译 245
MD 14与MD 15(参见图版1与5) 256
导言 256
MD 14释文与翻译 258
MD 15释文与翻译 260
MD 16(参见图版26) 261
导言 261
MD 16释文与翻译 263
MD 17(参见图版27) 268
导言 268
MD 17释文与翻译 270
MD 18(参见图版15) 275
导言 275
MD 18释文与翻译 276
MD 19(参见图版28) 278
导言 278
MD 19释文与翻译 281
UD 1(参见图版29) 293
导言 293
UD 1释文与翻译 295
UD 2(参见图版29) 298
导言 298
UD 2释文与翻译 299
UD 3(参见图版30) 301
导言 301
UD 3释文与翻译 305
UD 4(参见图版31) 309
导言 309
UD 4释文与翻译 310
UD 5(参见图版32与33) 316
导言 316
UD 5释文与翻译 322
UD 6(参见图版14) 330
导言 330
UD 6释文与翻译 331
UD 7(参见图版34) 333
导言 333
UD 7释文与翻译 335
UD 8(参见图版35) 338
导言 338
UD 8释文与翻译 350
UD 9(参见图版36) 355
导言 355
UD 9释文与翻译 358
TD 1与TD 2(参见图版6与图版7) 360
导言 360
TD 1释文与翻译 364
TD 2释文与翻译 365
TD 3(参见图版10) 371
导言 371
TD 3释文与翻译 377
TD 4(参见图版37) 384
导言 384
TD 4释文与翻译 386
TD 5(参见图版38) 391
导言 391
TD 5释文与翻译 393
TD 6(参见图版8) 397
导言 397
TD 6释文与翻译 400
TD 7(参见图版8) 402
导言 402
TD 7释文与翻译 403
TD 8(参见图版33) 405
导言 405
TD 8释文与翻译 406
TD 9(参见图版39) 407
导言 407
TD 9释文与翻译 408
TD 10(参见图版34) 412
导言 412
TD 10释文与翻译 414
W 1(参见图版40) 415
导言 415
W1释文与翻译 416
W 2(参见图版41、13与图版42~44) 418
导言 418
W2释文与翻译 432
W 3(参见图版14) 457
导言 457
W 3释文与翻译 458
X 1(参见图版6) 460
导言 460
X 1释文与翻译 462
X 2(参见图版16) 465
导言 465
X 2释文与翻译 470
第二卷引用木简目录 474
一、居延简牍 474
二、其他简牍 524
地图1 公元1~2世纪的汉代中国 527
地图2 西北诸郡 530
地图3 居延地区的汉代遗址 533
附录一 汉代的度量衡 534
附录二 有关汉代兵役制度的文字资料 535
附录三 已出版释文的使用说明 538
附录四 断定简牍年代的指标、书写习惯和错误 542
一、断定年代的指标 542
二、书写习惯 546
附录五 军事单位及其吏员编制 549
附录六 采集地点与木简的分组 553
一、简组的定位 553
二、简组与简册文书的关系 581
附录七 文献简与习字简 591
一、《急救篇》残简 591
二、《苍颉篇》残简 592
三、干支表 593
参考文献及缩略语 595
译後记 610